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大多只专注于情绪的宣泄,而忽略事实与真相。
人人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防疫。
(资料图)
01
一个“反绑跪地”的视频
越是疫情的关键时刻,人心就越是浮躁,谣言和假新闻也就越多。
相信最近广州2名女子被反绑跪地的视频已经在各种群里传开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1月17日,广州俩女子被多名疑似防疫人员撂倒、捆绑在地,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
网传视频显示,两位女子在某防疫卡点处被多位男子摔倒在地。随后,戴着口罩的灰衣女子双手被捆于背后,跪倒在地。
黑衣女子双手、双脚均被捆绑住,躺在灰衣女子身旁。
视频在网上传出后,有不少人爆出了很多不同的说法。
传得最为广泛的一个说法是,两名女子到村口取外卖时与防疫人员发生争执。
两名女子解释道,在下楼拿外卖的时候,口罩找不到了,她们并不出村。但是仍遭到防疫人员拒绝,其中一名女子似乎想冲过去将外卖拿走,被防疫人员一招擒拿手制住。
这下舆论突然就炸了锅。
#广州警方回应2名女子手被反绑跪地# 话题的阅读量达到了惊人的2.2亿,33个媒体跟进。
刚开始舆论一边倒地骂广州:
“广州就是如此地野蛮!”
“男人打女人!”
“几个大男人打两个小女子!”
“还要用扎带绑起来示众!”
是的,人们就是对着这样一个没有开头,没有结尾,没有前因后果的视频,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在批判,甚至他们不知道从头到尾到底发生了什么,纯粹是在宣泄情绪罢了。
02
反转!官方通报来了!
不出意外,这件事目前反转了。
11月18日,@广州海珠公安 发布情况通报:
11月17日上午11时许,2名女子王某、李某(均23岁,黑龙江人)不遵守疫情防控管控区域的规定,企图强行进出海珠区仑头村防疫管控卡口。其中,李某未佩戴口罩,2人健康码均为黄码且10月30日以来一直未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
期间,现场防疫工作人员上前多次劝导,王某、李某拒不配合,辱骂工作人员并扰乱现场秩序,后被工作人员和群众约束控制。
考虑到事情的复杂性,通报还是在结尾说:涉事双方经教育提醒后已达成谅解。
哪怕是这样,还有人不依不饶说道:
广州两女子被捆绑下跪,相关方不能只承担“道歉责任”。
怪只能怪官方说话太温柔了,有一个重点问题都没告诉大家:
她们是如何地“拒不配合”、如何地“辱骂工作人员”,如何地“扰乱现场秩序”。
两个黄码人员、防控管制区域的重点人员将近20天不做核酸、不戴口罩,反复挑衅辱骂防疫人员。
半点不感激基层劳苦,半点不知道什么叫文明礼貌。
基层人员苦口婆心和她对话,她当耳旁风,胡作非为不知好歹,甚至骂人父母。
就连旁观者都看不下去了,大喊:
“太恃势啦!太恃势啦!”(粤语意思:仗势、嚣张)
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大家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你是在场的防疫人员,你怎么办?
在防疫人员正常操作的时候,开始骂人,骂得相当难听,中间还污蔑防疫人员地域歧视,你怎么办?
人家直接在你面前撒泼,对你拳打脚踢,耍赖、耍浑,你怎么办?
一个身处疫区、将近二十天没做核酸的黄码人员要冲卡,极有可能造成疫情外溢的风险,你怎么办?
更让人不能接受的还有人把这件事上升到城市的层面,说广州这座城市不行,广州本地人不行,排外。
广州这座千年商都,这么多年的开放、包容的基因,被键盘侠们两三句话就毁了,着实让人气愤不已。
当然,这也从侧面证实基层工作是真难做。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十来个基层干部、大白要服务近万名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每天要承担防控宣传、辖区查、送医协调、消毒、居民劝导、物资发放等大量工作。
人手非常紧张,还不得不抽出两个人做“表哥”“表姐”,专门承担数据收集、登记造表、上报信息等任务。
然而疫情防控是一个集体的作战,防疫的人和人民群众,在家的人和在外的人,都是防疫主体,我们都在跟疫情做斗争。
抱怨、愤怒在这时是最没用,甚至起负面作用的东西,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责任,多一点坚持,社会才会多一分安全.......
