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环球微速讯:同仁堂借“酒”消愁

时间:2022-12-24 17:54:52    来源:大雪财经    

文 | 食悟团队

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又盯上了新生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同仁堂公告称,拟与楚园春酒业、栖凤生态产业基金、京宜生物签署《投资协议》。同仁堂拟向京宜生物投资不超过1.9亿元,取得京宜生物51%的股权。

关于此笔投资的目的,同仁堂方面介绍称,将有助于补充公司药酒业务产能,并向食品酒业务延伸。

作为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享受了诸多时代赋予它的荣耀与称赞,也曾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遭遇磕绊。如今面临着主业的增长乏力,再提造酒旧梦,这张“秘方”的效力还剩下多少呢?

老中医的“酒”梦

根据最新公告,12月7日,同仁堂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同意公司与湖北楚园春酒业有限公司、远安县栖凤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下称“栖凤生态”)、京宜生物签署《投资协议》,同仁堂预计向京宜生物投资不超过1.9亿元,取得京宜生物51%股权。

百年老字号为何会盯上楚园春这个酒界“小透明”?

据“三峡晚报”此前报道,楚园春正积极打造健康白酒、保健酒等产品,其官方店铺内也上架有大容量装的配药酒,其关于“保健酒”的战略定位与同仁堂的目标不谋而合。

这一合作原因在同仁堂的公告中也得到了印证。同仁堂方面表示,京宜生物主营业务定位为生产、销售药酒、白酒、配制酒,未来将向公司供应白酒基酒、黄酒等战略资源。此次投资有助于补充同仁堂药酒业务产能,也有助于同仁堂向食品酒业务延伸,符合公司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回溯同仁堂供御酒的历史,有明确史实资料记载的有2种:一个是虎骨酒,另一个是如意长生酒。1764年,同仁堂第二次修订《同仁堂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时增加了虎骨酒,1993年,中国加入野生动物保护条约后,北京同仁堂将虎骨以豹骨代替,更名壮骨药酒。而在清宫内廷档案中对如意长生酒有如下记载:“光绪十三年九月十四日,总管连英奉旨由同仁堂传来如意长生药酒。”并详细记载了如意长生酒的来源、成分和配制方法。

事实上,在本次投资之前,同仁堂在药酒领域早已有布局。

1992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药酒厂便已成立,主要生产销售壮骨药酒等传统产品。此后同仁堂的国公酒、同仁御酒等多款产品也不时出现在财报中。同仁堂在2021年年报中指出,2022年公司的经营计划包括“规划好功能性食品酒系列营销推广”“稳定推进OTC核心品种的规模增长,实现药酒与食品酒双轮驱动”。目前,同仁堂主要以同仁御酒作为主打产品进行市场招商和推广,双支同仁御酒礼盒零售价为988元/500ml*2,另外一款产品叁伍零的零售价为1188元/500ml。

今年9月,南京同仁堂与南京弘景健康产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京中仁科健康产业发展中心(有限合伙)两家企业合资成立了南京同仁堂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除此之外,9月28日,还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同仁堂养生酒研发中心。同仁堂表示,该中心将借助科技创新研发,为同仁堂股份做强做大养生酒板块打下更加坚实的品质建设基础。未来,该中心计划开发比药酒口感更加绵柔的养生露酒。

不得不借酒消愁?

在中医领域,酒被认为是百药之长,贯穿了各朝各代的医学。在殷商时期,药酒叫鬯,到唐宋时期,药酒盛行并逐渐演变为宫廷御酒。在现代社会,虽然药酒的受众范围逐渐缩小,但对于药企来说,仍是一块诱惑巨大的蛋糕。

对于后劲不足的同仁堂来说,更需要在酒业务上寻求新增长点。

今年前三季度,同仁堂营收109亿元,同比仅增2.03%;净利润10.03亿元,同比增长9.01%。由于业绩低于市场预期,业绩公布的第二天,股价遭遇跌停。

再将时间线拉长,2019年-2021年,同仁堂分别营收132.77亿元、128.26亿元、146.0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6.56%、-3.40%、13.86%;净利润分别为9.85亿元、10.31亿元、12.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2%、4.67%、19.00%。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蜂蜜门”事件,是同仁堂十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增速下滑。

