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退休,再还35年贷款......
01
(资料图)
子孙贷,来了?
2月份的楼市,没有惊喜,只有惊吓。
“延迟退休”的热度还没下去,“房贷可延迟到80岁”冲上了热搜。
“广西南宁买房,房贷可以贷款到80岁。”
这类新闻之前偶尔有,不过都是辟谣结束,没有地方敢真的这么干。
这次不太一样。房贷到80岁,是真的。
想到去年8月被骂惨的北师大房产中心主任,大胆建言将房贷首付降至2成,年限延长到40年,当时被汹涌的互联网浪潮淹没。
没想到才不到半年后,现实被狠狠应验,别说2成首付了,房贷年限40年实在太保守。
知道80岁是什么概念吗?
202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预期寿命不到79岁。
也就是说,大概率上,人都死了,但房贷还没还完,这才是真正的活到老还到老。网友精辟总结:打工六十五,还贷到作古。
以后,很多人到最后不但没给儿孙留下什么遗产,反倒留下了一堆贷款。一房传三代,人死贷还在,真是“传宗接贷,指日可贷,千秋万贷,祖宗十八贷”,一代接一贷,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本以为房贷到80岁已经够离谱了,接下来还有更惊吓的,房贷也开始了“军备竞赛”。
既然80岁老人都加入行列了,百岁老人很难不心动。
2月15日晚,一张地产公司营销海报瞬间出圈!该海报上赫赫然写到“重磅利好,贷款年龄最长达100岁”、“贷款年龄最长达100岁”……
也就是说我80岁的奶奶,都能办理20年的房贷了吗?
置业顾问解答下得到了答案:目前可以操作,具体贷款政策以银行输出为准。
上一次我看到这么离谱的广告,还是之前的20岁年龄,30年经验的招聘广告:
我们都知道经济现在很难,没想到难成这个样子了。
按揭贷款到70岁,走了十几年,从70到80用了十几年,从80到90,用了十几天,从90到100只用了几个小时。
银行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有人调侃称,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愚公买房”,“大型魔幻现实剧”正在房地产市场上演,坑爹时代过去了,坑娃时代来临了。
房贷的逻辑变成了世世贷贷、贷贷相传,千秋万贷、传宗接贷?
02
放宽贷款,鼓励楼市?
80岁、90岁、100岁的房贷一出来,大家的第一反应基本都是:
“又在刺激楼市了?”
“又在忽悠人买房了?”
其实事情还真没这么简单。
在中国银行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物事。我听朋友说他曾经和一位省级分行领导聊天。闲谈时说起一段话非常有意思。
说银行刚成立那会儿,手里只有一个公章。一方面揽储多找点本钱,另一方面要找到合适的放款对象。可是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有的只是银行的流水,还有一堆的工人和设备。这种情况你敢放款给他吗?
而且真正盈利好的企业压根不需要你的钱,需要你的钱的企业一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毕竟银行的生意就是当铺嘛!你有抵押就有的谈,没有抵押别说是你股东,你爹都不敢给你签字放款!
楼市前几年走势比较好的时候,银行敢放房贷;因为人家知道楼市会涨,有预期在,还不上钱把房子拍卖了也不至于亏。所以目前房贷占了银行贷款总额的30%以上。
人家也不是傻子,楼市如果真不行了,银行会傻到用自己的钱放到楼市里去救市吗?怎么说房贷也是银行的优质资产。
故而,银行搞出类似的房贷产品,倒不像是为了刺激楼市,而是为了迎合楼市的需求。
2023年目前就两个东西超预期:
一是疫情的过峰速度超预期,病毒就像消失了一般。
另一个就是楼市回暖的速度超过预期。本以为会继续跌,没想到居然有点涨回来了。
2月16日,国家发布了2023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价格情况,新房上涨城市数量36个,较2022年12月增加21城,下跌城市33个,较去年12月减少22城。
实际上这么看来,楼市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当然,如果从未来信号来看,释放出的楼市回暖拐点还是很明显的,因为一直都是上涨城市个数减少,下跌城市增加。终于在这个月有了大大改观。
成都,1 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0.20%;
杭州,1 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0.11%;
宁波,1 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0.09%;
长沙,1 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0.02%;
武汉,1 月新房新房住宅成交 6214 套,均价同比上涨 1.75%;
苏州,1 月二手房成交 3972 套,环比上涨 0.61%;
南京,1 月二手房成交 6674 套,环比上涨 63.14%,成交均价环比上涨 2.9%......
