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中国连续第7个月减持美国国债_全球播报

时间:2023-04-19 08:54:05    来源:每日财报    

美东时间17日,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美国两大“债主”日本、中国(大陆)在今年2月双双减持。其中,中国2月持有美国国债8488亿美元,环比1月持仓减少106亿美元,连续七个月减持美债。

根据美国财政部2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2月日本所持美国国债环比1月减少226亿美元,至1.082万亿美元。2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8488亿美元,环比1月持仓减少106亿美元,连续七个月减持美债,总持仓连续7个月创2010年6月以来新低。且自去年4月起,中国的持仓连续11个月低于1万亿美元。

在前十大美国海外“债主”中,在2月仅有卢森堡和开曼群岛在当月增持了美国国债。减持力度最大的是英国,其次则是日本和加拿大。


(相关资料图)

美国债务总额已于今年1月19日超过债务上限。美国财政部当月启动非常规举措维持政府运营,避免出现债务违约。然而,使用非常规措施只能帮助财政部暂时性地继续借款。目前,美国债务规模已达到31.6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预算办公室于2月15日发出警告,如果不调整债务上限,美国联邦政府在今年7月至9月期间将再次违约。

据了解,中国目前依旧是美债第二大持有国,第一个持有国是日本,持有规模1.082万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内容显示,外国在2月份对美国长期、短期证券和银行流水的净买入额为280亿美元。其中,外国私人资金净流出为374亿美元,外国官方资金净流入为655亿美元。

外国居民在2月份增加了对美国长期证券的持有量,净买入额为636亿美元。外国私人投资者净买入94亿美元,而外国官方机构净买入542亿美元。美国居民减少了他们所持有的长期外国证券,净抛售了74亿美元。

若将国际长期证券和美国长期证券均考虑在内,外国长期证券的净购买量为710亿美元。在计入调整因素后,如对未记录的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向外国人支付的本金的估计,估计2月份外国净购买长期证券的总额估计为722亿美元。

外国居民增加了255亿美元的美国国库券持有量。外国居民持有的所有以美元计价的短期美国证券和其他托管负债减少了325亿美元。银行自身对外国居民的美元净负债减少了116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表示,2023年3月的TIC数据定于2023年5月15日发布。

中国为何要持有大量美国国债?

美国国债(U.S. Treasury Securities),是指美国财政部代表联邦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根据发行方式不同,美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实物券式国债(又称无记名式国债或国库券)和记账式国债三种。根据偿还期限不同,可以分为短期国库券(T-Bills,一年期以下)、中期国库票据(T-Notes,一年到十年期)和长期国库债券(T-Bonds,十年期以上,最长三十年期)三种。

美债是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利息根据不同期限有所不同,基本上是在2%左右,一年以下的短期利息大约是2.2%,一年到十年的中期利息大约是1.8%,十年以上的长期利息最高,大约是2.5%。

在美债的持有者里,美国国内投资者持有大约75%,国内投资者主要有货币当局、养老金和共同基金、个人及公司,以及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这四大类。海外投资者持有大约25%,主要是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

国内产品出口到国外大多都是以美元结算。国内的厂商通过出口商品换来的美元再到国内银行换成人民币(6.8737, -0.0080, -0.12%)继续流通经营。准确的说是国家不允许厂商持有外国的货币,要求厂商把收到的外汇“卖给”国家,称作强制结汇。同时,为寻找安全可靠、收益不错、能消化掉的投资,最后也只有美国国债最合适:1、保障性(有国家背书,信用稳定);2、消化的掉(美国国债发行量非常大);3、收益率可观(每年大约4%左右的利息)。于是我国政府就决定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了。

美债是要用美元来购买,用人民币、欧元可都不行。美元虽然是美国的货币,但却不像大多数国家,由中央银行发行,而是由美联储发行。而美联储却是一家私人银行,所以美国政府对美元的发行没有完全的控制力,只好用发行美债来对美元进行调控。

近期有关国际货币结算中“去美元化”屡见不鲜,多个新兴市场国家着手考虑在国际贸易中使用非美元货币结算。东盟十国财政部部长和央行行长印尼召开会议,讨论了通过本地货币交易计划,在此前已在东盟成员国之间实施的本地货币结算计划上进行扩展,以减少对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印尼总统维多多表示:“远离西方支付系统,对于保护交易免受‘潜在的地缘政治影响’是必要的。”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