03
人人做好自己
其实广州这次的做法还是偏向于人性化的,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严格追究起来,这两人已经触犯法律了。
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第(一)项规定,两名女子在健康码异常的情况下,不戴口罩就想出去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疫情防控政策,还威胁到他人的人身安全,属于情节严重的情节,应当对两人顶格处罚。
2、如果两名女子健康码均为黄码,十几日没做核酸,还不戴口罩外出多日,那么将涉及到刑事犯罪。
要是真如她们嘴里所说,广州搞地域歧视,恐怕得到的处理结果就不是“涉事双方经教育提醒后已达成谅解”这么简单了。
而她们的行为、她们的做法,恰恰说明了广州是一座有包容性的城市。
至于网上的舆论为什么一开始先骂防疫人员和广州,个人认为这非常符合假新闻诱导舆情的操作模式:
当事人发微博写小作文——媒体和大量社交机器人进行传播——由于很快就有大量账号进入传播链辟谣,而且官方也出了辟谣,所以社交机器人化整为零,在全平台进行扰动,试图通过集体阈值,进一步增加当事人的支持率。
更何况在微信群、朋友圈传播的视频还是被裁剪过的——前半段即事件的起因流传得不多,后半段却广为流传,尤其是加入了“两名女子”、“反绑跪地”、“防疫人员”等关键词,更是加大了传播力度。
在广州防疫的关键时刻闹出这么个事,显然这是有人为操纵的痕迹。这不但让人不胜其烦,不知信谁好,更是严重地干扰了整个抗疫的大局!
其实从这次的舆论事件,我们也能看出在面对如今变化迅速的病毒,对于我们而言最好的防疫手段就是:
人人做好自己。
疫情三年来,面对不确定性,人们容易风声鹤唳,遇事慌乱,患得患失。
然而就如卡耐基说: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一个“稳”字。
凡事稳得住,是我们面对生活的纷扰最好的姿态。
管控措施升级,对城市运转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疫情进入第三年,反反复复,面对更严格的管控,可能有市民出现了疲惫、焦虑的心理,甚至抵触心态,该如何看待这种状况呢?
只要是人都会有情绪,现在经济压力和防疫压力叠加,市民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出现焦虑的情绪很正常。
“打工人”还能不能正常上班?餐馆关闭堂食后没有客流怎么办?企业供应链受到影响如何处理?等等。
但也要看到,现在采取严防死守的措施,恰恰是为了迅速地“围住、捞干、扑灭”本土散发疫情,给城市的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的回归,创造有利条件。
防疫,大家都在努力!
04
尾声
抗疫好似指挥打仗,大到军区司令、军长、师长,小到排长、班长、士兵,要把仗打好就得如臂使指,各司其职。
如果你一个基层的士兵,天天质疑命令,天天和部队指示对着干,这仗还打不打了?
