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不要买医疗险,到选哪个医疗险,国民认知的变化是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缩影。
受益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国民健康保障意识不断觉醒,通过保险提升自身患病后的风险抵御能力已成为共识。近十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曲线。
(相关资料图)
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众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创新推出首批百万医疗险以来,经过6年多的快速发展,百万医疗险的覆盖人群已达亿级。健康险行业也纷纷修炼内功,蓄势待发下一个飞跃。
12月8日,众安保险举行以“初心·创新”为主题的线上发布会,详细解读了“尊享e生2023”的保障责任和迭代升级背后的思考。这是“尊享e生”自2016年上市以来的第22次迭代,“尊享e生2023”本次升级主打“慢病能买,门急诊能用”,从可保人群和可保责任两个方面填补了当下百万医疗险产品的空白。
可保人群方面,尊享e生产品核心可保范围首次覆盖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等六大慢病人群,让慢病患者可与健康人群享受同等全面的保障。可保责任方面,“尊享e生2023”业内首次将门急诊纳入核心保障责任,即因感冒发烧等小病小痛看门急诊,无需住院的情况也可涵盖。
众安保险总经理姜兴表示:“回归初心,回归对客户价值最本源的思考,产品和服务才有生命力。而围绕用户需求的业态创新,才是未来保险的核心竞争力。”
可保人群突破:慢病类、结节类均有机会承保
根据统计,我国的人口结构中,慢病和亚健康人群占比超过70%。自2021年以来《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发布以来,商业健康险已成为健全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今天健康险覆盖面达到一定规模后,无论从自身的发展还是社会责任的角度,必须向前一步满足包含带病体在内的全人群保险需求。
观察市面上可保慢病人群的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针对单一慢病的医疗险,如面向肝病患者的乙肝保;一类是普惠类百万医疗险,比如各城市在地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合推出惠民保。如同尊享e生2023在可保人群中同时囊括六大慢病的商业百万医疗险产品十分稀有,且该产品70岁年龄及以下均可购买,直击中老年人群的痛点。
众安保险在“尊享e生”产品逐渐成熟后,就将慢病作为主要的探索方向。“尊享e生2023”得以实现对慢病人群的覆盖,背后有科技和生态两大支撑:
科技方面,搭建全智能核保引擎,通过数字化时代的大数据平台工具,实现对产品的高效直观管理,同时实现客户需求深度挖掘和精细化运营,助力众安开发出一系列面向慢病人群的特色产品,如针对甲状腺疾病人群的尊享e生优甲版、针对慢病高龄人群的百万防癌医疗险等。
生态构建则推动“尊享e生”从健康人群的单一保障产品走向可同时面向慢病人群的「保险保障+增值医疗服务」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在为慢病患者提供保险保障的同时,也带去在线问诊、开方用药、专业平台科普患教、慢病管理等全周期、全方位健康服务,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6月末,众安已累计推出慢病产品超过42个。
从小病到重疾:覆盖医疗健康全场景
对比常规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2023”在核心责任上再次突破,实现从小病到重疾的医疗健康全场景覆盖。小病场景,除一般门急诊的加入,还在增值服务中增添可更高频使用的药惠购“三折购药”服务,包括超过500种家庭常备用药,无门槛、无上限、不限次数,保险可直赔。
重疾使用场景中增加异地转诊交通、住院护工两项常用服务。重大疾病异地转诊可报销飞机、高铁等转诊交通费,100%赔付,以解决一般家庭异地就医带来的经济负担。重大疾病住院护工包括30天*24小时医院内专人护理,以降低患者术后亲属住院陪护的负担。
此外,丰富的可选责任加油包一直是尊享e生的特色,“尊享e生2023”重构加油包产品,升级为6大无忧加油包,主要涉及“特需治疗、家庭免赔额共享、门急诊0免赔、住院0免赔、重疾一次性给付、家财守护”场景,以满足千万用户的高频或个性化使用需求。
众安健康险产品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多样同时各具特色的加油包,补齐用户在一款产品中没有保障到的部分,让用户能够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需求灵活搭配。让尊享e生在一个用户身上发生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她去守护一个家庭。”
资料显示,“尊享e生”上市至今,经历22余次迭代,这在保险产品上颇为少见。上述负责人表示:“我们的愿景是做一亿人的国民医保,所以需要不停的高速迭代,去匹配环境发展和需求变迁,以提供对用户来说更全面、对市场来说更有竞争力的保障。尊享e生2023也是在这样的需求和背景下去打造的。在从1到n的环境,通过回归用户价值原点的初心,摘取组合所有的保险责任中用户最有感知的部分,构成独特的差异化优势。”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今日11时46分迎“大雪”节气央视网消息:今天(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我国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大雪”。“
2022-12-08 15:55
原标题:广西东兴发现的侏罗纪晚期恐龙化石修复工作已完成40%2021年,广西东兴市发现了侏罗纪晚期恐龙化石,目前恐龙化石修复工作正有力有序推
