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去年扭亏为盈!海底捞从“服务至上”到“以抠为营” 世界视点

时间:2023-03-24 16:43:57    来源:大雪财经    

近日,海底捞再次因为“抠门”登上了热搜。消费者发现海底捞不再允许只点4个清汤锅,至少要点一个锅底才能下单。在此之前,海底捞严格执行谢绝自带食材,给出的理由:出于食品安全和安全用餐的考虑。

事实上,2021年3月,海底捞部分门店曾将免费的牛肉粒换成外观相似的大豆素肉制品。此举被消费者认为是为了降低成本。与之呼应的是,海底捞于2020年录得收入同比增长7.8%,较上一年同期56.5%的增速大幅度下降,还有2021年高达41.6亿元的首次亏损。


【资料图】

而2022年,海底捞预计实现净利润不低于13亿元,似乎终于把利润给“省”回来了。不过,凭服务出圈的海底捞不再“惯”着消费者之后,其增长逻辑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01

“抠门”活法与省出利润

曾经,海底捞对于消费者自带食物、点清水火锅这样的行为,其实是默许的。

通常来说,吃一顿海底捞人均过百是再正常不过了。于是,出于省钱心理也好,为了博眼球也好,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吃海底捞的“省钱攻略”。比如不点锅底,全放清水,再加上自带食物和小料,一顿吃下来一个人竟然只要17元。

一方面,应对顾客的各种要求,本身也是“服务”的一部分,对以“服务”出圈的海底捞来说,这些额外服务算在了品牌成本之上,只要海底捞的“人设”不变,服务也就不会变。

另一方面,这对海底捞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宣传,当下的流量费用水涨船高,这些话题的传播度之高,足以帮海底捞省下一笔“广告费”。

2021年,海底捞的亏损就把过往三年赚的钱全赔进去了,其中一个原因是2019年疫情之初,海底捞创始人张勇错判了疫情的发展形势,逆势扩张了544家门店。大量门店在疫情中生意黯淡,各种成本却要照常支出,海底捞终于撑不住了。

“服务缩水”是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除了上文提到的“新规”外,有顾客表示自己经常光顾的海底捞门店,已经不再提供免费美甲。对此,海底捞官方回应,美甲服务是门店自行决定的,公司总部没有统一规定。

当然,被认为基于“抠门”的改变,背后是海底捞通过“啄木鸟计划”实现降本增效。张勇曾坦承,自己对趋势判断错了,当他意识到问题时却已经太迟了。

正所谓“船大难掉头”,一个错误的决定,往往需要花更大的力气才能扭转,这意味着海底捞要扭转困境,势必就要“刮骨疗伤”。

2021年底,海底捞及时止损,宣布关闭300家门店,在平均翻台率未达到4次/天前,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分店。除了关闭门店之外,为了提高效率海底捞还裁减了近半员工,大幅提升人效比。

而且,有海底捞员工透露,员工福利也在下降,比如以前员工有学历补贴,现在部分地区已经取消了;曾经员工深夜班工作餐可以吃火锅,可这些福利如今也取消了。不过,改革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其亏损大幅收窄至2.66亿元,经营数据已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海底捞还重新调整战略,提出了“硬骨头”计划,即重新对在“啄木鸟计划”下关停的门店进行评估,逐步重开部分门店。海底捞的“断臂求生”,让这家餐饮巨头度过了一次危机。如今疫情已过,餐饮行业也开始复苏,甚至可以说火锅业是餐饮行业中复苏最快的赛道。

02

新竞争浪潮袭来

又该“卷”向哪个方向?

海底捞的服务模式曾经是不少火锅品牌的学习对象,老对手巴奴火锅的创始人杜中兵曾提过,除了擦皮鞋和修指甲,其它能学的服务巴奴都学下来了。

但大多数“复制”海底捞的品牌,都没有海底捞成功,一则是海底捞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二则是海底捞“服务”背后是一整套的研发、人才、供应链体系,其它品牌只学到表面。

可当其它品牌不再对标海底捞之后,却反而走出了自己的特点。比如巴奴火锅直接避开服务这一要素,选择从产品入手,打造了毛肚领域的细分占位;诞生于疫情期间的怂火锅则跟随太二的“年轻化”战略,打造“开心火锅”的定位。

反而是海底捞的开始被消费者嫌弃, “过度服务”的话题更是曾登上了热搜,不少网友都表示,“社恐人”绝不敢到海底捞消费。曾经被餐饮行业奉为经典的“服务主义”不再奏效,其它竞争对手也纷纷打出了新牌,整个火锅赛道的竞争者也在持续增加,海底捞的“新故事”该怎么讲?

有观点认为,海底捞要往新的方向“卷”。对餐饮行业来说,服务固然重要,但服务却不应该是品牌存在的根本,更重要的还有食材、口味、 而且,即便海底捞的服务如何出色,这套“服务主义”的打法也沿用了多年,再加上疫情期间“服务缩水”的折腾,消费者早已“疲劳”,海底捞需要尽快讲出新的营销故事来。

且海底捞除了服务外,还有供应链。目前,从海底捞拆分出来的底料服务商颐海国际已独立上市,每年净利润约在7亿元左右,虽然跟海底捞相比差距仍大,但其成绩已经说明,发展供应链副业才是未来的新增量。

数据显示,未来火锅市场的整体规模仍将继续壮大,但品牌竞争却会持续加剧,过去两年火锅新开店数量和关店数量基本持平,可见行业洗牌的残酷,而总是有“新人”才是供应链企业的机会。

目前,业内的供应链企业如蜀海公司、锅圈等都已经逐渐从幕后走向幕前了,海底捞或许也该思考多元发展,不仅可以与新入火锅圈的选手进行供应链合作,也可以将原有的“副业”继续扩大,如自热火锅等。

内容来源:柒财经

作者:佳怡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