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打造价值型银行样本,南京银行如何稳健穿越周期?

时间:2023-05-05 22:45:50    来源:财经无忌    

文 | 无锈钵


【资料图】

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人潮的“狂飙”已经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主题。

交通旅游等各业态爆发的活力背后,消费复苏已经不再只是停留于调研报告中的纸面趋势,远去的黑天鹅背后,以“确定性增长”为主题的新市场格局正在构建。

而在这一过程中,正如体育运动中那句熟悉的谚语:

“距离球门越近,就越容易得分。”

消费的浪潮之中,最先感知到水温变化的,无疑就是那些深耕区域,离用户与企业最近的城商银行。

此前,长三角地区一系列城商银行密集公布的财报,就向市场展现了这一业态出众的表现。

在这基础上,用稳健坚挺的业绩,着力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了自身经营实力的显著增长和发展质量的稳健提升,向市场证明了价值型银行穿越周期的韧性的南京银行,无疑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稳立“2万亿俱乐部”,南京银行靠什么行深致远?

评价银行股的价值,短期看资产,中期看业务,长期看价值。

尤其是近期,前有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破产倒闭,后有瑞信银行被收购的案例的背景下,考校银行“资产成色”,就更显得重要。

结合南京银行近期发布的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度财报来看,“资产稳”也是该行得以长期成为上市城商行优质样本的关键。

拆解这一“稳”字,首先体现在规模层面,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资产规模不仅直接关系着市场地位,更是衡量其发展的首要指标。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125家城商行中,资产规模超5000亿的有23家,达到万亿级别的,更是只有仅仅10家。

作为参考,南京银行不仅越过了万亿“分水岭”,其资产总额更是在2022年末,正式迈入了“2万亿俱乐部”,达到2.05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近18%,伴随着一季度的结束,这一数字更是已经来到了近2.15万亿元。

这份历史性的跨越背后,也标志着南京银行已经彻底稳立2万亿长阶,并成为了上市城商行中当之无愧的“优等生”。

除去总体规模的攀升,面对2022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超出预期的困难挑战,南京银行在经营端的“稳”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南京银行存贷款规模实现较快增长,存款总额再攀新高,超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5%;贷款总额9459亿元,较年初增长近20%。营业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非利息净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近28%,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上升至3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超16%。

这种经营侧的行稳致远,在2023年的开局中也得到了延续,得益于管理层对于发展“稳中提质”的要求,截至一季度末,南京银行存款总额近1.38万亿元,增幅超11%,贷款总额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超1.02万亿元。

一系列“跨越”和“新高”的背后,展现的正是南京银行将高质量发展常态化和可持续化的出色表现。

打造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南京银行如何“精准浇灌”金融活水?

稳中有进的业绩表现背后,什么在驱动着南京银行的高质量增长?

事实上,每一家银行的发展都有其资源禀赋与时代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银行业被赋予了更高维度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银行承担起支持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成为支持民营、小微等经济成分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之中,二十余年的发展变革,为城商行确立了“地方银行、市民银行、中小企业银行”的经济坐标,也奠定了这一业态同实体经济之间的亲密链接。

越过南京银行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实体转型,围绕国家和地区重大发展战略,打造实现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样也正是助推该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开展“鑫实体”专项竞赛等活动,南京银行就在加大对实体领域信贷资源倾斜,服务好高端制造业、绿色经济、科技文化等重点领域融资需求的基础上,切实发挥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作用。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近1035亿元,增幅超22%,在总贷款中占比进一步提升;开展“普惠金融特别行动计划”,新增首贷户2700余户,净增近25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以贷款快速增长的先进制造业为例,镇江大全集团是当地知名的“头部企业”,产业分布在电气、新能源、轨道交通领域,多款产品性能居于国际、国内前列。

对大全集团这样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来说,单纯的资金需求并不是发展的“主要矛盾”。南京银行敏锐察觉到大全集团在轨道交通领域有大量的保函需求。抓住这一“痛点”,顺势以保函业务切入,为大全集团提供了多元化金融服务。

