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多晶硅产能将逐步进入过剩时代,通威股份龙头优势更具竞争力

时间:2023-01-05 15:48:44    来源:财闻网    

根据硅业分会,2022年 1-11月国内多晶硅供应量为71.4万吨,预计12月供应9.6万吨Q4国内预计供应27.3万吨,考虑海外供应约2.7万吨,可支撑下游组件需求达114.5GW,多晶硅供需紧张程度逐步缓解。


(资料图片)

基于当前行业扩产规划,假设在投产和爬坡顺利情况下,至2023年底全球多晶硅名义产能达230万吨+,全年供应量预计达140万吨+,按保守硅耗2.6g/w测算,可支撑550+GW组件产量和450+GW交流侧装机规模,根据当前行业需求预测,2023年多晶硅产能或将逐步进入过剩时代。

从历史硅料价格周期来看,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是主要影响因素,2020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全球光伏需求高速增长,而多晶硅供给明显不足带来长达两年之久的硅料价格上涨期。站在当前时点,22Q4 随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硅料价格开始出现松动,降价周期或已开启,而在价格周期向下时,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将更具有竞争力。

高品质龙头地位难以撼动

通威股份(600438)自 2007年开始进入多晶硅领域,凭借在农牧业务经营中所积淀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以及十多年的多晶硅技术积累和突破,公司多晶硅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近几年一直处于行业成本曲线的最左侧。根据公司披露,2021H1 公司平均生产成本为 3.65 万元/吨,较 2020 年下降 5.7%;乐山一期、包头一期项目平均生产成本为 3.37 万元/吨,较 2020 年下降 7.2%。

通威股份作为多晶硅行业龙头企业,预计将持续保持成本优势:公司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综合电耗持续下降。永祥法从第一代热氢化技术历经六次大型技改,包括四氯化硅自循环、小型冷氢化、大型冷氢化等。

目前逐步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七代”永祥法,其中“第六代”永祥法已将综合电耗目标降至45KWh/Kg-Si 以内。公司 2021 年平均综合电耗降至 50KWh/Kg-Si,持续领先行业平均水平,预计未来随着新产能占比提升平均综合电耗有望进一步下降。

公司具备十多年的工艺经验积累,设备生产效率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使得公司实际产量往往高于名义产能,带来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2019-2022H1 公司多晶硅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92.5%、107.7%、129.9%、119.3%;同时公司不断提高高纯晶硅品质,其中在施主杂质浓度 ppba、受主杂质浓度 ppba、少子寿命 μs 三项指标上,95%以上均达到电子一级质量标准。

2022年10月29日,通威股份公告与保山市人民政府、龙陵县人民政府签订云南通威高纯晶硅一体化绿色基材项目投资框架协议,拟在龙陵县产业园区建设配套高纯晶硅生产的年产 30 万吨绿色基材及附属设施项目,从而实现上游一体化,公司成本管控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根据 CPIA,2025年N 型硅片占比预期提升至接近 25%,N 型替代趋势明确。由于 N 型料对多晶硅的品质要求更高,根据现行标准 GB/T 12963-2014,一般至少需要电子二级及以上水平标准才可以满足,技术门槛更高,目前行业只有少数头部多晶硅生产企业可以实现稳定供应。

预计随 N 型硅片占比提升,N 型料有望因供给相对紧张与 P 型料拉开价差。公司目前 N 型料供给比例 20%以上,预期可以实现 N 型料占比 90%+,具备领先优势,有望在 N 型时代享受溢价红利。

根据 CPIA,通威股份2021年多晶硅产量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 17%。同时公司积极扩产,市占率有望保持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公司已有多晶硅产能 23 万吨,乐山三期单体 12 万吨项目将于 2023 年三季度内投产,预计 2023 年底公司多晶硅产能达 35 万吨;另外根据公司公告的保山二期 20 万吨、包头三期 20 万吨项目预计在 2024 年底前投产,届时公司产能有望达75 万吨。

公司与下游龙头企业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过股权方式合作建设产线,深度绑定部分硅料产能,不仅可以缓解公司大规模扩产可能的资金压力,也可以保障在供需周期向下时产量的消化;同时公司今年以来与下游企业晶科能源、包头美科等签订多笔长单销售合同,提前锁定未来四五年硅料供应。

