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新华制药没有新故事

时间:2023-03-01 15:43:01    来源:大雪财经    

2022年,老牌制药公司新华制药在A股市场的万花丛中,“妖”了两回。

第一回是当年4月26日,公司与真实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后者在中国及经双方同意的其他国家的产品生产商,并可以在这些市场销售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


(资料图)

消息公告后,新华制药股价便从9.38元仅用22个交易日就凶悍地飙升至40.7元的高点,涨幅达341%。

第二回是12月初,受到疫情防控策略大幅调整与退烧药的全民抢购潮刺激,被行业公认为“布洛芬巨头”的新华制药自然也被热衷投机的A股市场资金盯上。

于是,未出半月时间,其股价从21元附近一路被炒到了48.85元的高点,翻倍有余。俨然成为A股市场的顶流明星公司。

然而,两回合的股价飙升,依旧难掩这家老牌制药公司的没落。

待到市场冷静期后,新华制药的股价最终没有站稳台阶,不断下沉的走势也在提醒市场投资者,它还是那个“落魄贵族”。

不可否认,这家成立于1943年,历史底蕴丰厚的药企曾有过无数的辉煌与荣光。

在国内化工及医药行业,新华制药如擎天柱一般的存在,解决过国内外许多药品产品线普及需求和特殊需求。

新华制药不仅是国家重点骨干大型制药企业,还是亚洲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与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心血管类、抗感染类及中枢神经类药物的生产企业。

公司年产化学原料药超过5万吨,是全球最大的安乃近、布洛芬、阿司匹林、咖啡因、左旋多巴等药物生产企业,拥有多个原料药主导品种国内市占率的头牌位置。

就是这样一家被誉为“中国制药巨子”、民族医药品牌担当的药企,在资本市场上大多数时间里始终波澜不惊,成长缓慢。

即便是在去年表现抢眼的情况下,目前新华制药A+H股总市值也不过220亿元人民币冒头,这似乎与“国家重点骨干大型制药企业”的名头不符。

而被资本市场投资者诟病最大的点,就是新华制药缺乏活力。尤其是当医药行业进入全面创新竞争的时代,新华制药似乎只有旧篇章,没有新故事。

壹|发烧

意外地蹿红

“布洛芬巨头”的蹿红,颇有些意外与戏剧化,但这恰恰揭示了新华制药的船大与锚沉。

2022年11月末,百度指数显示“布洛芬”的搜索指数在11000左右,而至12月16日达到了420289,半个月激增近40倍。

“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防疫主体角色变化,以及对“大号流感”预期不足导致人传人的恐慌情绪,一瞬间就将“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潮。

需求短时间内激增,导致解热镇痛药原材料供应,出现巨大缺口。一位浙江某布洛芬颗粒生产企业负责人称,他们库存布洛芬原料最多能撑到1月中旬,未来每月的缺口大约在10吨。

这恰好,拜在了新华制药的堂口上。要知道,从1957年开始,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就是其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和营收来源。

华金证券的分析报告曾表示,新华制药是全球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市场霸主,其布洛芬年产量为8000吨,全球第一。

借公司股价扶摇而上之势,公司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称:新华制药布洛芬实际市场(全球)份额接近40%,目前公司多条生产线处于满负荷状态,公司也会考虑适度扩产以应对下一步市场带来的变化。

实际上,新华制药早就募投了布洛芬原料药的扩产计划。2022年中报显示,公司此前的布洛芬扩产合成工序产能提升改造工程进度已达100%,其产能也将提升至1万吨/年。

信源:摘自新华制药2022年中期财报

毫无疑问,扩产之后新华制药对于全球布洛芬原料药供应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加之其产业链配套优势,也保障了其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虽然其公布的布洛芬原料药毛利润为32%,算不得多高,但却也是高于同等体量的印度IOL制药公司的。

有钱赚自然是好的,可另一方面像布洛芬这样的大宗原料药,各大厂商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差异不大,产品附加值不高,却比较容易受到各种成本波动和产业政策的影响。

因此,一些国际大厂也在调整业务结构,降低这一领域的投入,甚至是逐渐退出竞争。所以,新华制药在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市场即便稳坐钓台,但肉眼可见天花板就在那里。

股票市场短周期的“发烧”,不可能长周期支撑公司的股价,而被市场印象“锚定”在解热镇痛药领域,恐怕对新华制药这艘要航向远方的大船而言,绝非好事。

贰|颓势

撑不开的空间

在创新药思潮渐变主流之下,国内化药市场日渐鸡肋化似乎难免。

即便从今年开始一大批热门药品的专利期密集到期,仿药未来还有行情,依旧难掩化药整体在国内的颓势。

而这种颓势,在新华制药这样的传统药企身上似乎早有印证。从营收等核心财务数据看,新华制药营收增长并没有跑赢行业。

2019—2021年三年年度财务报告显示,新华制药营收分别为56.06亿元、60.06亿元以及6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9%、7.13%以及9.23%;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5.22%、7.43%以及4.31%。

而按照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国内医药制造业总营收较2020年增长19.1%,较2019年增长26.4%;实现利润较2020年增长68.7%,较2019年增长102.7%。