除此以外,在科技型中小企方面,南京银行也在不断持续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专项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再倍增计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赋能提升专项行动”等重点活动,握紧实体经济服务层面“抓大”和“抓小”的两只拳头。

最新资料表明,过去一年里,南京银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作客户数超3400户,省内专精特新白名单客户覆盖率近38%。

伴随着服务的宿迁联盛、中裕科技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接连实现上市,“实体金融”已成为南京银行经营发展中的一张靓丽名片。

除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乡村振兴方面,南京银行的“金融活水”,也在不断高效催生增长新动能。

通过联动江苏省粮油商品交易市场,面向政策粮收储交易客户创新推出“粮采贷”,截至2022年末,南京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已超1600亿元,同比增幅近40%。

从这个角度来说,南京银行之所以能够持续行进在高质量增长之路上,秘诀就在于,其同实体经济之间所构建的“共生共荣”的价值生态。

身处长三角这一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南京银行在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绿色经济、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实体经济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多赢”之路。

数字化转型破局前路,城商行样本靠什么筑就?

眺望未来,不断复苏的经济环境,正在为“接地气”的城商行带来全新的发展空间。

然而,机遇往往也相伴着挑战,越过2022年的艰难时刻,伴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步稳定,城商行又该如何摆脱业务同质化竞争,实现全面领跑?

答案还是要从两个层面来解读。

第一个层面是“立足区域”,尽管同全国性银行相比,城商行在资金、人才、科技层面都不具备广泛优势,但其所处区域的发展优势和深耕程度,同样也构成了前者所不具备的“竞争底色”。

在这方面,南京银行可谓是“得天独厚”。

从区位层面来看,该行所处的江苏,作为知名的经济大省、金融大省,一直是中国最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地区之一。2022年,江苏全省GDP迈上12万亿大关,总量达到了122875.6亿元人民币,旗下四市稳坐“万亿俱乐部”。

生长于此的南京银行,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丰厚土壤。

得益于多年深耕和“百家网点”计划的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南京银行网点总数达 254 家,实现江苏省内县域全覆盖,根系深厚,支撑稳固。

在这基础上,如果说区域耕耘厚度,是城商行的“内功”,那么第二个层面“迈向全国”,所考验的则是城商行的“招式”,即业务端创新能力和敏捷性。

对此,近年来积极适应市场变化的南京银行,以转型为航向,以综合化、多元化为风帆,同样已然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破局之路。

在经营战略上,自2019年以来,南京银行以五年战略规划为引领,聚焦“客户”与“科技”两大主题,深入推进“大零售”和“交易银行”两大战略,通过金融科技引领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致力于打造综合化经营模式。

在技术创新端,南京银行也在拥抱金融科技浪潮、强化科技引领、推进数字化转型、争当金融科技时代的“先行者”的同时,不断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发挥优势特长,推动创新业务发展,构建多元业务生态圈。

财报数据彰显了南京银行转型端的丰厚成果。

截至2022年末,通过综合化经营模式,以“更流畅、更专业、更开放”为发展航向的南京银行APP7.0版本,签约用户数及活跃用户数增长均超过20%,南京银行私人银行客户规模近1.1万户,较年初增幅近15%,客户金融资产规模超1012亿元,增幅近12%。去年,南京银行控股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该公司已完成独立持牌并增资至50亿元,增长潜能也在不断得到释放。

深耕区域市场,扎稳马步,提升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打好组合拳。

某种意义上,南京银行的战略步伐,正是所有城商行都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在行业整体波动不断的2022,南京银行能够不断获得重要股东增持,其中江苏交控及其全资子公司云杉资本等股东连续多次“加仓”,高级管理层则以自有资金主动增持公司股份并承诺两年内不减持。

这一“反常”的资本举动背后,不仅是对南京银行的认可,更是与南京银行一起同行的信心。

伴随着投资者的持续看好,厚积薄发的南京银行,也势必将在接连的质变之下,飞向更高的天空。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