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之王,发生了什么?
(资料图片)
1
海底捞变了?
海底捞最近不太平,至少有三件事让它感到焦心。
第一件来自一个热搜。3月14日,海底捞上了热搜,起因是有消费者曝出海底捞已经不能点4个清水锅了,必须点一个锅底。
在北京商报的报道中,这事得到了海底捞客服的确认,他们表示(顾客)必须付费点一个锅底,否则不能下单,且不能自带锅底——
禁止单点清水锅是今年的新规定,在全国门店统一执行。
说实话,如果不是这个热搜,很多人估计都不知道在海底捞吃火锅还能不点锅底。但既然以前可以,现在突然不可以,难免会给人一种“强制消费”的感觉。
在此之前,有网友曾晒出自己花17元吃海底捞的攻略,点了免费的四宫格的清水锅、7元的一份捞面、10元的自选小料。除此之外,“两个人如何百元在海底捞吃到饱”“解锁海底捞牛肉粒的100种吃法”“如何自带食材最省的吃海底捞”……等攻略也在网上频频出现。
换句话说,海底捞规定“必须点锅底”,就是为了防止这些人“薅羊毛”占便宜。
因为这个热搜,又牵出了第二件事,网友认为海底捞的服务缩水了。
资料显示,海底捞曾于2017年推出自带食材服务,部分门店允许自带食材。但就在前段时间,海底捞已经宣布禁止自带食材。
此外,海底捞此前还因“牛肉粒变素”、“缺斤少两”等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说海底捞不再主动送上小零食等。在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中,有消费者直言——
海底捞的服务已经不如以前了。
相比于必点锅底和服务缩水,第三件事明显更严峻。
根据搜狐千里眼的消息,在3月20日的广东惠州,有网友发视频称,自己在海底捞就餐时,在肉丸中吃出活虫。
视频显示,顾客正拿着肉丸蘸取酱料,滚动的白色肉丸里钻出一条蠕动的白色虫子,因为二者颜色相近,不仔细看很难分辨,这不禁让人对海底捞的食品安全产生质疑。海底捞工作人员也出来回应了,称已经看到视频,正在调查核实处理。
屋漏偏逢连夜雨,“火锅之王”到底怎么了?
2
“抠”出来的业绩
人们对海底捞服务的高度关注,源于它自己的“人设”。
当初海底捞能快速出圈,极致的服务功不可没。它打着“顾客至上”的品牌人设,标榜为顾客着想,提供不计成本和利益的服务。
去到海底捞,不仅有人帮带孩子、拎包、擦鞋,还能享受免费的水果和零食,以及美甲、洗头等服务。这种极度热情的服务,让不少顾客感受到了真正的“尊贵”体验。
不夸张地说,海底捞凭一己之力拔高了餐饮界的服务水准,成为了餐饮界的服务标杆。当初很多人去海底捞,就是奔着它家的保姆式服务去的。
而允许不点锅底、允许自带食材,正是这种极致服务的延伸。如今,这种极致服务正在打折扣:锅底必须点、食材不准带、免费赠送的果盘取消了、不主动送小零食、需要提醒才续杯……
消费者是很敏感的,一旦你的服务质量下滑,他就会心生疑虑,甚至离你而去。
为什么海底捞变了?商业世界里,任何极致的服务和细节,都是需要成本的,海底捞的变化背后,可能是成本预算的减少。
时间回到2021年11月,海底捞宣布启动“啄木鸟计划”。
这个计划说白了就是降本增效,通过持续闭店等一系列调整措施,摆脱经营层面的重负。
资料显示,截至2022上半年,因“啄木鸟计划”关闭的海底捞门店已经有286家,约占总门店数量的五分之一。截至2022年中,海底捞员工总人数101041人,相比2021年底高峰期的146584人,大幅减少了45543人。
客观来说,这个计划效果还是可以的。海底捞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其年度收入预计不少于346亿元人民币,录得净利润不低于13亿元。要知道,此前一年,海底捞还巨亏41.6亿元。
关闭门店、减少员工、服务质量下降……可以说,海底捞的业绩是“抠”出来的。
3
扩张故事半路夭折
别看海底捞现在大幅收缩,它也曾享受扩张带来的荣光。
2018年,海底捞赴港上市,成为炙手可热的“火锅第一股”。2021年,海底捞的股价更是飙到了85.78港元/股的巅峰,总市值近4700亿港元。
那时候,海底捞一度被看做是资本场上的神话:仅凭3个亿的净利润,这家公司的市值能飙到4000多个亿,市盈率一度超过1000倍。
海底捞的市值狂飙,和它的扩张战略密不可分,哪怕是疫情也没能阻止它扩张的脚步。2020年底,海底捞全球餐厅数达到1298家,同比增长69.01%。
看着它气势如虹,彼时所有人都以为,疫情之后的海底捞,一定能快速回暖,制霸市场。但谁也没有料到,逆势扩张的海底捞,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想的场景。
