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资料图片)
西凤酒诞生于华夏文明肇始之地,见证了周的幽远、秦的剽悍、汉的厚重、唐的宏大、宋的飘逸,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酒之一。三千年无断代传承至今,与众多伟人名家、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一滴美酒就是史书一册,一个故事就是丰碑一座。从今天起我们将邀您一同穿越古今,在三千年的时光中,细细品味一个个西凤传奇。
一滴西凤酒,半部华夏史。中华文化,因酒生动。酒是人们物质的知己,生活的伴侣,感情的依托,历史的见证,文明的使者,渗透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四大老牌名酒之一的西凤酒,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晚期,无断代传承至今,留下诸多传奇故事。周文王“五齐六法”酿国酒就是其中精彩的一个。
周文王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品德堪比圣人的明君。周文王姓姬名昌(前1152年―前1056年),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在位50年,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社会风气,使周国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他勤于政事,广罗人才,演《周易》创《周礼》,被后世所推崇。
《周礼》就是这位圣君推行仁礼大道治国的儒家经典,融合道、法、阴阳等多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周礼·天官》记载的“酒政举酒之改令……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沉齐。”说的就是雍州著名的贡品西凤酒(时称秦饮)的古法酿制技艺。
话说周文王得知雍州(凤翔)陈林一家酿制的老陈酒(古西凤酒)很有名气,就亲自召见了陈林,同时还批准了周公旦的建议,派周王室主管酿酒的官员仓文(仓颉后代)随陈林去总结记载酿酒工艺方法,以便加以推广。
仓文来到陈林家,便同陈林一起酿酒,还走访了凤翔各家酿酒作坊。他认真学习,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成为一位酿酒专家。经过3个月的酿酒实践、调查和研究,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这就是著名的“五齐六法”。
“五齐”是指“泛齐、醴齐、盎齐、醍齐、沉齐”。酿酒必先进行发酵,使谷物膨胀,部分浮到液面上来,即“泛齐”;发酵期糖化作最旺盛时,醪味变甜,有了薄薄的酒味,即“醴齐”;再接着发酵旺盛,正发酵的谷物会不断冒出气泡,并能发出轻微嘶嘶的响声,即“盎齐”;再往后发酵成熟的谷物酒精成分增多,浸出了原料中的色素,酒醅颜色由浅变深,即“醍齐”;发酵停止后,酒糟便自然下沉叫“沉齐”。
“六法”是指“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香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秫稻必齐,即要准备质量好的高粱和稻子;曲蘖必时,即制曲蘖要选好时日;湛炽必洁,即浸泡和蒸煮都要清洁;水香必香,即酿酒用水要选择质量优良的;陶器必良,即盛装器具要精良不渗漏;火齐必得,即必须掌握好火候,使发酵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
《周礼》中“五齐六法”工艺出现于3000多年前,主要用于酿造国家祭祀的国酒西凤酒(时称秦饮)。从中可以看出,西凤酒工艺自古以来就十分复杂严密,酿造实行全过程严格品质管控,实施标准化精益操作,这样才成就了当时的国酿西凤酒(时称秦饮)的极致味道。“五齐六法”工艺的总结、发展和传播,迅速促进了全国酿酒业的发展,国家税收大增。可以说,《周礼》中“五齐六法”工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酿酒工艺的记载,也是西凤酒工艺3000多年无断代传承的实证。周文王《周礼》中记载的“五齐六法”酿造专门用于祭祀的国酒就是古称秦酒、秦州春酒、凤翔烧酒等的西凤酒。因为西凤酒(时称秦饮)口味独特、驰名天下、非常好喝,周文王还专门做《酒诰》一篇,告诫大家西凤酒(时称秦饮)虽好,但要理性饮酒,节制饮酒,不要贪杯。
西凤酒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列为珍品。大文豪苏轼“花开酒美曷不归,来看南山冷翠微”,诗仙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甚至于太宗皇帝“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等都是对西凤酒的赞美。西凤酒早在2000多年前,就作为国酒,伴随着张骞的悠悠驼铃成功打卡“世界朋友圈”,成为中国出口第一酒。1915年夺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更是蜚声海外。西凤酒酿造技艺和酿酒工业遗产群荣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工业遗产名单,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讯员 马迪)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南开大学葛墨林院士口述整理(引题) 《我知道的杨振宁》出版(主题)今晚报讯(记者高丽)在杨振宁先生百岁寿辰到来之际,由中国科
2022-09-24 16:45
原标题:百余文物讲述中日文化交流史(主题)曹操宗族墓出土墓砖文字涉及日本(副题)北京日报讯(实习记者何蕊)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
2022-09-24 15:41
原标题:央视推出舞蹈影像短视频(引题) 《四时舞·秋分》感受中华大美(主题)今晚报讯(记者刘桂芳)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一段通过