这是自2021年9月以来上涨城市数量首次超过下跌城市数量。尤其是二手房的成交量,多个城市都有明显的反弹。
北京环比上涨14%,深圳上涨38%,苏州上涨49%,青岛上涨51%,厦门上涨58%,浙江舟山更是上涨114%。
红色海报,重现江湖。
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一场楼市狂欢似乎又要到来。
你以为银行是在刺激楼市,人家也许是想分一杯羹。
03
披着外皮的接力贷
这一轮的楼市回暖,逻辑很简单:
超跌反弹。
大家以为的下跌,是跌跌不休,一路下滑;实际上的下跌往往是“波浪形态”,下跌—反弹—再下跌—再反弹......
如今的楼市无论市场底,还是政策底,都到了区域阶段的低谷,反弹很正常。
供应端方面,“三支箭”接连落地,融资渠道几乎全部“放开”,缓解房企还债压力,金融支持房企“保交楼”,一是对购房者权益的保障,二是对市场信心的提振。
需求端方面,核心城市吹来利好“热风”,多城对“限购”下手了,成都、西安松绑“限购”,杭州明确“认房不认贷”,一线城市也坐不住了。北京区域性解除“双限购”。
加上疫情的过峰速度很快,楼市的回暖自然而然也就超了预期。
至于贷款延长到80岁、90岁,乃至100岁的逻辑也就更简单了。
仔细看,所谓的海报下面注明“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最长可贷至100岁”。海报内容涉及广西南宁建发房产旗下的10个楼盘和其合作的银行。
最下方小字称“具体贷款政策以各大银行输出为准”。
熟悉房贷的朋友肯定不陌生,这玩意不就是接力贷吗?
“接力”顾名思义,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不过这里传递的不是接力棒,而是贷款。
主借人年龄太小或者太大,用他们的购房和贷款资格,按照父母/子女的年龄,来申请三十年“国民福利”——按揭房贷。
比如某贷款人55岁,申请贷款金额为50万元。
贷款最长期限只能为15年,年利率5.04%,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该贷款人15年内所还本息总额约71.36万元,月还款额约3964元。
这对即将退休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庞大的经济负担。
采用接力贷款后,如主贷人子女20岁,正在读大学,是所购房屋的共有人。通过增加其子女为共同借款人,原贷款期限就可由15年延长至最长30年。
然而,由于接力贷不管是名词还是内容,都让大家难以接受,所以一直也没成为主流,官方的态度也趋于谨慎。
但地方上从来就没断过搞“接力贷”的心思。
2019年,杭州某银行推出房屋按揭贷款最长可贷到80岁,一举打破房地产市场贷款人最高年龄记录,且父母和子女两代人可以接力还款。
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听上去很荒谬的事,以为开天辟地第一回,实则“古已有之”,换个皮,换套说法继续上演。
当然,接力贷真正的目标群体并不是老人,也不是没能力上车房地产,想要加杠杆买房的人。而是部分有能力买,却没资格买的人。
我们来试想一下:
一个人,到了60岁,终于存够了首付打算购买一套房子;或者说一个家庭在北京的第一套房子买到家里60岁以上老人的名下。
这种场景在现实中是极为罕见的。
一般会用到这种贷款的,或者享受这种购房优惠的,都是哪些人?