2022-12-08 14:56
原标题:面对面丨专访翟杨揭秘百年古船“穿越”归来的背后故事11月21日,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在海底沉默150多年
2022-12-07 19:57
原标题:河北蔚县:文化进万家老戏传新声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兰德华通讯员蔺媛媛“金秋华夏彩旗扬 ”台上表演精湛,唱腔优美,台下群众欢
2022-12-05 08:48
原标题:“陆游的乡村世界”火了中国文化报记者 党云峰2022年是南宋诗人陆游诞辰897周年。为进一步弘扬宋韵文化,擦亮“宋韵越城”和“陆游诗
2022-12-05 08:49
【视线】原标题:《风味人间》第四季将谷物汇集成篇(引题)每一种谷物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谷物是人类
2022-12-04 20:40
原标题:重庆合川发现春秋时期巴文化遗存出土各类器物278件记者日前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历时6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后,重庆合川
2022-12-04 05:34
原标题:京津冀三地协同立法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2022年12月1日,天津市
2022-12-04 05:38
原标题:2023年故宫博物院年票12月1日开售每张300元中新网12月1日电故宫博物院近日发布关于2023年故宫博物院年票发售的公告。2023年故宫博物院年
2022-12-02 19:42
原标题:文旅部:将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全面纳入监管视线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消息,近日,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召开全国剧本娱乐管理工作视频会,督促
2022-12-02 19:43
原标题:嘉陵江下游发现春秋时期巴文化遗存新华社重庆11月30日电(记者刘恩黎)记者日前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历时6个多月的抢救性考
2022-12-02 09:31
解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原标题:对话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设计师团队——(引题)精美灵动的文创产品这样产生(主题)人民日报记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标题:山西展出商周青铜盘珍品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邹雅婷西周晋叔友父盘。山西博物院供图近日,“盘之典——商周青铜盘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
2022-11-30 05:49
原标题:刚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
2022-11-30 05:30
权威快报原标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标题:河南仰韶村遗址发现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华社郑州11月28日电(记者桂娟、史林静)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原标题:复原技艺,转化创意,组建乐团(引题)曾侯乙编钟的文创旅行(主题)人民日报记者李霞当前,依托博物馆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标题:江苏盐城建湖县出土1 5吨唐宋钱币11月28日,新江苏记者从盐城市建湖县文旅部门获悉,该县冈西镇双墩村发现一处北宋末年的钱币窖藏遗存
2022-11-29 05:34
原标题:李仁清:拓古传今“复活”石雕在位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上
2022-11-28 22:45
原标题:多元粤剧节目亮相香港“粤剧日”活动新华社香港11月27日电(记者黄茜恬)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馆举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标题:新闻特写丨古船“归港”海洋木质文物该如何保护?眼前,这个在江面上行驶的长方形大家伙,名叫“奋力轮”。在它怀抱里,静静躺着一个
2022-11-28 05:25
原标题:海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新华社客户端海口11月27日电(周慧敏、谭生其)为繁荣和发展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标题:在古镇见证戏剧“丰硕生长”——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开幕记者:段菁菁、郑梦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的乌镇大剧院,乌镇戏剧节发起
2022-11-27 15:31
原标题:《爱的二八定律》热播引发观众思考人生态度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都市情感剧《爱的二八定律》正在腾讯视频热播。该剧
2022-11-27 07:34
【视线】原标题:硬核科技助力中国水下考古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
2022-11-27 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