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环球观天下!印度已非小米“天堂”?48亿元资产被重申扣押

时间:2023-06-14 17:36:07    来源:大雪财经    

印度政府再对小米发布通告。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印度财政部下属的执法局(Directorate of Enforcement)于6月9日通知小米和相关银行,小米涉嫌违反该国《外汇管理法》(FEMA),“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已扣押小米印度555.12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2亿)资产,且扣押措施是正确做法。

意味着,上述冻结资金或将被正式没收。


【资料图】

根据小米最新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小米全年营收280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85亿元,而48亿元的冻结资金已超过其去年净利润的50%。若被正式没收,对小米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48亿元资金或被没收

事实上,印度执法在2022年已经扣押了小米的上述资产。

2022年4月,印度执法局公告称,扣押小米印度公司银行账户中555.1亿卢比,指控小米印度向三个外国实体汇出555.1亿卢比,包括以专利授权费(royalty)为名的汇款;公告还曾指控,小米集团实体之间创建了各种无关的记录,靠着这样的掩饰,小米印度以专利费的名义向国外汇款。

此后的2022年9月30日,印度执法局曾再次发布相似公告,据该公告,小米对扣押行动进行了申诉,印度政府因此按照《外汇管理法》设立了评审机关(Adjudicating Authority),但评审机关再次肯定了印度执法局的扣押行动。

此次通知印度强调其扣押措施是“正确的”。

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三家银行也收到了通知。公告称,这些银行违反了印度银行联邦应急管理局第10(4)和10(5)条以及印度储备银行发布的指示,允许小米以专利费的名义通过银行向外汇款,而没有进行尽职调查,也没有向小米验证任何基础技术合作协议。

根据小米最新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小米全年营收280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85亿元,而48亿元的冻结资金已超过其去年净利润的50%。若被正式没收,对小米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印度市场一直是小米国际化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Redmi系列手机,以印度市场为基石,再拓展至发达市场。

2014年小米进军印度市场,2017年小米成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并连续4年稳坐头把交椅,Canalys研究显示2022年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份额达到了20%,为小米贡献主要海外营收,2022年境外营业收入1378亿元,占到总营收的49.2%,印度和欧洲市场贡献了主要营收。

不过印度政府的连环打击,让小米在印度的处境愈发艰难。

2021年12月,印度税务局对小米发起税务调查。2022年1月5日,印度税务情报局向小米印度发出通知,要求追缴2017年4月1日-2020年6月30日期间所欠65.3亿卢比(相当于人民币5.6亿元)的进口税款。

印度方面认为无论是小米印度还是其合约制造商,均未将小米印度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金额”计入其进口商品的评估价值,此举违反了印度《海关法》与海关估价规则的规定。小米随后提起诉讼。

不仅如此,小米、OPPO、vivo等国产厂商还将在印度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政府要求中国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智能手机制造商任命印度籍人士担任高管职位,并在印度业务中引入印资股权合作伙伴。

销售情况来看,与印度政府的持续纠纷一定程度上加剧小米印度市场的不稳定。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9%至3100多万部,小米也被三星和vivo反超,从第一跌至第三。

2023仍是承压之年

5月24日小米发布最新财报,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95亿元,同比下滑18.9%;经调整净利润达人民币32亿元,同比增长13%,已连续五个季度营收下滑。

具体到各业务——

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3.6%至350亿元,出货量同比下滑21.1%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30.4百万部,出货量排名依然保持第三,但市占率下降2个百分点至11.3%。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ASP(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也同比减少3.1%至1151.6元。

智能手机业务“量价齐跌”,延续2022年全年颓势。浙商证券分析师谢晨表示,公司手机出货量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地区的出货量及市占率的持续下滑,而其他地区并未能有较好的出货量弥补。

智能手机卖不动了,而原本被视为新增长极的IoT产品,销量也开始承压。

Canalys报告显示,一季度内,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总出货量下降了33%至5400万台,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两位数下降。具体到中国大陆市场,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24%至890万台。

反映到小米财报上,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3.6%至168亿元,其中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收入为47亿元,同比下滑24.2%。

其他业务方面,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2%至70亿元;而备受关注的造车业务目前仍在投入期,去年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超过30亿元,呈逐季递增态势,四个季度的投入分别为4.25/6.11/8.29/12亿元。

业务收入纷纷下滑之际,小米还能实现净利润的同比增长,主要原因是过去一个季度的降本增效策略,其在一季报中提及“规模与利润并重”为核心的既定经营策略,注重降本增效。

成效来看,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2.2个百分点达到19.5%,创历史新高。公司该季整体费用为94亿元,同比降低6.4%。销售及推广开支同比减少21.9%至41亿元,主要是由于包装与运输开支和宣传及广告开支减少所致。整体存货金额为426亿元,同比下降24.1%,为近9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位。

虽然利润和毛利率表现该季好转,但预期难言乐观。

谢晨表示,展望二季度,由于全球宏观经济的挑战,全球手机出货量或仍保持低位,预计公司手机出货量同比仍将下滑但是降幅收窄至8.47%左右,出货量到达约3579万台,ASP维持在1100元水平。浦银国际证券分析师沈岱表示,受到短期智能手机需求疲软的影响,今年上半年预计小米的业绩依然承受压力。

2023年对于小米而言,却依然是非常艰难的“承压之年”:核心的手机业务显现疲态,小米正变得危机四伏,倾注资本、资源以打造智能汽车所能承载的想象力,未来是否可以支撑起小米的基本盘,答案未知。二级市场方面,公司股价自4月中旬以来持续调整,截至6月14日收盘,公司股价累计跌19%。

内容来源:经理人传媒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