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熵 原创
作者丨古廿 编辑丨伊页
(资料图)
在遥远和自我之间,还有一个广袤的中间地带——附近。
两年前罗振宇强调,对于同样一件事物,在遥远的目光和附近的视角下观察,会呈现不一样的景象。简单来说就是,有时候为了更宽广的世界,作为观察者的个体不妨换个视角。
当世界慢慢回到正常模样,面对即将复苏的2023年商业世界,罗振宇认为关键词是“附近就是星辰大海”。
附近的多样形态加速涌现,过去熟悉的吆喝声被取代,本地商业重新和人群缔结日常的新关系。曾经扮演重要角色的街头饭馆、小卖部、小酒馆,以新业态“卷土重来”,建构附近的场景万千。
附近的价值,是本地零售商业复苏和生长的力量。疫情之后,本地零售通过服务好社区居民,融入便民生活圈,再度成为了用户的消费首选。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附近消费,本地零售行业也发展出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本地消费进一步积蓄了复苏的力量。
附近多样性的重构
在《十三邀》中,著名学者项飙曾对许知远感叹“附近的消失”。这个附近,大致可以理解为个人与外部世界中间的缓冲地带,有着稳固个人生活的力量。
生活在PC互联网时代,人们会很自然地沉浸在附近当中,知道下水道堵了该找谁,哪个超市的折扣最优惠,小区周围又新开了什么饭馆。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拉近了个体与远方的距离。
手机屏幕里“世界那么大”的美妙故事永远看起来比附近更有吸引力,年轻人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向往远方的人难免会忽略了日常的附近,我们也就少了很多和附近的人建立联系的理由。附近可能会被忽略,却始终不曾消失。
去年上海一位网友的疫情分享曾引发热议:一位业主把可乐放在大厅分享给邻居,称“想喝的可以去拿”。随后,邻居们陆陆续续拿走可乐,也留下了辣酱、护肤品、方便面等物资。
短短几个小时,“一箱可乐”变成了“一家小卖部”,宠物尿不湿、名贵护肤品、咖啡、啤酒等等散落一地。同样的场景,无时不刻都在发生。每个人的附近,成为共克时艰的最小阵地,很多人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远亲不如近邻”。
学者讨论的附近概念局限在物理层面的社区消失。当下,“附近”不再只是简单讨论街区、邻里的概念,而是从社会视野转向商业,背后是本地供给的价值重新被发现。
疫情期间,消费的“确定性”成为共识。特殊时期网购成了遥不可及的“远方”,相比于时效未知的快递包裹,消费者更加认可本地30分钟送达的效率。“外卖买万物”的即时零售,不仅在重塑消费习惯,也在重构附近的多样性。
在前几天的跨年演讲上,罗振宇讲了一个餐饮品牌南城香的案例,当所有人都在三年疫情中为自己找出路时,南城香实现了过去三年里,门店数量翻一倍,目前单店平均流水3万元的逆势增长。
对于南城香的逆势增长,外卖餐饮专家谭大千此前曾做过四个关键字总结:三全一小,在餐品搭配上,沿着小孩的关系进行产品组合。在这个产品基础上,实现全品类、全时段、全人群。
南城香能够做到三个全覆盖,正是基于本地商业数字化繁荣的结果。增长不仅是正确方法论实践的结果,还有在经营变化上的紧跟趋势。南城香以社区餐饮门店定位打磨的单店模型,同样是其能够逆势扩张120家门店的主要因素。
看似逆势增长的品牌表现背后,藏着的往往是顺势而为的商业大势。正如罗振宇所指出的商业趋势“附近就是星辰大海”,来自宏观层面的数据同样证明附近的价值正在被重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中,超过50%属于生活性消费支出,包含食品烟酒、服装、生活用品及服务和教育文化娱乐。多次全国消费者调研显示,在总消费50%的生活性支出中,又有50%-60%有很强的属地消费特征,一般会在居住一公里范围内解决。
疫情三年,消费者意识到身边小店更能满足即时需求,人需要借助“附近”的真实生活构建归属感,商家发现围绕本地做深做细、服务附近用户也是一个打法供需两端共同催熟了本地零售,藏在社区的小店开始冒头。
顺势而为的本地商家
当本地业态的数字化进一步深入,附近的价值重估也开始被写入城市发展规划。
2021年10月,商务部公布了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提出以居民社区为中心,在步行15分钟的半径范围内,建立包括菜市场、便利店、餐饮、药店、便民维修等多种业态的社区商圈,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不仅是围绕社区本地供给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也需要融入更多的科技手段。政府工作意见指出,要鼓励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网订店取(送)等创新模式,拓展便民生活圈应用场景。
依托美团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更多的本地商家覆盖更广泛的服务场景,成为附近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
