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世界简讯:公司研究|“零添加”噱头难续,千禾味业“躺赚”难逃昙花一现

时间:2022-10-14 15:44:20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研究员|张江编辑|曹杰军

大哥“落难”,小弟“补刀”挣了个盆满钵满。


【资料图】

10月12日,千禾味业(603027.SH)延续了前两天的涨势,当天以17.06元/股的价格报收,让节后三个交易日“意外”获得了超13%的涨幅,市值增加约19亿元;而深陷“双标门”的海天味业(603288.SH)则跌跌不休,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超12%,市值缩水466亿元。

千禾味业很会蹭热点,仅用一句“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调味品营收50%以上”的回复,带火股价逆市大涨,多款产品还在电商直播平台被抢断了货。

“家人们,现在蚝油、老抽酱油、料酒、醋都断货了,现在是15天之内发货,您要着急用的话请慎重选择。”近日,千禾味业抖音直播间的主播因产品断货而向消费者不断道歉,并表示工厂正在加班加点生产。

这意味着,一直“活在”大哥海天味业阴影下的千禾味业,这回靠着“零添加”的噱头补刀“躺赚”一局。但在B端认识度低,规模体量远不及大哥零头的千禾味业,又能否靠着噱头炒作一直“躺赚”下去,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靠添加剂起家

相较于海天、李锦记、中炬高新、加加等老牌,“新人”千禾味业在酱油领域一直跟着大哥们打打“酱油”,靠供应酱油中的添加剂焦糖色混日子。

焦糖色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由白砂糖、葡萄糖等在高温下进行焦糖化反应或美拉德反应至其褐变而形成的物质(色素)。这种着色剂广泛用于酱油、醋、料酒、蚝油、糖果、黄酒、碳酸饮料等食品。这也是一些“零添加”酱油中含白砂糖的原因之一。

千禾味业曾是国内最大的焦糖色生产商,海天、李锦记、美味鲜都曾与千禾味业有过合作,甚至位列千禾味业焦糖色业务的前五大客户之中。

看着大哥们用自己的添加剂在酱油市场大把“吃肉”,屈身供应商且只能喝点汤的千禾很是不爽,于是2001年涉足下游酱油等调味品行业。2007年,千禾味业提出“零添加”酱油的概念,并于次年推出相应产品。

有意思的是,长期扮演酱油添加剂供应商“角色”的千禾味业,不仅练就了看海天等大哥们脸色的本事,还深谙酱油中添加剂之道。进入酱油领域后它更懂得避其锋芒,率先提出“零添加”酱油,定位中高端,形成差异化竞争之势。

自千禾味业进入调味品行业以来,就一直过着左手生产销售添加剂,右手主卖“零添加”产品的日子。

这一反行业规则的打法自然会让老牌酱油企业反感。近年来,以海天为代表的竞争对手不想再给千禾味业贡献收入了,开始自己生产焦糖色,这直接导致千禾味业焦糖色业务收入持续下滑。

2013年,千禾味业的焦糖色业务收入3.20亿元,到2019年只有1.67亿元,从2020年开始,千禾味业不再在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中披露焦糖色的收入。

其中,酱油业务的销售收入于2015年超过了焦糖色业务,千禾味业的核心业务完成了更替。2016年3月,千禾味业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就在本次海天味业刚刚陷入添加剂风波时,千禾味业就迫不及待的“补刀”,第一时间在上交所互动平台中对投资者回复称,“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调味品营收的50%以上。”

这一“补刀”式的回复,千禾味业开启了市值与终端消费市场“双抢购”的“躺赚”模式。

“零添加”或是噱头

目前,“零添加”概念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凤凰网的一组调查数据中,超八成消费者表示会选择零添加酱油产品。

“千禾味业此前选择‘零添加’,也是为了取得错位竞争的优势。”有券商食品行业分析师表示,“‘零添加’在调味品领域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消费者是很难区别什么是真正的‘零添加’产品。”

