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全球新消息丨“面里藏刀”背后,桃李面包难出东北?

时间:2023-02-22 05:54:45    来源:观点    

以后吃个面包都得小心了。

1


(资料图片)

“面里藏刀”背后的信任危机

桃李面包上热搜了,有消费者吃出了刀子。

据媒体报道,事件中面包里的美工刀片长达2-3公分,桃李面包方面给出了新品率先试吃的赔偿方案,但当事人表示不要求赔付,并将请第三方进行鉴定。

从图片上看这刀子挺吓人的,也难怪人家消费者坚持要调查。我都在你家吃出刀子了,你还要用你家的产品来赔我,这不是添堵吗?

视频上传到网络后,微博、抖音等各大社交平台一下子就引爆了,截至到2月21日,该话题在微博上引发了2亿次阅读和6000多次讨论。

现在桃李面包给出的消息是,已经邀请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媒体对生产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已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并申请立案调查。

虽然有声音认为吃出刀片是偶发事件,不具备普遍意义,不过桃李面包还是再一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搬上了台面。

据闺蜜财经2月21日发文,天眼查资料显示,2020年,桃李面包因1袋纯蛋糕混有飞虫异物,被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罚款5万元;2020年,据山东商报,青岛一小孩在桃李面包吃出大块塑料,并在当天出现腹痛症状;2021年,桃李面包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生产出的纯蛋糕,被检测出丙二醇含量检测值超标……

除了这些上新闻或者相关机构披露的,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2023年2月21日,桃李面包累计投诉量253,其中不少与食品安全有关,其中不乏一些产品出现毛发、虫子等异物,保质期内发现变质等等问题。

据贝壳财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称,“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桃李面包的质量内控体系不够健全,在执行层面可能存在一些盲区或者存在员工培训不到位、监管不足等问题。”

食品安全是绝对的红线,这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能频频引发社会关注的原因。

但换个角度来看,社交媒体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监督的参与度,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桃李面包还是要交给市场与消费者来检验。

2

家族企业正在套现

桃李面包于2015年12月登陆上交所,被称为“面包第一股”。

其创始人吴志刚此前是一名教师,60岁退休后开始创业,1995年,吴志刚取“桃李面包”中的“桃李”二字,创立了自己的面包品牌“桃李面包”,也暗含了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创业者,都希望能够“桃李满天下”。

事实上,从东北作坊,到“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也确实在一定程度达成了目标,桃李面包巅峰时期市值超400亿元。

2011年-2019年,桃李面包营收从11.96亿元稳步增长至56.4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1.4%;净利润也从1.46亿元增长到了6.8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1.3%。

2020年,吴志刚还凭借31亿美元的财富成为沈阳首富,不过也只保持了一年,2022年吴志刚家族以135亿元的财富排在了第457位。

高光总是短暂的,近两年,桃李面包的业绩也逐渐下滑,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2021年、2022年分别营收63.35亿元、66.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4%、5.54%,而2016年桃李面包的营收增长率为30%。

净利润则更加不容乐观,2021年净利润为7.64亿元,同比下滑13.51%,这也是上市以来首次下滑;2022年净利润为6.48亿元,同比下滑15.11%。

数据上看,利润下降,与营业成本上涨脱不开关系,刨去占比不大的月饼、粽子等业务不算,公司占比99%的主要业务面包糕点业务,2019年-2021年营业成本分别为33.37亿元、40.93亿元、45.5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7.29%、22.66%、11.34%,可以看到虽然营业成本在上升,不过增长率也在缓步下降。

从公开消息来看,桃李面包是个典型的家族企业,截至目前,吴志刚家族累计持有桃李面包56.58%,大儿子吴学东持股1.31%,二儿子吴学群持股24.34%,小儿子吴学亮持股14.36%。

不过自2018年12月桃李面包管理层股票解禁后,吴志刚家族就开始了频繁的减持操作,据雷达Finance 2月20日发文,有媒体统计,自2018年底,吴氏家族通过减持股票、债券及现金分红等方式累计套现至少67亿元。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桃李面包的持续性增长,以及公司管理层的频频套现,都不是个好消息。

3

难出东北

1995年,吴志刚在东北开出了一家面包小作坊。

吴志刚在观察到,保质期长达半年到一年的面包便宜但口感不行,新鲜面包的口感好了但价格贵,于是吴志刚结合二者优点,填补了中间区域,做出了3-7天的短保质期的面包,由此迅速打开局面。

通过采用“中央工厂+批发”的经营模式,以自建工厂为核心,再由工厂发货,与大型商超、便利店、经销商等B端进行合作,这样不仅降低了销售费用,还加快了存货周转。

数据显示,行业内排名第一的桃李面包存货周转次数为6.1次,而第二名良品铺子仅为2.69次。通过此模式的快速周转下,桃李面包的产销率甚至超过100%,以2021年为例,主营的面包糕点业务生产量为3.59亿元,销售量为3.62亿元,基本没有库存积压问题。

截至2022年6月底,桃李面包在我国华北、东北、华中、西南等7个地区已经有了22个投入使用的生产基地,上半年产量17.93万吨,稳坐行业龙头。

不断壮大的桃李面包却在南下扩张的过程中受了挫。2022年上半年,桃李面包旗下包括上海公司等在内的7家南方区域子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

关于可能的原因,其一是公司的产能和渠道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部分工厂投产的时间不长,桃李面包以中央工厂为核心的经营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能对接的经销商也相对较少。

截至2022年6月末,东北、西北与华北地区的经销商数量高达510家,而华南与西南地区的经销商则仅为164家。要想达到北部的效益,桃李面包还需要时间。

其二是原材料的上涨等因素,低价策略下的桃李面包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

据环球老虎财经app,2022年6月,桃李面包对面粉、油脂锁价,较上个锁价期分别提升了10%、20%。再加之疫情以及部分地区夏季高温持续限电的影响,终端配送服务等成本费用也在挤压利润空间。即使小幅提价,也难以覆盖上涨的成本。

其三是南北口味差异和食用场景的差异,南方当地也有相当多符合本地消费习惯面包以及小吃。

据时代周报,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休闲食品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王海宁表示,桃李面包定位是早餐场景和休闲烘焙,但南方丰富的早餐选择与外资便利店提供的鲜食服务,都对桃李面包的消费者聚焦产生了阻碍。

同时,王海宁还指出了南方大量连锁便利店以及商超等等销售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桃李面包的渠道扩张。

其四是南方竞争对手环伺,且品类丰富,此前在东北的短保红利已难以复制。

达利食品推出了熟吐司、酵母面包等,盼盼食品推出了主打短保市场的“领鲜”,再加上“宾堡”、“山崎面包”等国外品牌陆续登陆中国,以及味多美、达利、好利来、三只松鼠等等,桃李面包的日子显然不会太好过。

不过桃李面包也在不断给出对策,比如在佛山立项建厂投产,比如不断加强开发推出新产品,如撕圈面包、纯牛奶吐司面包、火腿蛋仔面包、欧式面包蔓越莓、半蒸芝士蛋糕等等。

在2022年中报中,桃李面包表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消费者正更多地关注面包的安全、营养、口感和功能等特性,行业未来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算来桃李面包成立至今也超过20载,此次能否赶上潮流抓住机遇,或还有待观察。

标签: 桃李面包 营业成本 食品安全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