对于生意人来说,顺势而为往往是最有效的增长之道。
90后周宇和妻子二人在北京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家小店已经收回成本,且每个月都能做到盈利。最近一个月,线下加上线上的营业收入接近100万元,其中仅美团平台的营业额就达到55万元。
谈到月销百万的方法论,店长周宇认为:将小店挂到外卖平台上,全时段全品类经营。即便线下客流大幅减少,小店的生意却能靠着外卖在线上迎来暴涨。“防疫政策优化后,我们店的线上订单也占很大比例。在后台能看到,不少消费者已经在线上复购了几十次。”
如果说顺势而为吃的是商业变化的趋势红利,那么长期增长就要靠商家自身的智慧和勤劳。
武汉极客生活超市常年保持5000个左右的SKU,是当地单品最多的即时零售小店,数量相当于本地一家中等超市的规模。店主章元波经营了10年超市,极客生活超市是第一家以线上经营为主的超市,开业第一天线上只有9单,现在一个月有5000多单。
从第一天的9单到现在的一个5000单,长期增长背后是店长章元波对本地零售崛起的预判,以及抢先上线外卖平台的勇气。
章元波坦言:生活超市每个月要更新10%左右的SKU,销售不佳的被淘汰,补上来的新品中有较大一部分是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商品。商品的更新策略,主要根据美团销售数据,我们常常能预估到一些爆品,看到什么火爆就卖什么。
在她看来,线上经营并不比线下容易,但只要摸到门道通过数据指导,就一定能越优化越好。
对于本地商家来说,顺势而为要增长,是新业态的爆发力,在这个层面即时零售提供的是新机会。在实现本地商业数字化繁荣的基础建设上,即时零售显然正在成为每一个本地商家的长效经营阵地。
抛弃流量思维,回归供需本质的本地零售生态
当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线上能带来的服务品牌的提升比较有限的时候,转向线下和线上更多融合,就是必然的演变。
上半场大家可能更关注流量的获取,下半场则是服务品质的提升。
传统电商带来了效率的极致提升,借助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物流体系,产业带和品牌商的商品以极具性价比的价格,源源不断供应全国消费者。但这个商业生态中,流量为王成了基本规律,流量*转化=成交的逻辑下,消费者成为了冷冰冰的“流量”,商家都在尽最大可能追逐流量转化为交易。
但现在零售业已进入竞争下半场,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商品的丰富性程度,转而追求“即买即得”的确定性。同时,在即时零售模式下,商品和服务均基于本地供给,单个店铺服务周边3~5公里范围内社区消费者,流量逻辑不再适用,经营者更要关注的是对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的更精准把握。
有心的店主会调研周边社区,研究周围居民的构成,根据人群调整自己的小店商品,如在年轻人聚集社区附近就多进网红商品,并根据时令调整。春天上新露营的野餐垫、烧烤碳,夏天上防蚊、防晒用品。
此外,即时零售基于本地供给建立的数字生态,所带来的长期交互,同样给人与附近真实连接更多机会。附近的回归,既要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效率,也要眼神交流带来的生活烟火气。
借由技术进步驱动,零售业态得以更加回归人的真实需求,回归人货场融合的温度。附近的需求、附近的温度,附近的体验。
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即时零售并不是一次巨大的零售变革,而是基于本地商业的熟悉的认知、熟悉的触点,重新定义生活形态。这是数字商业背后行业思考的价值原点,也是这个时代人文和科技虚实相生的商业结果。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夜半歌声》首轮圆满收官(引题)梦回30年代海派剧院(主题)解放日报讯(记者诸葛漪)日前,由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仙
2023-01-17 19:48
原标题: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复排传统大戏(引题)《徐九经升官记》《三上轿》新春亮相(主题)今晚报讯(记者王洋)作为“百戏迎春万象新——天
2023-01-17 15:45
原标题:木版画上的年味儿陕西日报记者申东昕要说过年,可绕不开年画。哪户人家过年家里不贴年画,就显得没有年味儿。每逢新春佳节,陕西农村
2023-01-17 15:34
原标题:预售票房暂列春节档新片票房榜首,上海出品《无名》回到故事发生地(引题)《无名》上海“有声”:聚焦抗战时期隐蔽战线(主题)解放
2023-01-17 15:36
原标题:闵行推出国家级展览和“我在闵行过大年”新春文旅活动(引题)“文化盛宴”奏响春天序曲(主题)解放日报讯(记者黄勇娣)今天,第十
2023-01-17 15:47
原标题:宝库匠心系列“如瓷,出色。”(引题)现代陶瓷绚烂长卷(主题)解放日报讯(记者李君娜)新年伊始,宝库匠心馆系列大展系列的第二展