保持定力、形成合力,这才是战胜疫情的不二法门。
有位哲人曾说:
“灾难有时不仅来自外界,也来自我们内心。”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心理防线被击垮。
在大时代中,我们要做一个坚强的小人物;在不确定的时代里,做好自己灵魂的摆渡人。
防疫不容易,大家都有难处,不对的改正,对的继续保持;人人做好自己的事,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许消灭疫情并非遥不可及。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新华全媒+原标题:百项非遗亮相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棕编、浏阳夏布、桃源刺绣技艺在指尖绽放擂茶、东安鸡、芷江酸萝卜挑动味蕾九芝堂传统中药
2022-11-20 05:31
原标题:微短剧丨“人生,就是一届又一届世界杯”2022卡塔尔世界杯将于11月20日开幕。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央视开启了我国转播世界杯赛事的历
2022-11-19 22:40
原标题:浙江文化观察:日本“一休哥”的书法里藏着什么?中新网杭州11月19日电 记者谢盼盼“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耳熟能
2022-11-19 20:41
原标题:中国国家大剧院在柏林举行音乐会新华社柏林11月18日电(记者杜哲宇 张毅荣)中国国家大剧院18日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文明互鉴,
2022-11-19 15:36
原标题: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日本首映式及纪念研讨会在日本举行新华社东京11月19日电(记者郭丹)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由国际儒学联
2022-11-19 15:47
近日,我国著名艺术家袁海龙陶瓷作品展暨研讨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参加了开幕式。本次展览由景德镇陶瓷大学美
2022-11-19 15:31
原标题:河北邢台发现一盒万历年间墓志铭距今416年记者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文保部门获悉,工作人员近日在南和区东三召乡圪塔头村发现一盒明代
2022-11-19 15:33
原标题:2023年北京博物馆通票首发(主题)万寿寺、钟鼓楼“新入群”(副题)北京晚报讯(记者李祺瑶)《2023年北京博物馆通票》今起首发,一
2022-11-19 05:30
听文物讲故事原标题:证据链首次公布:“雪衲”“傳綮”确实是八大山人自用印新华社南昌11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袁慧晶、李宗胤明末清初画家八大
2022-11-19 05:37
原标题:工人的画(第1732期)都市“三栋楼”湖南杨帆股事吉林孙德民消失甘肃宋旭升这年头找咱们的越来越少安徽王瑞生诱捕北京苏凝变脸山东王
2022-11-19 05:43
【作品广议】原标题:规则,不能输给潜规则肖承森都有来头于昌伟如果您在一次体育比赛中获得了亚军,请问排在您前面有几位选手?一位,两位,
2022-11-19 05:30
原标题:20件商代至战国时期青铜盘及相关文物集中亮相山西中新网太原11月18日电(高雨晴胡健)晋公盘、子仲姜盘、虎头匜……18日,20件商代至
2022-11-18 17:28
原标题:“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发出倡议:推动海丝申遗促进国际合作人民网北京11月18日电(韦衍行)11月17日,为期两天的“海上丝绸之
2022-11-18 16:37
原标题:口碑剧《天下长河》群像出彩(引题)导演张挺:老戏骨演戏,我轻易不敢喊“停”(主题)羊城晚报记者艾修煜“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
2022-11-18 15:37
原标题:“出名要趁早”的她晚年作品欠佳?(引题)复旦教授研读30年细品张爱玲(主题)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吴雨珂“出名要趁早”,张爱玲
2022-11-18 15:39
原标题:引进中文世界40年后再译新版(引题)“宝藏教授”为《梵高传》作导读(主题)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吴雨珂温森特·梵高,一个视艺术
2022-11-18 15:27
原标题:湖北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中新网武汉11月18日电(梁婷王昱峰鲁黎)湖北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汇报会近日公布了该遗址多项考古成果
2022-11-18 15:29
原标题:因《皮囊》被称“现象级作家”蔡崇达8年后出版长篇小说《命运》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吴雨珂8年前,80后蔡崇达的文集《皮囊》畅销400
2022-11-18 15:33
原标题: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进行线上演播“门票”19 9元该剧导演田沁鑫表示——(引题)付费是检验线上生存的真正标准(主题)北京青年
2022-11-18 09:30
原标题:诗歌杰作储存精神与生命(主题)——记俄罗斯诗人库什涅尔和他的诗歌(副题)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库什涅尔,1936年出生于列宁格勒
2022-11-18 09:39
原标题:“元宇宙2086”科幻电影启动202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于11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厦门举办,中国动漫集团控股子公
2022-11-18 09:46
原标题:中国大美漆艺!来看2000多年前的海昏侯墓龙纹漆盘新华社南昌11月17日电(记者袁慧晶、李宗胤)江西省博物馆16日上新了一件海昏侯刘贺
2022-11-18 07:49
原标题:《动植物疫病传染人吗》:可亲可读可信可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推出了科普图书《动植物疫病传染人吗》。该书由人民日报科技
2022-11-18 07:38
原标题:人民艺起评:《延安记忆》,体味历史中的温情近日,8集微纪录片《延安记忆》热播。该纪录片依托于原延安电影团摄影师程默遗留下来的近
2022-11-17 15:30
原标题:乌菲齐美术馆:“鲜花之城”的艺术殿堂诗人徐志摩1925年在意大利创作了现代诗《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正是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
2022-11-17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