精益管理效率至上,TOPCon 量产谋定而动

PERC 电池已接近理论极限效率,N 型电池占比预期提升。根据 CPIA 和 ISFH,2021 年 P 型 PERC 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为 23.1%,理论极限效率为 24.5%,而当前 N 型 TOPCon 电池最新量产效率已超 25%,理论极限效率达 28.7%;HJT 电池量产效率接近 25%,理论极限效率 27.5%。

从当前行业电池片扩产规划看,预计至 2022、2023 年底 N 型电池片名义产能分别为 130GW+、320GW+,N 型产能占比分别为 24%、41%,N 型电池时代已然来临。

大尺寸组件降本显著,182/210电池片成行业主流。根据《天合光能 210 专刊》,182/210 大尺寸产品价值链总成本较 166 产品显著降低,主要体现在:通量价值提升(大尺寸带来产能提升),单瓦人力、折旧、三费等成本相对降低;饺皮效应带来辅材、封装以及运输成本的节约;大尺寸带来组件面积和功率增加,从而节省和组件块数相关的接线盒、汇流箱、安装施工等成本。

从当前行业大尺寸硅片市场占比来看,根据 CPIA,2021 年 182/210 硅片市场占比 45%,预计 2022 年将大幅提升至 75%;同时根据行业电池片扩产规划,预计至 2023 年底 182/210 电池片名义产能占比超 90%,成为行业主流。

通威股份是PERC时代电池龙头,持续扩产巩固规模优势。根据 PVInfoLink 统计,2017-2022H1 公司连续 5 年稳居全球电池片出货量第一,截至 2022 年 Q2 公司电池片全球累计出货量 100GW+,为首家完成 100GW 电池出货量的电池制造商。

目前,通威股份电池片总产能 70GW,根据公司扩产规划,预计 2023 年底公司电池片总产能超100GW,2024-2026 年为 130-150GW,其中 2022 年底大尺寸电池片产能占比预计超 90%。

通威股份在新型电池技术方面均有储备,预计 2023 年实现 N 型 TOPCon 量产。公司不仅在 PERC 电池技术上不断优化,在新型电池技术方面也持续投入研发,2018-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从 6.0 亿元上升至 20.4 亿元,显著高于其他龙头企业。

TOPCOn 方面,通威股份 2020 年启动 210 尺寸 TOPCon 技术研发,量产转换效率达 24.1%;2021 年顺利投产 1GW TOPCon 中试线,并采用了自主研发、行业领先的 210 PECVD 多晶硅沉积技术路线,最新平均转换效率 25%以上,组件功率达到690W(210 尺寸 66 片版型)。

2022 年 11 月底公司眉山三期 8.5GW TOPCon 投产,2023 年新增的接近 30GW 产能大概率会采用 TOPCon 技术。HJT 方面,公司早在 2018 年就启动 HJT 电池研发产线,2019 年投产首条 400MWHJT 中试线,最高转换效率突破 24.6%;2021 年 8 月金堂 1GW HJT 中试线投产,并实现主要的辅材、耗材用量指标进一步下降,同时银浆替代方案的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

2022 年上半年公司 HJT 经 ISFH 认证,最高研发效率达 25.67%,未来公司将持续围绕 HJT 电池提效降本开展技术攻关。 另外公司也全面开展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扩产规划落地,一体化布局成长可期

通威股份自 2022 年 8 月宣布拓展组件业务后,迅速规划扩产,9 月公司公告拟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 25GW 高效光伏组件项目,12 月公告拟在南通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 25GW 高效光伏组件项目,两项目均计划在 2023 年底前投产。

其实公司早在 2016 年并购通威太阳能(合肥赛维)时就拥有部分组件产能,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半片组件 8GW 和叠瓦组件 6GW 产能,功率涵盖 430W+、550W+和 660W+,若规划的 50GW 高效组件在 2023 年底前投产,届时公司组件产能达 64GW,实现全产业链强垂直一体化。

中标多个央国企组件项目,公司荣登全球光伏一级组件制造商榜单。公司自 2022年 8 月以来,陆续中标多个央国企组件项目,根据光伏资讯不完全统计,8-11 月公司组件中标规模超 7.2GW。

另外 2022 年 10 月通威太阳能(合肥)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复核,11 月公司凭借优质高效的组件产品荣登 2022 年第四季度全球光伏 Tier1(一级组件制造商)榜单,该榜单作为全球光伏组件供应商资质评级的全球标准,是光伏项目招商引资的重要依据,预计公司高效组件产品全球化步伐将更进一步。

标签: 通威股份 转换效率 根据公司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