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天天报资讯】华为继续“造车” 赛力斯忧喜交加

时间:2023-06-19 10:45:21    来源:大雪财经    

关于问界到底姓“华为”还是姓“赛力斯”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资料图】

日前,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信息显示,共计21个“问界”商标已转让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商标类别包含“12”和“9”等,包括电子产品及科学仪器、汽车和运载工具等。

意味着,在三个月的纠结后,华为最终还是没有放弃汽车业务。

三个月前,华为还在重申“不造车”,甚至连夜拆除华为LOGO,切割问界品牌,任正非还在内部放话“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谁再建议造车干扰公司调离岗位”。

不过峰回路转,华为终究是不忍缺席于被视为下一个移动智能终端的汽车行业。这下,合作伙伴赛力斯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关于问界商标转让华为一事,赛力斯表示,华为已经“放心”且“决心”与赛力斯一道,进一步做大做强AITO问界的市场影响力。

但对于华为继续加码“造车”,赛力斯恐怕是忧喜交加。

01

赛力斯牵手华为造车往事

在牵手华为之前,赛力斯还是“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五菱宏光、长安之星并称为“中国微车三巨头”。

赛力斯本是小康股份在2016年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2017年1月,小康股份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2019年,小康股份旗下首款电动汽车赛力斯SF5在上海车展亮相,并于2020年7月实现量产上市,但销售惨不忍睹,全年累计销量仅732辆,2021年前3个月销量仅有两位数。

彼时,国内科技互联网圈掀起造车热潮,除了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新造车势力外,百度、富士康、滴滴、小米、360等企业纷纷进军汽车制造领域,雷军更是将造车视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华为自然也不甘落后,更何况当时华为在制裁下急需开拓新的业务方向,只是苦于没有造车资质与经验。

实际上,华为智选最早接触的车企是东风岚图,但东风内部评估后否决了这一合作。随后华为智选车陆续接触了多家车企,但都没有结果。

只有在亏损边缘苦苦挣扎的小康股份愿意放手一搏,从业绩上看2018年小康股份净利润大降86.84%、2019年继续下滑30.06%。据悉,当年为争取与华为的合作机会,赛力斯的CTO许林特地开着赛力斯SF5从重庆赶到深圳,在华为总部邀请余承东试驾。余承东随后把汪严旻等人(汪也是现在的智选车业务总裁)喊来一起测试。

他们对SF5的评价是:操控感非常棒,加速度非常快,但外观、内饰和智能程度都比不上豪车。但这部分正是华为所擅长的。

华为需要车企提供施展拳脚的平台,赛力斯迫切需要转型技术支持和品牌赋能,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2019年1月18日,华为与小康股份签署协议,就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展开合作。2021年3月,小康股份宣布正式与华为达成合作关系,成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首个合作品牌。

当年4月,由赛力斯和华为共同打造的首款智能汽车赛力斯SF5(华为智选)出现在当年上海车展的华为展台上,全年销量8509余辆,比华为加入之前翻了数倍。

2021年底,双方全新高端品牌AITO问界发布,并推出首款新车问界M5增程版,成为首款搭载华为最新鸿蒙生态(HarmonyOS)座舱的车型;2022年7月推出第二款车型问界M7,小康股份趁热打铁改名为赛力斯,9月问界M5纯电版上市。

在问界M7发布后,余承东曾扬言该款车型“将会完全超越丰田埃尔法、雷克萨斯LM等百万级豪车”。起初,AITO问界确实大卖,上市近9个月,其销量累积达到7.62万辆,力压蔚来、小鹏,进入造车新势力销量前三。

不过进入2023年后问界哑火,今年前五个月销量均没有过万,1至5月销量分别为4490辆、3505辆、3679辆、4585辆,五月份销售有所回暖5629辆,环比增长22.7%。

02

问界拯救不了赛力斯?

牵手华为造车,赛力斯从籍籍无名的车企一炮走红,公司股价一飞冲天,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成为造车界的明星企业之一,然而赛力斯赚了名声却“越卖越亏”。

2020年至2022年赛力斯营收实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AITO问界推出后,公司营收从2020年和2021年度的143.02亿元和167.18亿元,暴增至2022年的341.05亿元。但反观净利润的亏损却是在加速扩大,2020年亏损17.29亿元,2021年亏损18.24亿元,2022年亏损38.32亿元,今年一季度6.25亿元,毫无扭亏的迹象。

更为糟糕的是,本就亏损累累的赛力斯还迎头赶上汽车业“寒潮”,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今年以来,不少车企业绩失速,5月份“蔚小理”中只有理想还坚守在前三,蔚来和小鹏分别下滑到第六和第八的位置,理想的月销量达到近3万辆的高点,而蔚来和小鹏只有6000多和7000多的月销量,AITO问界则以5629辆排在第10位。

业界普遍认为,当下新能源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在比亚迪6月8日召开的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给出一个判断:“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未来3至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会进入变革期,越到后期的变革速度会越快。”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曾庆洪表示“中国汽车将进入微增长阶段;车市进入淘汰赛。”

王传福和曾庆洪所言并非危言耸听,实际上在轰轰烈烈的造车热潮中,已有不少明星企业“阵亡”。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年里,有超过40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消失,大部分都是造车新势力。今年5月,曾被评为“最靠谱的新势力”爱驰汽车被曝停罢,“老头乐一哥”雷丁汽车宣告破产,恒大集团旗下的恒驰汽车,还有天际汽车均宣布停工停产……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认为,在中国市场,2025年的CR5大概率就是2030年的CR5,只不过CR5的市场份额还会不断扩大。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表示:“从现在开始新的十年里,主流车企只有前8的规模,那时候很多小而美或不同的子品牌会并入到大品牌里”。

意味着未来国内能够存活下来的新能源车品牌可能不会超过十家,显然这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