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浪尖上的鱼跃医疗:疫情红利殆尽,业绩压力凸显 当前消息

时间:2023-01-09 11:39:51    来源:每日财报    

鱼跃医疗需要第二增长曲线。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前有布洛芬被爆炒十倍,后有美林退烧药被爆炒到3000元甚至5000元。在发烧需求逐渐“退热”之后,“沉默性缺氧”“白肺病”等病症又持续被高度重视,指夹式血氧仪由于可以提供相关肺部疾病的监测数据进而受到大肆推崇,这也导致相关产品一度脱销、断货,部分“乱象”也随之而来。


(资料图)

近日,鱼跃医疗(002223.SZ)旗下产品血氧仪在疫情期间的涨价行为,就被网友直指“发国难财”。有多位消费者还反映,即便是“高价”下单的商品,也面临超期却未能发货的情况,且无法及时联系到人工客服。

事实上,鱼跃医疗在这次疫情的推动下,享受到了诸多“红利”。但就其真实的成色来看,业务面仍旧对个别产品较为依赖。眼下,疫情已经逐步放开,对相关医疗产品的需求并不会长期持续,由此,疫情后的鱼跃医疗或将背负一定的经营压力。

被推诿的“涨价”

12月28日,有网友发微博表示,自己在鱼跃医疗淘宝官方旗舰店购买一台制氧机,但在商品即将送到家门口之际,制氧机却被商家“召回”。

对此,鱼跃医疗在官微致歉并表示,是因为临时支援导致部分制氧机型号错发,错发型号已拦截退回,并联系消费者一一确认重新发出。

而在此之前,鱼跃医疗刚刚因近期血氧仪涨价、缺货等问题成为舆论焦点。先后有多名网友爆料,其旗舰店的相关产品原本价格此前曾低至80多元,如今却涨价数倍达到了300元左右,质疑公司在“哄抬价格”。

可是,针对涨价现象,鱼跃医疗回应称,不清楚涨价,都是“商家”自行定价。

(图源:网络)

若单单以其2021年报信息,鱼跃医疗的经销模式占大头,是直销营业收入的4.5倍。“经销”即通过代理商销售,“商家定价”的确有一定道理。按照这个逻辑,也证明作为生产厂商,鱼跃对经销商的管控力度实在有些薄弱。

但最有意思的是,《每日财报》发现,鱼跃医疗天猫旗舰店的运营方为江苏鱼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而它就是由鱼跃医疗100%持股的全资子公司。因此,有部分消费者感叹:如此“吃相”,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就行业目前来讲,按照天眼查的数据,血氧仪相关企业近730余家企业,其中广东拥有520余家,占比72.29%,位居第一,有实力的血氧仪并不在少数。所以,鱼跃医疗的竞争对手并不少,但如此乱涨价的行为之余,其品牌形象恐会受损,间接影响行业竞争力。

疫情红利淡化,血氧仪难当大任

鱼跃医疗成立于1998年,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吴光明在江苏丹阳颇为传奇,靠着贩卖兽用金属注射器起家,此后凭借多次收购,鱼跃医疗不断发展壮大。

2008年,鱼跃医疗登陆深交所,成为“家用医疗器械第一股”。公司重点聚焦赛道是呼吸与制氧、血糖及POCT(即时检验)、消毒感控,其中呼吸治疗解决方案始终是公司的营收大头,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三成,呼吸机是该板块的核心产品之一。

2020年,得益于疫情,鱼跃医疗迅速成为医疗器械市场的优质标的,赚得盆满钵满。同年,鱼跃医疗实现营收67.26亿元,同比增长45.08%;归母净利为17.59亿元,同比增长133.74%。其中海外收入达18.78亿元,同比增长135.77%。

不过《每日财报》关注到,受海外疫情的率先常态化影响,2021年,鱼跃医疗的业绩开始步入下行;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约51.16亿元,同比下滑3.65%;净利润约11.35亿元,同比下滑15.99%,每股净收益下滑16.73%。

基于如此业绩趋势,不禁提出疑问,一旦疫情期间的“红利”消逝,在呼吸机这一热门概念外,鱼跃医疗的下一个增长动力在哪里?眼下,血氧仪需求量大幅增加,鱼跃医疗似乎也获得新一轮增长,但展望后市,奥密克戎所带来的影响注定是会被快速减弱。

再就现有数据来推测,由于鱼跃医疗并未披露血氧仪的毛利率,以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康泰医学的产品进行参照,2019年该公司血氧仪毛利率为36%;2020年疫情时因需求暴发毛利率增加到56.49%,随着需求下降,康泰医学的血氧仪产品毛利率已下滑至39.3%。

可想而知,鱼跃医疗的这方面表现也会是类似。而血氧仪类产品毛利持续走低,以及潜在需求有限,更意味着该品类未来很难成为企业的业绩重要推动力。

第二增长曲线难觅

事实上,鱼跃医疗近些年也有意在押注新业务,试图找到“第二条曲线”,先后进行了多次收并购。

像2016年,鱼跃医疗收购的上海中优,成为其消毒感控业务的经营主体;2021年鱼跃医疗收购凯立特,完善了其糖尿病赛道的业务布局;2022年5月,鱼跃医疗还收购了江苏乐润隐形眼镜有限公司。

现阶段,公司收并购的企业涉足隐形眼镜、血糖检测、糖尿病、消毒等赛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背后直接推高了其商誉,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商誉值就高达12亿元。

另一方面,既然依靠巨资收购来拓宽公司的业务面,那么鱼跃医疗自然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动力押注新技术。2022年前三季度,鱼跃医疗研发费用为3.8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只有7.45%。

或许是由于研发投入过低,使得新产品的研发进展也受到影响。比如,2021年鱼跃医疗收购凯立特,瞄准的正是后者的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该技术可以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能够测试连续时间的血糖值。

但是,鱼跃医疗的CGM 新产品进展并不顺利,“对于更具竞争力 CGM 新品的上市,公司会在院内沿用并不断优化当下的销售策略,在院外,公司也会根据市场及实时竞争格局的动态变化,采取适当的推广方案”。

此外,别看研发投入低,其销售费用却并不吝啬。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鱼跃医疗的销售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9.68%、25.32%、11.33%,为7.54亿元、9.45亿元和6.86亿元。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鱼跃医疗在前述涉足赛道未有较大突破,业绩依然依靠制氧机等个别产品。基于以上也很显然,其第二增长线还需要时间。

现如今,疫情红利基本消散,相关行业也开始进入“真刀真枪”的比拼。在高手众多的医疗器械领域,对于研发能力较弱的鱼跃医疗来说,在诸如欧姆龙等品牌的冲击下,恐怕难言优势。

标签: 鱼跃医疗 同比增长 增长曲线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