很明显,都是因为自身购房名额已满,所以才用自家老人的名义购房。
银行想赚的不是刚需的钱,是“投资客”的钱。
至于部分“刚需们”要不要靠着“接力贷”加一波杠杆,上车房地产。我的建议只有一条:对于首付和月供都吃力的人,你们的当务之急不是买房,而是多赚钱。
买不起房,还能租房,世上除了生死,没有什么是“刚需”。
上一篇:全球今热点:什么情况!业绩首度转亏后,中炬高新又爆利空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京味年代剧升级青春靓丽版(主题)《情满四合院》姊妹篇《情满九道弯》央视开播(副题)北京晚报记者邱伟电视剧《情满九道弯》正在央
2023-02-21 15:54
原标题:杨派经典《杨家将》韵味悠长(图)天津日报讯(记者刘莉莉摄影姚文生)昨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菊苑芳华专场演出精彩继续,在中华剧院
2023-02-21 14:37
原标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举办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田国垒通讯员陈国欣2月19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在山东省德州市
2023-02-21 14:37
原标题:“二月二龙抬头”:角宿东升万物生长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古人在这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纳祥
2023-02-21 14:55
原标题:安徽黄山“二月二舞草龙”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央视网消息:在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蜀源村,每年二月初二都会上演精彩传统民俗活
2023-02-21 13:56
原标题:《阿凡达2》票房升至影史第三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吕克《阿凡达:水之道》(阿凡达2)在上映两个多月后,全球总票房已经超过《泰坦尼克》
2023-02-21 13:44
原标题:黄渤王一博演绎街舞情(引题)电影《热烈》官宣定档暑期(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20日,电影《热烈》官宣定档暑期并发布“滚烫青
2023-02-21 11:33
原标题:《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邀您共赏笔底云烟铸就的爱国精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第四集,邀您欣赏画家吴湖
2023-02-21 11:45
原标题:回顾关于艺术的冒险之旅(引题)李冰冰发文告别“会画少年”(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王磊20日,李冰冰发长文告别湖南卫视综艺《会画
2023-02-21 11:40
原标题:“国家图书馆西夏文献保护修复成果展”展出光明日报记者陈雪光明日报讯(记者陈雪)2月17日,“国家图书馆西夏文献保护修复成果展”开
2023-02-21 09:47
原标题:石齐:彩墨交融艺无止境《大师列传》第二季第六集即将播出彩墨交融真亦幻,艺无止境勇探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大师列传
2023-02-21 09:33
原标题:酒店预订格外紧俏三天举行六场预展现场观展热闹非凡(引题)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力重现(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酒店预订爆满,预
2023-02-21 08:46
原标题:二月二“龙抬头”,这个“龙”从何而来?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上官云)“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过后
2023-02-21 08:52
原标题:歌剧《山海情》二度回归重温时代洪流中小人物的奋斗史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高凯)歌剧《山海情》即将在国家大剧院开启第二轮热演,
2023-02-21 08:49
原标题:仅有“糖”分的单一套路难出惊喜之作(引题)仙侠古偶剧需要更高维度的打开方式(主题)文汇报记者卫中仙侠古偶剧《重紫》开播数日,
2023-02-21 08:45
原标题:非遗传承人章志峰:(引题)“茶百戏”活了(主题)中国文化报记者王彬每逢农历正月,福建武夷山的茶百戏研究院就会变得愈加繁忙。今
2023-02-21 08:46
原标题:广东公布汕头金平区等5个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中新网广州2月20日电(记者程景伟)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日公布的信息显示,汕头金平区、韶
2023-02-21 07:51
原标题:多彩活动迎接“二月二”2月20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迎晖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二月二龙抬头”活动中表演舞龙。2月21日将迎来“二月二,
2023-02-21 07:39
原标题:《蚁人与黄蜂女》票房破亿羊城晚报记者吕航2月19日,漫威超级英雄电影《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简称《蚁人与黄蜂女》)正在热映,
2023-02-21 05:36
原标题:21日晚十点前后迎来“二月二,龙抬头”新华社南京2月19日电(记者王珏玢、邱冰清)21日迎来“二月二,龙抬头”。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今
2023-02-21 05:51
原标题:五天四夜的寻音之旅,《听见我的旅行》交出音乐答卷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三位音乐人,五天四夜的跋涉与探寻,未听过的声音带来
2023-02-20 16:55
原标题:纪录片《马斯克秀》上线:从创业到成功,马斯克都经历了什么?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埃隆·马斯克,如何成为身价2500亿美元、人
2023-02-20 16:55
原标题:北京冬奥会官方电影《北京2022》发布首支预告片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陈杭)2022年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鸟巢”圆满落幕
2023-02-20 16:33
原标题:刘令飞白举纲领衔《人间失格》羊城晚报记者艾修煜2月23日-26日,由中美英日四国顶尖艺术家匠心创制、全明星卡司阵容主演的中文原创音
2023-02-20 16:34
原标题:《别把孩子带“歪”了》新书发布,聚焦培养健康孩子、创建幸福家庭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陶稳2月19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在北京图书大
2023-02-20 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