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用户差评、黑车青睐,嘀嗒出行能规范上市吗? 环球视讯

时间:2023-03-08 11:49:38    来源:大雪财经    

2月20日,主营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有消息称其最快或将于今年6月挂牌交易。

这已是嘀嗒出行第三次尝试冲刺IPO了,但由于其占据优势市场地位的细分领域为顺风车业务,而该业务是网约车行业种安全与合规问题最为频发的领域,外界始终对其上市前景抱有疑虑。

进入3月,《新立场》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嘀嗒出行的投诉仍然处于密集新增的状态中,其中最高频的投诉是针对司机“违规拼车”的现象。


(资料图)

在拼车作为一种合规和可选服务被推出前,私下提供无监督无保障的乘车服务、尤其是其中的拼车和顺风车服务,往往被称作“黑车”。“黑车”的弊端和潜在风险不胜枚举,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乘客的人身安全隐患。

至今,黑车现象仍然屡禁不止,黑车司机们固然应该为此负责,但更需要为此承担责任的是为这一现象提供土壤、提供帮助、甚至提供保护的平台。据凤凰网《风暴眼》近日的报道,嘀嗒出行或许是黑车司机“最喜欢”的平台,“在嘀嗒出行平台上黑车可能比真的顺风车还多”。

01、安全隐患重大、用户投诉众多,顺风车业务合规难

2022年315前,黑猫投诉公布了上一年的《年度网约车企业红黑榜单》,榜单中未出现嘀嗒出行。但在今年的315前,嘀嗒出行的“声量”格外大。

据凤凰网近日的报道,多位嘀嗒出行乘客反馈称,疑似在平台打到黑车司机。在用户向嘀嗒出行客服投诉司机“人证不符”、“私自转单、串单”、“中途甩客”、“暴力威胁”等违规行为后,平台只是补偿优惠券,对黑车司机并无后续处理措施。

这与2018年,滴滴顺风车业务出现的几次重大安全事故时,平台不尽责客服形同虚设的现象如出一辙。经历顺风车业务下架整改,以及滴滴出行APP下架并停止新用户注册等风波后,滴滴的合规意识一再升级,清退了数万名司机。这些不达标的司机,似乎找到了新的寄居平台。

2018年初,嘀嗒拼车品牌升级为嘀嗒出行,此后开始密集切入各地出租汽车行业。但在2018年底,滴滴平台出现数起安全事故并面临整改,2019年嘀嗒业务重心重新调整为顺风车业务。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出现安全事故的业务正是顺风车。

在此背景下,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单量在2018年Q4环比增长142%,而2019年的增幅更是接近350%,更为该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甚至其顺风车市场率第一的位置已经保持至今了。

也是在2019年起,嘀嗒出行的投诉量开始剧增,平台野蛮生长带来的弊端甚至无法被其市场成绩稍稍掩盖一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嘀嗒出行”关键词的用户投诉总量超过12000条,而关于“顺风车”关键词的投诉总量约为17000条。

《新立场》发现,用户投诉的问题虽然也包含“危险驾驶”、“不按路线行驶”等情况,但频次最高的问题仍然是“未经乘客提醒私下拼车”。显然,嘀嗒出行平台上存在着大量漠视行业监管制度和平台治理惩罚的司机。

而其中,是否存在着平台治理时惩处力度严重不足的情况,才给了司机跟行业监管制度“背道而驰”的底气呢?据凤凰网报道称,记者在通过其中一名司机与同行交谈及朋友圈的内容发现:

该司机和群友其实都是专职黑车司机,而他们的主要获客渠道是顺风车平台、微信群、QQ群。其中,嘀嗒是他最喜欢的平台,容易接单且处罚力度最低;最讨厌的是滴滴顺风车,成交率低,且乘客要求最高,“管的最宽”。

这些从司机端获得的信息,与乘客投诉中表述的信息,完全吻合。据用户反馈,“用在嘀嗒出行差评司机后,对司机并无影响,司机的好评率仍是100%”。

过去几年,嘀嗒出行为了抢占市场,聚拢司机规模,选择漠视甚至纵容黑车群体的存在,已经算的上是过失了,但毕竟暗含商业竞争的需求在内。但在已经连续保持顺风车领域份额第一多年后,嘀嗒出行仍然选择这种有违企业社会责任的策略,于情于理都难以找到逻辑支撑。