2022-09-24 15:28
原标题:博物馆出烧脑谜题,年轻人解谜爱不释手(引题) 精妙互动解谜书助燃“文博热”(主题)北京日报记者王广燕“玩到了夜里两点,做梦还
2022-09-24 15:47
原标题:《中国好声音》开启第二轮导师对战今晚报讯(记者高爽)昨晚,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播出导师对战第二轮。此次迎战的是廖昌永战队和
2022-09-24 15:33
原标题:新剧《胡同》讲述居委会故事北京日报讯(记者邱伟)电视剧《胡同》明起将在CCTV-8播出。《胡同》通过讲述三代人的故事,见证居委会从
2022-09-24 15:31
新华全媒+原标题:秋分最美是丰收“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9月23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到来,秋意日渐浓厚。中国汉代哲学家
2022-09-24 05:46
原创动画原标题:秋分节气知识科普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第四个节气。秋分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
2022-09-24 05:37
原标题:“好评中国”延长作品征集啦!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9月21日,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主办方发布了《关于延长2022“好评中国”网
2022-09-24 05:45
原标题:日本在小行星“龙宫”岩石样本中发现液态水新华社东京9月23日电(记者华义)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3日宣布,日本“隼鸟2号”探测
2022-09-24 05:45
新华社台北9月23日电(记者齐湘辉岳夕彤)台北市动物园23日证实,刚过18岁生日的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经外诊确定出现脑部病变,将对其进行精
2022-09-24 05:41
原标题:文化与科学融汇,北京海淀区启动“科学家带你游三山五园”系列活动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蒋菡在碧波万顷、雕梁画栋的颐和园里探寻植物的
2022-09-23 22:48
原标题: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开幕新华日报讯(记者王慧杨民仆)时而磅礴、时而柔婉,塔影悠悠的虎丘小武当广场上,苏州民族管弦
2022-09-23 16:46
原标题:山东省医务工作者有了自己的“主题歌”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田国垒通讯员王梦娇陈国欣9月22日,山东省医务工会在山东省工会融媒体中心
2022-09-23 16:25
原标题:今天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且看——(引题)古人如何“稻花香里说丰年”(主题)新华日报记者杨民仆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
2022-09-23 16:45
原标题:曹郁姚晨监制乔思雪编剧并执导(引题)《脐带》入围东京电影节(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青年导演乔思雪编剧并执导的电影《脐带
2022-09-23 16:32
原标题:书和远方家乡的友人,介绍一位喜好写作的同事与我相识,我们互加了微信。他发来了一张照片,是我当年在他所居住的吴桥县城新华书店买
2022-09-23 15:32
原标题:古旧书博览会在京开幕展示展销近万种优质古籍善本等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万阅典藏”2022潘家园第四届古旧书博览会今天在北京潘家园旧
2022-09-23 15:27
原标题:中国记协公示第32届中国新闻奖、第17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自9月23日起,中国记协在中国记协网、新华网公示第32届中国新闻奖、第17届长
2022-09-23 15:28
原标题:法官严肃活泼案例照进现实(引题)《底线》一部法治正剧如何让人欲罢不能(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杨文杰 靳东扮演的基层人民法院立案
2022-09-23 15:29
原标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辞世中新网上海9月22日电(王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于9月2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0岁。作
2022-09-23 09:35
原标题:60+,70+,80+(引题)“余热型”女演员银幕抢风头(主题)羊城晚报记者李丽实习生冼凤仪电影《妈妈!》正在热映,84岁的吴彦姝演技惊
2022-09-23 09:33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原标题: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时节,昼夜等长,寒暑均分,不偏不倚,秋天恰好
2022-09-23 08:27
原标题:年轻人为“的地得”较真儿让交流实现更多可能参加“的地得十级学者”资格考试,你能考几分?在年轻人活跃的网络社区上,一个名叫“的
2022-09-23 08:38
原标题:山东“非遗课堂”走进澳门校园新华社澳门9月22日电(记者李寒芳刘刚)“烟台仙境”剪纸屏风、活灵活现的济南皮影戏、栩栩如生的东明粮
2022-09-23 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