2020年的财报把海底捞彻底打回了原形。下降了近90%的净利润,足以让所有人感到被欺骗。到了2021年,海底捞更是亏损41.61亿元。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海底捞上市以来的盈利总额。
▲图源网易数读
回过头来看,危机其实早已显露。
疯狂扩张的时候,海底捞的翻台率却在不断下降,2017年到2020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从5次/天,降到3.5次/天。要知道,高翻台率一直是海底捞引以为傲的武器。
与此同时,彼时海底捞的客单价也遇到了增长瓶颈。尽管海底捞的定位是中高端火锅,但人均客单价从90元提升到100,它花了4年;从100元提升到110元,它花了近3年时间。尽管如此,消费者已经开始抱怨海底捞太贵了。
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海底捞依旧要激进扩张?
在餐饮行业,存在着一个业绩增长公式——
单日经营收入=餐厅数量X平均翻台率X台数X顾客人均消费额。
在当时的情况下,海底捞最有可能发力的,正是餐厅的数量。只有多开门店,海底捞的故事才能继续讲下去。
遗憾的是,海底捞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最终将自己拉进了海底。就连张勇自己也承认——
我对趋势判断错了,现在看扩店计划确实是盲目自信。
对海底捞来说,扩张之路一旦被证伪,资本的故事也就没法继续讲下去了。当故事不再性感,排山倒海的暴跌,几乎是一种必然。
4
尾声
根据我们刚才的业绩增长公式,海底捞如果不大幅增加门店数量,就得在翻台率与客单价上发力。
但按照节点财经的统计,2018年-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国内餐厅客单价从96.9元提升至103.5元,年复合增速1.66%,这个增速甚至跑不过通胀。如果短期内强行大提价,消费者也不可能接受。
唯一的方向只剩翻台率。而要提升翻台率,意味着海底捞要吸引更多的顾客进店消费。但随着舆论危机的到来和服务质量的下滑,很多消费者估计正在打退堂鼓。
更重要的是,竞争对手还在虎视眈眈。在海底捞身后,呷哺呷哺、湊湊、捞王、巴奴、德庄、小龙坎、东来顺、小肥羊等品牌早已急不可耐,伺机而动。他们和海底捞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追兵迫近,留给海底捞和前“新加坡首富”张勇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标签:
上一篇:“斗”败诸多对手,斗鱼却难逃用户流失 世界热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走进传统村落”原标题:浙江省松阳县“拯救老屋行动”持续发力(引题)推进文物保护迎来更好发展(主题)人民日报记者窦瀚洋 “今年,我们
2023-03-22 05:39
原标题:大鹏率《保你平安》剧组来蓉路演“这部电影就是我们对待谣言的态度”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琴综合正观新闻“年度高分喜剧”《保你
2023-03-21 15:51
原标题:当传统艺术成为“综艺”“文创”,可还相看俨然?文汇报记者柳青“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回归,首周末的两台演出《牡丹亭·音乐传奇—
2023-03-21 14:42
原标题:“太热象限”巡演连唱两天王以太艾热再现说唱魅力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徐语杨“尽管都清楚时间教人坚强,光阴的马车请你Driveslow(
2023-03-21 14:32
原标题:“90后”曹鹏圆梦(引题)“星星的孩子”首登“上海之春”舞台(主题)新民晚报记者朱渊前天,宛平剧院因为一场“爱在春天”的交响音
2023-03-21 14:45
原标题:靠复仇剧拿回“荣耀”宋慧乔打了一场“翻身仗”韩剧《黑暗荣耀》从2022年末开播即成为网飞全球榜排名第五的剧集,到如今《黑暗荣耀》
2023-03-21 14:35
原标题:守正传统传承武艺(引题)荔湾再现粤剧祖师华光诞巡游(主题)羊城晚报讯记者马思泳、通讯员荔宣报道:因疫情去年停办的粤剧祖师华光
2023-03-21 14:43
原标题:《唐宋八大家文学课》出版发行:从文学看文化从文化见文明中新网北京3月20日电(记者高凯)日前,由《国家人文历史》编著的《唐宋八大