唯一较为具备合理性的解读,或许是嘀嗒出行在为其上市积攒业务势能。但用户体验的缺失、乘客人生安全隐患的居高不下,或许会为其上市之旅蒙上阴影。毕竟,无论是国内还是境外,企业冲击上市时,其财务合规性和业务合规性都是作为首要考量因素存在的。

尤其是,如果占据行业份额第一后数年,嘀嗒顺风车业务仍然难以建立真正的竞争壁垒,而只能寄托于对司机群体的放纵而得来的规模优势和低价优势,那么资本市场或许也很难认可其商业模式的竞争力。

02、营收结构单一、核心业务倒退,上市融资迫在眉睫

三次冲击IPO的嘀嗒出行,是一个急需现金流、营收结构单一、业务合规风险高的网约车行业追随者。

首先,摆在所有网约车行业玩家眼前的一道难关是滴滴重回牌桌了。无论是高德这样的行业头部、还是美团打车等行业竞争者,都在招兵买马以及做出业务层面的调整。近日,据《晚点》报道称美团打车或将放弃自营,转向聚合模式,滴滴回归的压力可见一斑。

然后在这一背景下,嘀嗒出行却出现了明显后劲不足的趋势。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按营收绝对值数据来看,嘀嗒出行的总营收分别为7.54亿元、7.81亿元、4.28亿元,即2022年大概率会出现营收负增长的情况,也起码也是增长陷入了停滞泥潭。

或许,嘀嗒出行在2022年底申请上市失败后,又急切的在2023年初第三次冲击IPO,也是寄希望于资本市场的弹药,帮助其抵御即将到来的严酷竞争。

其次,嘀嗒出行的营收结构单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甚至这一情况仍在愈演愈烈。2020年至2022年前9月,按收入结构划分,嘀嗒顺风车收入占其同期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1%、89%及91.1%。

至于顺风车业务的合规性风险,在上一章中已有充分论述,本章不再做讨论。反倒是作为其核心支持的顺风车业务接下来的发展状态,和“第二增长曲线”希望的出租车业务,或许更值得关注。

先看顺风车业务,虽然嘀嗒出行连续数年占据行业第一、且对该项业务极为依赖,但并不代表在该领域就态势良好。据招股书披露,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市场份额已由66.5%降至38.1%,而第二名哈啰顺风车的市占率已经快速增长至31.5%。

以嘀嗒出行为行业第一的顺风车市场格局,或许很快就将迎来颠覆,或许这也是嘀嗒出行着急冲击IPO的原因之一。

再看第二增长曲线,正如前文所述,嘀嗒出行在2018年开始密集加码出租车业务,虽然在后续发现滴滴空出的顺风车市场后调转了车头,但时至今日,嘀嗒出行寻求增长的希望仍然只能落在出则车业务之上。

据其招股书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的出租车业务不但没有盈利,甚至还出现了741万元亏损,其原因在于用于出租车司机的补贴同比增长3.8倍。

显然,在这一市场没有竞争优势的嘀嗒出行,再次选择了大量补贴、低单价低毛利的竞争策略。这一策略在其占有优势的顺风车领域尚且未能建功,在出租车领域功效几何,或许更不容乐观。

毕竟,滴滴重回牌桌后,其网约车行业总体市占率在下架期间内仅仅滑坡到70%左右,增长的空间并不大,在细分领域专精或许会是其竞争策略。而显然,令其屡受挫折的顺风车业务因为合规困难已经让滴滴唯恐避之不及了,那么其重心或许也将落在出租车领域。

嘀嗒出行上市在即,但其面临的隐忧,显然远远不止用户投诉和监管风险这一重。

03、写在最后

在嘀嗒出行的招股书中,共计划募资5亿美元,并称这笔资金将拟重点用于提升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以及营销等其他计划。

但作为一门线上线下深度结合、且同领域内发生过数次重大安全事故的生意而言,做好技术升级、搭建好安全机制、甚至强化平台运营管理力度,应该是最值得重视最早被解决的,而不是寄托于融资后进行升级。

况且,正如前文中分析,嘀嗒出行在单纯的业务竞争层面,无论是顺风车还是出则车都麻烦不小,这笔资金究竟会被如何划分和使用,还有待商榷。

建立高合规、高能效的商业模式,才是企业经营的第一要义。如果不优先解决这个问题,或许嘀嗒出行的第三次IPO之旅仍然会以失败告终。

内容来源:新立场NewPosition

作者:小L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