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号称“国产和牛”却多为进口,龙江和牛靠噱头能IPO吗?

时间:2022-10-31 15:45:02    来源:大雪财经    

深交所主板排队一年,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江和牛”)近日更新申报材料。招股书显示,龙江和牛拟借此次资本化募资4.75亿元布局和牛养殖、和牛屠宰和肉类深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和牛饲料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公司欲借力募投资金实现和牛产业链规模化。

其实,早在2021年7月1日,龙江和牛就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但至今未能拿到上市资格。按理说,主打“国产”品牌,更容易获得上市“通行证”。


(相关资料图)

将近一年时间过去了,龙江和牛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号称“国产和牛”却多为进口

龙江和牛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创立,前身龙江元茂设立于2009年7月,2019年7月完成股份制变更,2021年7月首次递交上市申报。据了解龙江和牛主营业务是以牛肉为主的肉类加工,和牛繁育、养殖、屠宰、销售,以及和牛饲料研发、销售。

在大众观念里,和牛一般指日本和牛,是日本培育的当今世界公认的品质最优秀的良种肉牛。2001年开始,国内通过克隆技术、冷冻精子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国产和牛的品种改良工作,以此打开肉牛高端市场。龙江和牛是国内少数通过引进纯种和牛并繁育而获得持续种质资源的和牛养殖企业之一。除了和牛繁殖、养殖外,龙江和牛还具备屠宰与肉类加工的能力。

截至2020年末,依靠销售肉制品与牛只,龙江和牛实现了12.18亿元的收入,当期公司的净利润也达到了0.95亿元。公司在电商平台销售的国产和牛肉牛排获得了不少的消费者认可,部分产品获得了10万+的评论。

不过,从公司披露的成本结构来看,公司2020年销售的1.75万吨肉制品中,其中绝大部分的原料肉或肉牛通过外购取得。

2020年,龙江和牛在牛肉制品销售业务中采购了1.55万吨的牛肉原料肉,在肉制品加工业务中则采购了8775吨牛肉原料肉,合计外购的牛肉原料肉数量已远远超过当期公司销售肉制品的量。而据公司披露,牛肉原料肉主要从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采购。

龙江和牛总经理蔡承达曾表示,引进纯种和牛价格一般是20万到30万元,种公牛价格更高,和牛繁殖后屠宰的售价为8万到12万元不等,市场上顶级A5雪花和牛肉每公斤售价高达1800元,一头和牛售价可以媲美一辆车。

龙江和牛还称,报告期内,受资金和养殖场地规模限制,公司仅有种母牛,无用于繁育改良和牛的基础母牛,改良犊牛来源于向农户的采购。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公司需要保证犊牛的采购量。但由于农户较为分散,其从基础母牛受孕的冻精选择到出售犊牛的过程中(16个月),易受到外部政策、市场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发行人购买改良和牛犊牛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龙江和牛在电商平台上以国产和牛为销售噱头,销售的牛排产品单价与同级别的进口牛排单价相差不大。但据公司披露,长期以来,龙江和牛的第一大客户都是百胜中国,后者长期以来贡献了40%以上的收入。

也就是说,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龙江和牛目前在售的所谓“国产和牛”,基本是噱头而已。归纳公司招股书,对于和牛这个关键产品,就是十二个字:基本依靠进口,未来很难改变。

高负债问题凸显

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龙江和牛经营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各期营业收入分别达6.95亿元、9.32亿元、12.18亿元和14.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72万元、8306万元、9506万元和6889万元。

2019-2021年最新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别主要分为肉制品、牛只、饲料、冻精,其中牛肉类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各期分别6.46亿元、8.80亿元、9.72亿元,占主业收入比重分别达69.39%、72.44%和66.65%,贡献毛利分别为9946.88万元、1.21亿元和7986.19万元,毛利贡献率分别为53.39%、58.33%、38.46%,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2018-2020年,龙江和牛牛肉制品毛利率分别为19.18%、15.41%和13.74%,三年来该公司毛利率已经由19.18%下降至13.74%,减少了5.44个百分点,逐年下降的原因是受成本增加影响。公司2020年在成熟育肥牛屠宰数量有所增加,且屠宰牛只主要来自于外购,外购牛只均价在55-59元/公斤,考虑到产肉率等因素,外购牛只生产的肉制品成本高于牛肉原料肉采购均价,从而引起2020年单位成本上升21.98%。

此外,2019年综合毛利率较高,主要因为公司冻精业务收入增加,冻精毛利占比增加所致。肉制品销售收入中,报告期公司和牛牛肉制品销售收入分别为6642万元、2.54亿元和4.18亿元,2021年销售收入占比达43.01%。

效益性问题还有待解决,资金上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

根据iFinD数据显示,龙江和牛的资产负债率要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招股书解释为,这是因为该公司自身的业务范围从肉制品加工向上游和牛养殖延伸,且和牛养殖周期较长,占用资金较多。

2021年,龙江和牛并表后资产负债率为66.39%、母公司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71.69%,达到了有公开数据可查以来的峰值。2021年的资产负债表中新增了一笔1.4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即今年之内需要偿还。但在募投项目中,并没有为补充现金流预留款项。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龙江和牛1-6月的预计收入大约为5.06-6.25亿元,同比下降幅度在2.94%-21.42%区间;预计归母净利润大约亏损0.2-0.3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在188.45%-274.55%区间。由此可以预料,上半年该公司的盈利能力仍在进一步衰减,整体效益难以保证。

研发投入低

高度依赖政府补助

龙江和牛自称长期致力于和牛养殖和肉制品加工业务的研发,但其在研发上的投入却不多。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期间,龙江和牛的研发费用在公司当期营收中的占比从未超过0.5%;研发投入最高的2020年,当期的研发费用也仅有582万元。而在这582万元中,除了投入育种外,还有饲料配方及肉制品开发方面的投入。

从人员上来看,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仅有研发人员10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22%,其中核心技术人员更是只有4名。

虽然研发投入少,倒也不妨碍龙江和牛作为养殖企业获得大量政府补助,且政府补助在其净利润中占比较大。

WIND数据显示,龙江和牛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2万元、8306万元、9506万元,而同期获得的农用设施建设补助、厂房设备补助、良种繁育补贴以及肉制品加工设施补贴的公司递延收益余额分别为15137.37万元、15385.64万元以及17495.99万元;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含贴息)分别为2038.03万元、3410.65万元以及2381.98万元。

龙江和牛也在招股书中承认,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获得政府补助,或者获得的政府补助下降,将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目前从事高端牛肉生产销售的企业大部分未将全部产业链聚焦国内市场,如布局海外屠宰场的上海梅林(600073.SH)和新希望(000876.SH)采取的方法是“海外屠宰、进口牛肉”,西部牧业(300106.SZ)则采取“活牛进口、国内屠宰”的方式经营。除了布局海外,高端牛肉市场上,仅有包括龙江和牛在内的少数企业选择引进国外优质肉牛的种质资源(如和牛等),在国内建设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

整体来看,龙江和牛在国内高端牛肉行业内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报告期内,龙江和牛主要从事的和牛屠宰及牛肉(含和牛)加工业务各期完成牛肉加工量的市场占有率仅为0.2%左右,可以肯定的是,龙江和牛要实现和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面临多项需要突破的经营因素。

龙江和牛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对海外市场依存度仍然较高,受进口价格影响较大,如果不能将牛肉原料肉做到自主可控,那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势必很难可控。龙江和牛若不能有效解决当下棘手问题,是很难撑起其“和牛帝国”的野心的。

内容来源:翠鸟资本

标签: 政府补助 销售收入 种质资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