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两翼”业绩波动,全资子公司冲锋,厦门国际银行IPO能否破冰?

时间:2023-07-08 17:57:09    来源:中访网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冯紫彤


(资料图片)

运营编辑 | 高翌鑫

屡屡被传冲击上市的厦门国际银行,派出了自己的全资子公司“打头阵”。

日前,“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实力领先、华侨特色鲜明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厦门国际投资于港交所递表。

从股权关系看,厦门国际投资是厦门国际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香港,是厦门国际银行在港澳地区的重要抓手,“致力于通过集友银行和澳门国际银行等下属子公司在中国境内外提供以银行业务为主,以金融科技为辅的综合金融服务”。

据招股书内容,强化境内外附属机构的资本基础,以支持可持续高质量协同发展是此次厦门国际投资上市的主要目的。

数据显示,至2022年末,厦门国际投资总资产约4194亿港元,其中于粤港澳大湾区总资产达3759亿港元;2022年,其共实现营业收入61.2亿港元、同比增长7.4%,实现净利润23.9亿港元、同比下降34.5%。

超八成营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

华侨客户数占比超20%

相较于其他已上市金融企业,厦门国际投资可谓特色鲜明、具备较高差异性,即地域上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客群上发力华侨华人侨商侨企。

其港澳布局主要通过控股两家本地银行实现——总部位于香港的集友银行和总部位于澳门的澳门国际银行。

集友银行,1947年于香港成立、扎根香港市场已逾70年。2017年,厦门国际投资斥资76.85亿港元购买其64.31%股份,实现控股。截至2022年末,厦门国际投资的持股比例为65.24%。

澳门国际银行,1982年即被厦门国际投资收购为全资子公司。截至2022年末,澳门国际银行在澳门共有14家营业网点,遍布澳门地区,于核心商业区及住宅区实现了全覆盖,服务零售客户数约为17万人,此外在广东多市和浙江杭州也设有分支机构。

据招股书内容,合并来看,截至2022年末,厦门国际投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资产总额达到3759亿港元,贷款总额达到1657亿港元;2022年度,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营业收入达到53亿港元,净利润达到22亿港元。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资产、贷款、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相对于我们合并口径对应指标的比例均超过80%”,厦门国际投资招股书介绍道。

在地域上深扎大湾区,在客群分布上,“粤港澳、福建省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侨商侨企”则为厦门国际投资招股书列出的主要特色。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集友银行、澳门国际银行服务的华侨客户数合计超6万户,占集友银行及澳门国际银行客户总人数的比例超20%。

业务端,至2022年末,两家银行的华侨华人、侨商侨企共贡献存款超410亿港元、贡献贷款超244亿港元,占比分别为14%和10%以上。

2022年净利润出现下滑

物业开发业不良率飙升

2022年,集友银行、澳门国际银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波动。

数据显示,2022年,集友银行净利润9.15亿港元,同比下滑18.26%;澳门国际银行净利润年降10亿港元至16.84亿港元,降幅37.26%。

关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招股书中解释为:付息负债的平均付息率增加及金融资产的減值準備增加所致。

数据显示,2022年,厦门国际投资总存款平均付息率由1.18%增长至1.53%,带动总付息负债的付息率由1.39%升至1.69%。但净息差、净利差水平较2021年总体微升。

2022年,厦门国际投资发放贷款及垫款录得减值准备净拨备8.32港元,2021年度为拨回6.37亿元。这反映了预期信贷亏损的增加,背后可能是借款人信誉的变化、经济状况转差等事件的综合影响。

在利润下行的同时,厦门国际投资的扩张速度也有所放缓。

至2022年末,其总资产为4193.79亿港元,同比增长1.9%;2021年,厦门国际投资的总资产增速为7.2%。

在其资产中,约50%为发放贷款、30%为证券投资;贷款中,超七成来自公司贷款。但2022年,厦门国际投资公司贷款规模微有缩水。

从行业分布看,集友银行和澳门国际银行的信贷投向倾向略有不同。

从2022年末数据看,集友银行在与财务及金融有关公司、批发和零售行业、物业开发行业的贷款占比最多,分别为30%、18.2%和12%。受利率上升及其对物业开发行业借款成本的影响,2022年,集友银行物业开发业贷款大降35%至78.38亿港元。

澳门国际银行则以物业开发为第一大投放行业、占比22.9%,占比和规模近年来均持续走高。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资源、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占比也均在1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两家银行在物业开发及建筑业的不良率飚增。

2020年,集友银行于物业开发及建筑业无任何不良贷款。2021年,因“一名借款人”和内地房地产市场的衰退,集友银行建筑业不良率高达23.22%,2022年,“该借款人”不良贷款部分被注销至不良率降至19.08%。2022年,集友银行物业开发也不良率也升至10.13%。

澳门国际银行相对好些,但2022年末物业开发业的不良率也有3.07%,2021年同期为0%。

母公司厦门国际银行一季度营净双双下滑

IPO进程惹关注

此次厦门国际投资递交招股书,也让筹备多年却未有进展的厦门国际银行IPO事项再受关注。

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1985年8月末,总部位于厦门,曾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于2013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从中外合资银行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

据官网介绍,厦门国际银行的战略布局为“以内地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而厦门国际投资旗下的集友银行和澳门国际银行正是“两翼”。

当前,厦门国际银行是唯一一家在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同时具有法人银行机构的城商行。2021年,厦门国际银行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跻身“万亿俱乐部”。

但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国际银行也是当前“万亿俱乐部”城商行中唯一一家A股或H股均未上市的银行。

据悉,厦门国际银行早在2007年就已提出了A股上市计划,并邀请高盛高华、中信证券等对其进行辅导,计划募集资金40至50亿元,但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

在“两翼”的业绩波动下,厦门国际银行未能依靠“主体”避免营、净的下滑。

2023年第一季度,厦门国际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下滑15.11%;净利润实现13.23亿元,同比下滑3.43%。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