至于背后的原因,恐怕还是其核心产品的增长乏力。

对于中药企业来说,稀缺性才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目前国内中药保护品种中,一级保护级别仅有云南白药与片仔癀的产品,而同仁堂系仅有一款“百合更年安颗粒”进入2级保护目录,与同行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而同仁堂的当家产品,无论是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还是牛黄清心丸等,在市场上均有不少竞争者。比如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就有广誉远、南京同仁堂等企业与其竞争;六味地黄丸品类也有宛西制药、九芝堂、太极集团等瓜分市场份额。

更重要的是,历史原因造成市面上天津同仁堂、南京同仁堂、台湾同仁堂以及成都同仁堂等与北京同仁堂同名的商号泛滥,极易造成客户外流。同时,伴随着外部大环境的变化,中成药市场不断萎缩,同仁堂在消费市场不再受到往日的追捧。再加上让消费者难以区分,口碑的变化更是在消耗着这位老中医所剩不多的元气。

造酒在此时便成了同仁堂给自己开出的一剂新药方。

但不管是药酒、保健酒还是养生酒,虽然名目众多,但行业总体规模不大,天花板偏低,目前总体规模尚不到300亿元,也因此在行业统计中常常被归入“其他酒”。

另一方面,入局药酒门槛并不高,同仁堂能做到的,其他同行也能做到。更何况,保健酒领域仅劲酒一个品牌,就占去了大半壁的江山,剩下的份额还在不断被海南椰岛、张裕三鞭酒以及泸州老窖、五粮液等企业瓜分。即便是劲酒这样的头部品牌,也在不断试探酱酒领域突破发展,药酒的生意,真的不好做。

跨界专业户

着急找出路的同仁堂,现在显然想不了那么多。

近几年,伴随着新消费的兴起,同仁堂站在风口将钱撒了一把又一把。2020年,同仁堂“知嘛健康”在北京开了两家店,上下两层近500平方米,一楼卖咖啡,二楼看病买药。咖啡品类有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肉桂卡布奇诺等,咖啡32元,面包套餐16元,定价低于星巴克等同类产品价格。彼时,同仁堂计划未来一年知嘛健康要在北京布局300家门店,但两年时间过去了,同仁堂在北京的咖啡门店数量只有10多家,和最初的目标相去甚远。

今年,同仁堂与饮品公司合作,在杭州开出了一家名为“制茶司”的茶饮店,产品同样主打“养生”;同时,还在北京开了两家同仁堂粹和餐厅,主打药膳,菜品包括药膳大山楂丸、乌鸡白凤汤、桂杞三文鱼、鲜参肉汁帝王蟹等多种,人均消费在500元左右。

将所有品类试了个遍,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对于业绩增长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这其中折射出的,是同仁堂在管理方面的严重缺陷。

公开信息显示,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虽然相互有控股关系,但在管理层面,3家仍属于平级关系,且产业链未形成规模化协同效应,同时受制于国企制度约束,同仁堂酝酿了十几年的股权激励计划至今迟迟未能落地,这种僵化的体制对于任何一家公司带来的困扰都是致命的。而在营销渠道方面,早期依靠自然增长的被动营销导致产品出厂价混乱、窜货现象严重,而改革后的现款现货模式又打击到了渠道商进货的积极性。

现如今,对于这样一家百年老字号来说,同仁堂将大量的精力财力放在了其他业务上,试图通过“曲线救国”。诚然,入局新消费、造酒固然可以向资本讲出新的故事,尝试多元化发展也并非坏事。但归根结底,作为药企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药品研发,企业的根本矛盾不能解决,纷繁的药方开下去,又会有多少人真正愿意为这样一家失去核心价值的老药企买单呢?

标签: 北京同仁堂 同仁堂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