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全球通讯!利率高达40%!捷信消金已无口碑可言,消金老大哥活该败退中国?

时间:2023-03-17 09:41:46    来源:大雪财经    

在3·15前夕,一份高息贷款纠纷将沉寂已久的捷信消费金融(下称“捷信消金”)再带回大众视野,在这份借款纠纷中,消费者竟然背负了高达40%的利息,而且不允许提起还款。

今年2月24日,裁判文书网发布的一则关于消费贷高息纠纷的判决文书显示,2018年1月6日,时年21岁的被告尚某妍从捷信消金借款43000元,分54期偿还,合同约定月息为2%。

但实际上,除2%的月利率外,捷信消金需要收取各种服务费,包括月客户服务费率0.143%,月贷款管理费率0.808%,每月客户保障服务包手续费77.83元以及灵活还款服务包费15元,最终尚某妍每月要还款1710.61元,这笔贷款的实际年利率近40%。


(资料图)

贷款发放后,尚某妍按约定偿还借款本息及服务费25个月,到2020年2月份,尚某妍已经还款4万多元,她觉得利息太高,要求提前还款,却被捷信消金拒绝。于是,尚某妍干脆不再还款,截至贷款到期,尚某妍剩余贷款本金28279.28元及利息未能按约定期限偿还。

捷信消金则向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尚某妍偿还贷款本金28279.28元,并判令以未还本金为基数,按照月利率2%计算利息直至还完。

最终法院判定,尚某妍偿还捷信消金贷款本金及利息,以28279.28元为基数自2020年5月21日起按月利率2%计算至2020年8月19日,2020年8月20日按起诉时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即年利率15.4%)计算至款项实际付清之日止。

还不完的贷款

尚某妍的遭遇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捷信消费金融搜索结果有高达72755条投诉,内容几乎都与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相关。

比如今年2月23日,有消费者投诉称,其母亲在捷信平台贷款6万元,本息一起还了6万7千多了,还差3万多没还。

还有一位消费者投诉称,其本人于2019年3月20日借款本金30000元,截止到现在还了26580.75,目前还剩余25812.01元,逾期催收频繁骚扰其家里人,要求一次性把欠款结清,目前欠款本金是3419.25,但是账单却显示剩余未还款金额25812.01元。

由于利息太高,其中有不少消费者选择像尚某妍一样直接选择不还,而有的消费者则是已经无力还款。比如3月15日,有一位消费者投诉称,其在2019年5月5日通过捷信业务人员推销一笔贷,总共贷了本金75000还了46期接近11万多了,结果还有37000元。该消费者表示,业务人员在推销贷款时,并没有介绍贷款合同有灵活保障包每月120元,客户服务费2274元还有各种其他费用,自己咬牙在还款,但实在无能为力了。

显然,捷信消费金融的利息费用水平已经远远高出法定水平。中国裁判文书网早前披露的一桩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再审民事裁定书显示,捷信消费金融将雷某梅诉至法院,结果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认为,原审原告捷信消金可能涉嫌犯罪,驳回其诉讼请求,且该裁定为终审裁定。

法院认为,捷信消金在消费贷款业务中约定收取的综合息费利率过高,有违国家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导向。同时,捷信消费金融在合同中约定的合同签订地与实际签订地不符,通过该种方式制造管辖连接点,亦应予以规范。

消金老大哥大败退

2010年1月,消费金融在国内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捷信消费金融成为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中国首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

得以于持牌优势,捷信消费金融迅速做大,2017年净利润突破10亿元,公司员工规模逼近10万人,2019年底总资产达到1045亿元,成为消费金融业内首家资产规模破千亿元的公司。

然而捷信消费金融却将一副好牌硬生生打烂,欺诈消费者,乱收费,发放高息,捆绑销售乱象层出不穷,消费者投诉满天飞,捷信消金的口碑逐渐跌入谷底。

一位捷信消费金融前员工曾向媒体透露,捷信消费金融招聘的大量海外高学历金融精英,他们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用户,一线推广销售的真实获客情况很难到达管理层。大量的客户投诉问题并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反而是一味追求业绩扩张。

他说道,“不是没有人提出过要进行业务自查,对销售端业务进行整改,但这样的声音最后也渐渐淹没在团队人员的流动中。再往后,公司口碑下滑,坏账逐渐显现,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必然的。”

2019年,国内消费金融牌照迎来“开闸”,随着小米、平安、蚂蚁等相继入场,已毫无口碑可言的捷信消费金融迅速走下崩溃。

截至2020年末,捷信消费金融的总资产缩水至652.0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7.6%;净利润从2019年的11.4亿元大幅下滑至1.36亿元,同比下滑近九成。当年新增贷款发放量约为284.99亿元,贷款余额为576.32亿元,较2019年末下降37.3%。

此后捷信消费金融隔三差无就发起一轮裁员,由此引发的仲裁、诉讼等更是不计其数。2022年9月,人民日报还曝光了捷信消费金融非法裁员事件。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捷信公司于2021年4月14日向天津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用人单位裁减人员情况报告表”,该报告表载明企业用工建立劳动关系2990人,拟裁减272人,理由是“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但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认为,经营方针的调整,属于用人单位的一般性管理行为,属于企业的内部调整,难以定性为“签订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因此判定捷信消费金融违法解雇公司员工,应依法向员工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但经此事件后,捷信消费金融的裁员还在继续。据北京商报报道,捷信消费金融的“2024计划”将“仅保留客服和催收等团体,规模缩减至200人左右。不再发放贷款,公司最后一笔贷款还款日期是在2024年,至此清退全部业务。”

北京商报在报道中还指出,捷信消费金融旗下自营贷款产品疑似停摆,多个自营贷款要么无法开启业务,要么直接引流至第三方平台的贷款产品。

2022年4月,捷信消费金融已确认转让牌照,不过由于牌照标价高达40亿元,与买家预期相去甚远,所以至今未能出手。(内容来源|商业华观)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