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炒房团之都,跌到想哭!

时间:2023-01-17 05:47:16    来源:观点    

炒房客梦碎之地。

1

温州楼市,跌入寒冬


【资料图】

最近盘了一下楼市,刚发布的“2022年12月份70城房价数据”透露了一个信号。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里,新房环比降价城市55个,二手房环比降价城市63个,分别占比——

78.5%和90%。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中国核心城市群中,新房价格走低的有近八成,二手房价格走低的有九成。楼市的寒风,依旧在呼呼地吹。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浙江的一座城市——温州。

根据“楼市黄大大”的梳理,我看到了两组数据——

温州的新房价格:从2.2万/㎡跌到了1.9万/㎡,跌去13%。

温州的二手房挂牌价:从2.4万/㎡跌到了2万/㎡,跌去16%。

▲数据来源安居客

这是过去一年里,温州楼市惨淡的真实写照。

看着这行情,有些开发商慌了,拿绿城来说,其在当地的某项目被曝给出了“优惠87万”的超大折扣。遗憾的是,尽管如此,2022年前8个月,温州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依然同比跌了40%以上。

拉长时间来看,这还不算温州楼市最惨的时刻。两年前,根据米筐投资的梳理,2010—2020年这10年间,温州房价不涨反跌,跌幅甚至超过20%,成为——

全国大中城市里唯一房价下跌的城市。

这令不少人感到惊讶,要知道10来年前,温州的房价就已经攀上3万元的高峰。这座小城,把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远远甩在后面,成为全国房价的绝对王者。

温州,到底经历了什么?

2

“温州炒房团”

在中国楼市的发展史里,温州炒房团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

2001年,为了给上海开发商广告主提供更好的服务,时任《温州晚报》房产部主任的李海彦策划了一个名为“异地购房”的活动。当年8月18日,李海彦带领157名温州人到上海现场看房、购房,当场成交49套,成交总额达6500多万元。

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温州炒房团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打那以后,人们好像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上海开发商火速在温州三大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上猛砸广告,一夜之间,报社变成了“看房旅行社”,短短三年时间,就组织了近百次看房团,而且场场爆满。《温州晚报》甚至还成立了一个购房俱乐部,会员一度超过6000人。

而指引着温州炒房团不断走向壮大的,是高额的回报和疯狂的收益。

2002年初,一位温州炒房客靠着150万的首付资金,在上海狂买了20套商住房,每套约25平方米。配齐家具后以每月每套3500元的租金顶按揭,还净赚2万。3年后,房价暴涨一倍,便将房子全部脱手,净赚近千万。

类似这样的操作,成为了此后数年温州人炒房的标准动作——

“干这一行要的是够准够快够狠,无异于刀口舔血,狠赚一把就要离场,寻找下一城。”

伴随着温州炒房团的兴起,一些堪比段子的故事也在市场上流传。

有人腰挂60把钥匙,每天的任务就是挤着公车去收租,一天两户,一个月正好收完。

在温州农村,甚至还有一股神秘的“金融力量”——老太太银行。他们是村里公认的资金枢纽,讲信用、有地位。谁有闲钱,都会到老太太那去登记寄存,利息高、有保障,信用极佳。

正是这些没文化的老太太,一度把持着温州农村的金融命脉。当“老太太银行”与温州炒房团一结合,楼市又多出一股巨大的力量。

售楼部里,经常出现一群其貌不扬、面色灰黄的中年人,操着一口浓重的江浙口音,在售楼部小姐略显鄙夷的目光下,他们扔下几麻袋现金,几层或几栋的买楼,让人们大惊失色。

正是在炒房客的疯狂操作下,温州的房价迅速飙涨,温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当时做过统计,从2006-2011年,温州市区房价从8045元/㎡涨到了34674元/㎡。

这样的模式,更被炒客们带出了温州,迅速攻占上海、杭州,足迹遍布各大中心与省会城市,后来连二线、三线城市也不放过,甚至还走出国门,走向了全世界。

有人曾估算过,那时的温州炒房团有数十万之众,手握资金超过1000亿。到最后甚至形成了一个奇景——

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没有房价不涨的。

3

价值回归后的沉寂

温州楼市的疯狂,在2010年迎来了转折点。

彼时,全国限购、限贷政策密集出台,温州炒房团的风险暴露无遗。率先崩盘的,就是温州房价。2011年,还是33000元/㎡的全国高位,到了2015年,转眼就跌到了16976元/㎡,几近腰斩。

把杠杆加到极致的温州炒房客元气大伤,恐慌的集中抛售之下,反而形成了“踩踏”,加剧下跌。

无数人的资金链,在一夜之间崩塌溃败。2011年的一个深夜,一对温州夫妻光着身子跳楼自杀,他们正是走投无路炒房客的经典缩影。

2013年8月底,温州当地媒体整版整版的房产处置广告密集刊出,温州大量断供房公开拍卖。温州楼市断供,已经是一个捂不住的盖子。

被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过的江涛,在最高峰时,向银行借了1.5亿元,向民间借贷5000万元。一夜之间,他持有的房产缩水,市值跌到6000万。

那几年,温州司法委托拍卖的房屋数量也在明显增多,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数据,从2011年到2013年,该院查封的房屋至少有3000套。

断裂的资金链,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席卷了整个温州,抛房还贷,豪车甩卖,企业主跑路,炒房客跳楼,整个温州陷入了惨淡的愁云。

那段时间,各地富人都喜欢去温州,上到法拉利兰博基尼,下到奔驰宝马,通通甩卖。5折、4折、3折……疯狂的折扣,让人仿佛置身即将倒闭的清仓大卖场。

很多人感到好奇,当年的房价冠军,何以落到了这个地步?这个问题,财经评论员刘晓博曾试着给出过答案——

1、在中国楼市第一个10年里,温州房价被大幅高估了,透支了未来;

2、过去10年,温州的地位在下降,这抑制了温州房价的上涨;

3、陆权复兴时代的到来,加剧了温州等明星地级市的边缘化。

这三点,基本上概括了温州房价没落的大环境。但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温州的产业结构依然不太理想。温州依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口知识水平较低,高达45.5%的外来人口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比88.1%,比浙江省高3个多百分点。此外,温州的出生人口数据,也在不断下滑。

加上,温州本地的高学历青年很多也在外面打拼而不愿回乡。低层次产业与庞大的外来蓝领人口相结合,购买力自然偏低,可以想到,温州房价上涨的动力不会太大了。而且,充足的土地供应更是温州房价的杀手锏。

如果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这座“炒房团之都”,很难恢复往昔的光彩。

4

尾声

温州楼市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

过去十几年的房价飙涨之下,炒房客横行、产业结构畸形、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房地产行业,已经变成一个击鼓传花的财富游戏。

如今,走过蛮荒时代,“房价不会下跌”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曾和温州一样疯狂的燕郊,在北京楼市调控之后,房价腰斩,成为炒房客的覆灭之地。

从个体来看,炒房大V“深房理”因为涉嫌房产众筹和代持、违规套取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等被调查;昔日的“炒房天王”欧神也被曝亏了1500万,到处“借钱还月供”。

过去数年,也正是在这堆钢筋水泥上,有人炒出身家千万实现财富自由,有人炒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温州炒房团已经凉了很久了,下一个又会是谁呢?也许莎翁说得没错——

这些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

标签: 温州晚报 中国新闻周刊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