早在2020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称:不得标注“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千禾味业曾因零添加产品陷入过舆论危机。此前,西班牙维哥大学教授萧建波、香港大学教授王明福、澳门科技大学教授伍建林共同在eFood期刊发表论文《用碳同位素比质谱技术鉴别真假零添加味精酱油》,质疑千禾味业旗下四款“ 零添加” 酱油并非零添加产品。

显然,在官方尚未给出权威定义下,所谓的零添加只是企业的宣传噱头而已。这也导致每个品牌对“零添加”有不同的定义。

在官网,千禾味业写着,千禾零添加酱油在生产酿制过程中,0%添加味精(谷氨酸钠),0%添加着色剂焦糖色,0%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0%添加增味剂呈味核苷酸二钠,0%添加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

以千禾味业1L装的“零添加”180天特级生抽为例,其配料为水、非转基因脱脂大豆、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白砂糖。

加加食品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却称,“零添加是指0%添加白砂糖、0%添加转基因脱脂大豆、0%添加防腐剂、0%添加食用香精。”千禾使用的白砂糖被否了。

而海天的说法又有一些区别。以海天500ml装“零添加”0金标生抽为例,其详情页写着“真正零添加”,配料表为水、非转基因大豆、食用盐(未加碘)、小麦、白砂糖、酵母提取物,称0%添加防腐剂、0%添加甜味剂、0%添加味精、0%添加脱脂大豆。

海天味业强调所使用的盐均为无碘盐,而在千禾味业和加加食品的说法中并未提及,而且海天味业同样使用了白砂糖。

经此“双标门”之后,监管部门对“零添加”标准规则有望加速出台。“经历海天的双标‘零添加’风波后,整个酱油行业的‘零添加’标准有望将提前五年来到。”上述分析师认为。或许,将从根源上杜绝酱油企业在“零添加”上自卖自夸的噱头炒作。

能否持续“躺赚”

在本轮“双标门”风波中,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业看似“躺赚”的一方,但在体量、市场覆盖以及B端客户拥有量等方面,都是无法与“酱茅”海天味业相抗衡。

据了解,调味品企业的销售渠道有三种,即家庭、餐饮和食品加工企业,其中50%都销往了餐饮渠道。目前,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和李锦记的产品大多销往餐饮渠道,千禾味业的产品则以家庭销售为主,这导致了其在销售体量上与第一梯队企业的差距。

数据显示,中炬高新、李锦记的市场占有率还在10%以下,千禾味业恐难仅靠“零添加”产品而一直“躺赚”。

在渠道方面,主攻B端市场的海天味业相对于C端市场的需求比较稳定。根据华鑫证券发布的研报,海天味业营收主要来自以餐饮端和工业端为主的B端市场,营收占比超过50%,以超市、零售店、社区团购为主的C端市场占比在30%-40%。

2022年上半年,千禾味业实现营收10.15亿元,同比增长14.56%,归母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增长80.56%;而海天味业营收为135.32亿元,同比增长9.73%,归母净利润为33.93亿元,同比仅增长1.21%。

对比之下,二者在市场规模上不是一个量级,但从成长性上来看,千禾味业要维持高成长就要从海天味业手里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其中,经销商的数量就是双方争夺的关键之一。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海天味业全国经销商数量达7147个,其产品遍布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各级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零售店。而千禾味业的经销商数量仅为1903个。

再从区域销售来看,千禾味业的全国化布局很是艰难,主要营收还是离不开大本营四川地区为主的西部区域。2022年上半年,西部区域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52%。

反之海天味业在全国化布局则更加均匀,2022年上半年销售最多的北部区域才占比25.62%,其他四个区域占比分布于10%~21%的区间。

显然,经历了“双标”风波之后,在规模、成本与渠道上占据优势的“酱茅”海天味业,必将加大“零添加”酱油领域的拓展力度,千禾味业凭“零添加”的“躺赚”恐怕只会是昙花一现!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睿蓝财经(ID:ruilan808)

标签: 千禾味业 海天味业 年上半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