2023-01-17 15:53
原标题:首届央华·保利剧场戏剧节收官北京晚报讯(记者王润)日前,首届央华·保利剧场戏剧节画上了完美句点。本届央华·保利剧场戏剧节自1月
2023-01-17 14:46
原标题:内蒙古鄂托克旗木凯淖尔镇文化站:(引题)让农牧民“唱村歌过大年”(主题)中国文化报驻内蒙古实习记者王慧辽阔的原野、湛蓝的天空
2023-01-17 14:45
原标题:山东聊城市杂技团:(引题)新剧目与传统绝活拧出彩(主题)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新春临近,基层院团又迎来了忙碌的演出季。
2023-01-17 14:41
原标题:爆款动画片《中国奇谭》,为什么会这么火?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上官云)2023年伊始,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2023-01-17 14:42
原标题:安徽黟县西递镇文化站:(引题)楹联写满文明乡风(主题)中国文化报驻安徽实习记者孔令晖春节将至,安徽黟县西递镇文化站更加热闹起
2023-01-17 14:35
原标题:欢喜过年!这些乡村好物你了解多少?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上官云)近日,“瑞雪红梅欢喜过年”——游购乡村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
2023-01-17 13:54
原标题:侗家“鼟锣”敲出浓浓年味闹出暖暖乡情你认识“鼟”字吗?上面一个“鼓”,下面一个“登”,读作tēng,拟声词,指鼓声。“鼟锣”是侗
2023-01-17 13:32
原标题:兔年博物馆寻兔:四千年前的兔子长啥样?四千年前的兔子在中华先民眼中是什么样子?在我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中,
2023-01-17 13:37
原标题:赶大集看非遗陕西西安文化年货迎新春伴随着热闹的锣鼓、舞狮和高亢的华阴老腔,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的年货大集开启。春节期间,高陵区
2023-01-17 13:44
原标题:手工窗花、原创吊钱 专属祝福“兔”吉利天津红红火火迎新春每年春节前夕,天津的古文化街都是当地最具年味的地方,我们跟随记者
2023-01-17 13:50
原标题:广州非遗街区焕彩亮相邀您“行花街,看年画,赏非遗”(引题)文创迎春雕琢“年”的时光(主题)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迎春花
2023-01-17 11:33
原标题:湾区文化艺术巡展启动(主题)通过文创感受南沙(副题)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卜松竹)日前,湾区文化艺术巡展启动仪式在南沙文化馆
2023-01-17 11:34
原标题:交响乐将在广州的公园响起羊城晚报讯记者马思泳、通讯员林园轩报道:当广州交响乐团的名家音乐走进公园,会擦出什么火花?1月16日,广
2023-01-17 10:35
原标题:亚洲首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开幕经过两年多精心筹备,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系列的第二个展
2023-01-17 10:34
原标题:首届央华·保利剧场戏剧节带来五部十场大戏市集沙龙余味悠长中新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应妮)伴着“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正干
2023-01-17 09:51
原标题:加拿大多伦多将上演“欢乐春节”海外新年戏曲晚会中新网多伦多1月16日电加拿大中国戏曲艺术协会主办的2023年“欢乐春节”海外新年戏曲
2023-01-17 09:49
原标题:《少年歌行》成开年首部“小黑马”,导演、总编剧等主创谈创新:(引题)少年感是“新武侠”的内核(主题)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优酷独
2023-01-17 09:49
原标题:“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亮相故宫博物院中新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应妮)“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16日在故宫
2023-01-17 09:53
原标题:聚焦父子情电影《父亲的味道》亮相平遥国际电影展中新网晋中1月16日电(记者胡健)“我30岁那年,看了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从那时候起,心
2023-01-17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