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古月编辑|曹杰军
近日,“鸭脖三巨头”之一的煌上煌发布了《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告显示,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不超过4.5亿元,用于扩大公司产能,提高市场份额。
睿蓝财经注意到,这是煌上煌自2012年上市以来首次再融资,结合此前制定的千城万店战略,一系列信号透露出公司扩张的野心。
(资料图片)
不过从眼下的市场情况看,煌上煌定增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都有待商榷。
一、定增背景及原因
煌上煌主要业务为酱卤肉制品、佐餐凉菜快捷消费食品及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拥有煌上煌和真真老老等品牌,与绝味鸭脖、周黑鸭合称“鸭脖三巨头”。
本次发行为面向特定对象的非公开发行,发行对象为新余煌上煌投资管理中心,为实际控制人徐桂芬家族的一致行动人。发行价格为10.09元/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459.86万股,拟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4.5亿元。
募集资金用于丰城煌大食品有限公司肉鸭屠宰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加工建设项目、浙江煌上煌食品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酱卤食品加工建设项目、海南煌上煌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及冷链仓储中心建设项目。
预计三个项目为公司带来平均年营业收入16.38亿元,平均年净利润1.12亿元。
二、来自睿蓝观察
1. 抄底式定增
煌上煌定增必要性不强,睿蓝财经发现,公司手头现金充裕,现金流状况良好,完全能够实现内生增长,不需要外部融资。
截止至2022年3季度,煌上煌货币资金9.7亿元,短期借款1.3亿元,无长期借款,扣除有息负债后,煌上煌可自由支配资金8.4亿元。而煌上煌规划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5.6亿元,足以覆盖支出。
此外,煌上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大于零,还有余力为公司投资活动提供现金流的支持。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5.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出22.5亿元,净流入3.2亿元,可用于支付股利或规模扩张。
同理,煌上煌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3.9亿元,不到两年的时间,经营活动净流入7.1亿元,能够覆盖投资支出,定增反而会让总股本扩大了,摊薄每股收益。
此次定增更像是实控人低价抄底,煌上煌当前股价13.3元/股(2022年12月28日),定增价10.09元/股,账面浮盈30%以上。
2.营收入差距与同行拉开,急于扩张风险大
除了定增必要性受质疑外,定增合理性还有待商榷。
2021年绝味食品【1】营业收入65.49 亿元,门店总数13714家,煌上煌营业收入23.39 亿元,门店总数4281家,两家在市场规模上存在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煌上煌希望通过扩大产能和全国开店缩小与对手的差距。
不过,睿蓝财经认为,煌上煌首先要解决现有门店运营问题,再考虑向外发展。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6.2 亿元,同比下滑16.3%;实现净利润0.84 亿元,同比下滑54.0%,上半年净关店257家,截至2022年6月末门店数量4024家。
考虑到今年三四季度是疫情最困难时候,当前门店总数还有可能继续下降。对于煌上煌来说,增加单店收入,稳定住门店数量,远比扩张更加重要。
另外,煌上煌产能利用率较低也值得重视。据中邮证券统计,定增后将在华东和海南地区分别增加8000吨和4000吨的产能,2022年公司预计新增酱卤产能1.6万吨,若定增项目达成投产后整体产能有望达到11.7万吨。
2021年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销量3.67万吨、生产量3.66万吨,规划产能是现有销量3倍,一旦销售业绩不达标,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三、市场观点
1.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认为,近几年疫情影响下,消费端受到的影响很大,同行业公司都出现业绩下滑现象。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却变得更激烈了,绝味食品及周黑鸭均加快了线下店的开店速度。煌上煌的逆势扩张能否收到预期效果?【2】
2.长江商报认为,煌上煌IPO募投项目过了10年,仍然在建设。而公司终止建设的年产8000吨肉制品及其他熟食制品加工建设项目,如今又被抛出,通过募资进行建设,行为让人不解。【3】
3.每财网认为,关于煌上煌的此次关联增发,虽还未审核通过,但投资者却应当先做好准备。需要关注其实控人是否会出现“拉高减持”的情况,并且新余煌上煌认购资金的来源也需观察。【4】
参考与注解:
【1】绝味食品: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代码:603517
【2】《煌上煌增发背后疑点:有大量现金仍高息借款 产能利用率仅58%仍大量扩产能》,来源:新浪财经
【3】《煌上煌净利连降产能过剩仍募4.5亿扩产 手握11.7亿现金徐桂芬低价定增被指套利》,来源:长江商报