如此看,新华制药其实并没有抓住疫情带来的行业增长机会,反倒是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跌回了个位数。

另一方面,虽然在化药行业受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洗礼,不断有化药制造企业或转型或被溢出行业,但留存下来的企业仍没有表现出足够吸引投资者的盈利能力来。

近三四年,凭借规模和产业链优势,新华制药销售利润率的确也略有抬升,但基本还是在5%附近徘徊。

毛利率走势也基本一致。2022年Q3财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平均毛利率为24%。对比来看,同期化学制药板块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为48%,正好是新华制药的两倍。

化药工业主要分为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和化学原料药制造两大块,总体占比7:3左右。而近两三年数据显示,原料药利润创造能力仍在上升,而化药制剂利润创造却在下降。

而新华制药的化药药剂和原料药两大业务板块是公司营收利润的主要来源,剩下15%左右则是医药中间体等业务。

2022年中期营收数据显示:新华制药片剂、针剂、胶囊剂等化药制剂营收16.26亿元,解热镇痛类等原料药营收14.97亿元,医药中间体业务营收为5.41亿元。

过去和可见的未来,这样的业务收入结构不会有太大变化。由此可见,新华制药是再典型不过的化药企业,因此未来发展还会主要受制于化药行业变迁带来的影响。

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新华制药的成功其实只是验证了一段历史,中国医药工业在疫情三年中发生了质变,迎来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求变求新的市场期待下,再看新华制药,也难怪有投资人评价其正深陷业务僵化的泥潭中。

诚然,突然间的蹿红让数十年深耕解热镇痛类药物和原料药的新华制药突兀地矗立在股票市场大众投资人面前,但这也怕是短时间内的脉冲行情。

毕竟在《2021年中国化学制药行业经济运行报告》中,我们看到“解热镇痛类药物”,在2021年实际上是同比减产了21.2%。减产幅度不小,意味着市场需求很可能是萎缩状态。

也就是说,“布洛芬”的爆红存在偶然性,待市场流通稳定后,真实需求也会很快显现,吞药备药也将降低未来市场对于解热镇痛药物的需求兑现。

对于以此为重的新华制药而言,未来恐怕没有那么乐观,暴涨之后的股价持续阴跌也预示着其仍未能摆脱熊途。

叁|减持

合理的“套利”

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股份,其实也无可厚非,只是对于普通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也应当考量二三。如果是不讲“武德”的减持,那必然会挫伤二级市场投资人对公司的信心。

去年4月8日,因偿还有息负债及补充流动资金,新华制药完成定增,发行3709.2万股,发行价为6.74元/股,净募集资金2.44亿元。

而这一次定向增发的对象则是华鲁投资,也就是公司的第三大股东。从新华制药的大股东名单上看,其第一大股东为华鲁控股,实际控制人是山东省国资委;华鲁投资又是由华鲁控股集团100%控股的公司。

就在定增公告书发布后不到20天时间,新华制药就又公告称与真实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新华制药为真实生物所拥有的阿兹夫定等产品,在中国及双方同意的其他国家的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

借此,新华制药连续11个涨停,妖气冲天。而华鲁投资“火线定增”的那2.44亿元也迅速膨胀到了14亿元的市值,定增“踩点”真是妙到巅毫。

更妙的是,就在4月27日公布与真实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的前两天,新华制药刚刚发布了“关于员工持股计划减持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的公告”。

虽然早在2021年12月19日,新华制药就发布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但员工持股计划减持的动作迟迟未动,直到减持计划时间过半,赶上了疫情的“红利”。

根据当初的减持计划披露的信息,此“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认购价格为11.15元/股,其中有公司12位高管认购了79.1万份,占员工持股计划的25.44%。

2022年5月12日,新华制药发布公告称,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已减持完成,减持约404.26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6%,平均减持价格为24.28元/股,共套现约9800万元。

新华制药员工持股计划的减持价格较认购价格大幅溢价,这让二级市场投资人意难平,于是关于公司“权责”不对位、管理层过于短视的讨论,在各大股吧论坛流传。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半年之后新华制药第三大股东的减持,再次把公司推向风口浪尖。

11月24日,深交所向新华制药发出监管函,问询华鲁投资于2022年11月10日至14日,未提前披露就减持新华制药414.32万股,套现0.99亿元。

深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华鲁投资减持的均价为23.90元/股左右。这个减持价格虽比一个月后的股价高点,还差了不少,但相较于6.74元的定增价格,却是狂赚了2.5倍。

这种大股东减持,可谓不讲武德,有没有利用信息优势也很难说清。相对那些追涨到高位的股民而言,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的减持“套现”虽在规则之内,但这“吃相”却是不雅。

就在今天,新华制药发布了关于与真实生物合作进展的公告。公司也于2023年1月18日取得了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关于公司生产加工阿兹夫定片所需的《药品生产许可证》C 证。

不管明天新华制药股价是否又会掀起一轮暴涨,公司大股东们此前的逢高减持已然是能够说明了什么的。

内容来源:多肽链

作者:辰溪

标签: 新华制药 员工持股计划 数据显示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