2023-03-21 13:37
原标题:春分|生活明朗,万物可爱“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3月21日5时24分我们迎来春分节气。桃花红了,杏花白了,杨柳青了,在
2023-03-21 13:43
原标题:古装剧仍占“大头”,刑侦、悬疑、现实题材热度提升(引题)今年香港国际影视展国产IP出海成焦点(主题)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第27届香
2023-03-21 13:56
原标题:新势力唱响春之声新民晚报记者朱渊是谁,掀起了“上海之春”首波浪潮?昨天是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第二日,“春”之舞台
2023-03-21 13:47
原标题:配音“塌房”影视“失声”?演员也该为角色开口了!近日,某配音工作室发布公告称,公司内外多名配音演员涉嫌刑事案件,一时掀起热议
2023-03-21 13:38
原标题:香港林村:追溯悠远记忆,赓续文化基因新华社香港3月19日电(记者梁文佳)在7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位于香港新界大埔的林村深深积淀着
2023-03-21 10:35
原标题:以“悬疑”探讨人性、情感与社会话题(引题)迷雾剧场第三年:让悬疑剧向深度和广度开掘(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杨文杰 3月16日,爱
2023-03-21 10:38
原标题: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导演孔大山回母校完成“十年之约”中新网成都3月21日电(何浠任真旳)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导演兼编剧孔大山
2023-03-21 10:42
原标题:美学云课堂|世界诗歌日,撷一片诗意送给春天人民网记者鲁婧编者按今日是世界诗歌日,万物生长、沐浴春晖,祖国大江南北迎来了春的消息
2023-03-21 10:43
原标题:做“行走的文化宣传画”她身穿汉服走上英国街头北京青年报记者张子渊 实习生朱珅葳这个兔年春节,网名为“PaPanPanda在英国穿汉服”
2023-03-21 10:33
原标题:全球共创“好故事”网文“出海”再升级中国网络文学行业的高速发展,不仅深刻影响了国内的文学生态,并且随着中国网文企业“走出去”
2023-03-21 09:55
原标题:百年大世界,焕新再出发解放日报记者唐烨黄浦区西藏路上,上海大世界三楼,最近正在上演一部沉浸式游戏剧——《扬名立万》。这部游戏
2023-03-21 09:37
原标题:一把油纸伞撑起非遗传承之美新华社南昌3月20日电(记者王奕涵、朱雨诺、余刚)清晨,在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一家甲路油纸伞制作工厂里,裱
2023-03-21 09:52
原标题:倾听古城故事领略洪商文化“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走进湖南怀化洪江古商城,一座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引人驻足,这便是近
2023-03-21 09:32
“护文化遗产彰时代新义”原标题:北京琉璃渠村老旧窑厂变身文创园区——(引题)千年窑火今重燃(主题)人民日报记者贺勇 近日,在北京市门
2023-03-21 09:56
原标题: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3月20日,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在位于山东济宁曲阜市的孔子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以“
2023-03-21 08:35
原标题:5场生日宴折射改革40年(引题)话剧《生日》在宁成功上演(主题)新华日报讯(记者陈洁)“我们的家就像一艘小船,浮浮沉沉历经风雨,
2023-03-21 08:40
原标题:刘家成情满老北京天津日报记者张洁印象充满烟火气的作品展现老北京的魅力导演刘家成是京味儿剧的代表人物。他执导的电视剧大多以北京
2023-03-21 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