【4】《增发被质疑,“鸭脖第一股”煌上煌遇麻烦》,来源:每财网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睿蓝财经(ID:ruilan808)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首届东郊记忆新年音乐季唱响2023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任宏伟说唱、电音、流行、摇滚……在成都传媒集团所属的东郊记忆里,音乐不曾缺
2023-01-03 16:34
原标题:都市职场情感剧《纵有疾风起》开年热播(引题)“老干部”靳东人到中年再创业(主题)今晚报讯(记者刘桂芳)都市职场情感剧《纵有疾
2023-01-03 15:43
原标题:何冰自导自演新剧《代价》上演北京晚报讯(记者王润)继2018年首次执导话剧《陌生人》后,演员何冰再次担任戏剧导演,由他自导自演,
2023-01-03 15:37
原标题:北京人艺官宣开年大戏《正红旗下》北京晚报讯(记者李俐)日前,北京人艺官宣了2023开年大戏《正红旗下》,该剧由冯远征、闫锐导演,
2023-01-03 15:41
原标题:对上眼了!三星堆“神人”“神兽”成功“跨坑”合体这是考古学家用数字三维模型技术合成的文物图像。新华社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3-01-03 14:45
原标题:贵州黔西:民俗歌舞迎客来1月2日,游客在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和苗族同胞一起围着篝火跳舞。元旦假期,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
2023-01-03 14:50
原标题:作家王跃文立足“史笔为文”(引题)长篇小说《家山》出版(主题)今晚报讯(记者高丽)作家王跃文的新长篇《家山》日前由人民文学出
2023-01-03 14:41
原标题:买饰品迎新年1月2日,市民在河南省开封市年货批发市场购买新春饰品。随着春节临近,年货市场生意红火,人们开始置办各种年货,准备与
2023-01-03 14:33
原标题:2022年全国电影票房300亿元(引题)《长津湖之水门桥》获年度票房冠军(主题)今晚报讯(记者丁晓晨)202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以300 67
2023-01-03 14:55
原标题:灵渠,究竟是一条怎样的渠(主题)——来自“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报道(副题)光明日报记者计亚男开凿于秦始
2023-01-03 13:51
原标题:全市各大剧场实现应开尽开(引题)元旦假日全市线下营业性演出303场(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
2023-01-03 13:47
原标题:“蓝兔子”好不好看,不妨交给时间去评判作者:徐刚据2022年12月29日《成都商报》报道,兔年春节将至,近日在一张标价为1 20元的邮票
2023-01-03 13:33
原标题:手艺,让生活更美好(逐梦)王剑冰一山东,潍坊。走进杨家埠村一间敞亮的大屋,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么多的“蝴蝶”集
2023-01-03 13:33
原标题:在戏谑搞笑中拆解中年危机师文静1月1日,靳东、宋佳主演的开年都市剧《纵有疾风起》播出,“背叛”“复仇”“搞笑戏谑”等成为看点,
2023-01-03 13:45
原标题:中国电影2022:现实主义、类型化与问题意识张冲2022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约为286亿,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几位的有《长津湖之水门桥》《独
2023-01-03 10:41
原标题:中国戏剧2022:走出“讨好型人格”?闫小平在2022年很多个演出暂停的日子里,不少演职人员仍然在排练厅、剧场里孤独地蹬踏,没有全部
2023-01-03 10:41
原标题:李梅:只想做个真诚的演员牛嘉宇她凭借《酗酒者莫非》获得2018国际戏剧学院奖最佳配角奖,作品《第十二夜》获得1994年亚洲演剧祭舞台
2023-01-03 10:37
原标题:三年修缮重新开放记者带你探访北海漪澜堂→日前,北京北海漪澜堂古建筑群经过近三年的修缮及布展工作,全面对游客恢复开放。漪澜堂位
2023-01-03 10:52
原标题:湖北鄂州诗歌音乐节迎新年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邹明强通讯员矿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3年元旦,湖北省鄂州市诗歌音乐节上演,以文
2023-01-03 10:42
原标题:北京推动传承急需保护的非遗项目人民日报北京1月2日电 (记者潘俊强)记者从北京市文旅局获悉:近日,北京出台《北京市急需保护的非
2023-01-03 09:35
原标题:2022武汉双年展举办人民日报武汉1月2日电 (记者范昊天)近日,“艺以通衢——2022武汉双年展”在湖北武汉举办。285位中外艺术家及团
2023-01-03 09:54
原标题: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元旦恢复开放(引题)四大展览奉上文化盛宴(主题)北京日报记者王广燕1月1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
2023-01-03 09:42
原标题:四川博物院苏轼主题展受热捧(引题)赏东坡风采品蜀地胜韵(主题)刘裕国“这次展览特别用心,四川博物院值得表扬。”“今天真是赚大
2023-01-03 09:38
原标题:莞博三星堆特展惊艳亮相人民日报海外版电(黄翼)悠扬的古琴声仿佛从时空深处传来,光影变幻出三星堆青铜面具的图案,威严神秘的青铜
2023-01-03 09:50
原标题:博物馆在免票政策之下收入不减反增,这归功于文创产品的开发。数字技术的注入,使传统文化的发展逐步跃升为文创新经济产业(引题)博
2023-01-03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