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永远相信深圳。
01
防疫中的“异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疫情初期,硬核这个词曾一度被用于形容那些彪悍的防疫手段。比如在交界的位置挖路、倾倒砂石。
为了不让疫情进入,不少地方在入村的唯一通道,加派专人值守。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身穿橙色羽绒服的大爷——口戴医用口罩,手握一把偃月刀,端坐于路中央的方桌之上,颇有震慑力。
这种防疫就像泥石流,无情且迅速。
诚然,种种“硬核”手段有效地阻止了病毒在本地的大规模传播。但这样做的副作用同样很明显,就像打了一套七伤拳。
一练七伤,七者皆伤。先伤己,后伤敌。
今年上半年,奥密克戎席卷全国,这种硬核防疫的七伤拳玩不下去了,从南到北,从小镇到城市,接二连三破防。
结果一直朴实低调的深圳,成了优等生——以快制快,跑赢奥密克戎,一切都写在了数据里。
后来,香港网民形容深圳的做法是“快、狠、准”。全民检测才是真正的,不是传闻检测,千万人口说做就做。
动员这么多人力,组织这么大规模人口进行核酸检测,更绝的是,几乎也是在一夜之间,很多写字楼和商业区的入口都出现了一台24小时核酸检测机。
郭德纲说过一句话:不是我优秀,全靠同行衬托。
但深圳在疫情中的表现,显然不是被同行对比得好,他是真的好。
每一次的应对速度和措施,都堪称教科书级别。
既有速度又有精准,既能控制疫情又能兼顾民生,深圳成了那个防疫中的“异类”。
02
深圳,重新定义“疫”种硬核
深圳防疫用张文宏的“瓷器店抓老鼠”来形容最合适不过,要开店,要抓老鼠,要保瓷器,谈何容易?
在大面积疫情管理之前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动员,甚至没有想好要做些什么,就像打翻了一个病毒库的大染缸后,没有收拾就直接关上染坊大门。
结果是,内部失序,人员流窜导致感染病例增加;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崩溃,又使得感染者无法得到及时确诊和治疗,反过来再次增加感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下半年开始,全国多地出现疫情,也呈现“多点、多源、多发”的状态,疫情防控呈现复杂性和艰巨性。
作为中国南大门之一的深圳,这一波疫情又如何呢?
毫不意外,深圳再次经受住了考验。
从10月31日的日增接近30例,到11月10日深圳公布最新疫情数字,新增4例,均在集中隔离观察人员中发现。
仅仅10天的时间,基本上宣示了深圳又一次在疫情防控作战中告捷。
疫情爆发三年,深圳是少有没经过大面积长时间封控管理过的城市,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1.以快制快,跑赢病毒,一般城市模仿不来。
更加“快速、精准、细致”地划分三区,科学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即时反应,迅速掐灭病毒扩散源头,想不赢都难。而且核酸检测点位设置十分人性化,几乎每个写字楼下都有固定核酸点,十分便捷。
部分核酸检测点甚至开到凌晨。
有的人白天打工,晚上化身志愿者。
有的人自掏腰包做移动厨房,支援防疫职员。
有的人深夜2、3点,还在运送核酸标本。
在这块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容纳了近2000万人口。
暂且不论深圳人口密度给防疫工作带来的困难,只是核酸检测这一项所要花费的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可想而知,这轻飘飘的一句常态化24小时免费检测,背后承载了多少的人力物力。
如此拼尽全力,是源于对一座城市的热爱,更是源于对正常生活的珍惜。
2.封控前不用疯狂囤菜,一般城市模仿不来。
有个北方的朋友从老家来深圳的时候,爸妈告诉她要屯米面、黄豆、盐,说万一国家顾不到,一点盐加黄豆可以撑很久,这些耐放。
没有经历过饥荒年代的她,振振有词地反驳:
除非我有个大粮仓,否则几天不用屯,长久饥荒屯那点不顶用。
到21年中,公司所在社区发现了几例,封锁整个社区,在社区外的员工居家办公。再到21年底,深圳陆续有确诊。
再到22年3月,深圳又一次经历疫情大考。
封控的前一晚,我打电话询问她的情况情况,她才知道要管控了,谁知她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回公司搬资料。
她什么都没囤,只囤了对深圳市政府的信任。事实证明,深圳也没有辜负她的这份信任。
盐田港没让货轮摆满南中国海,IT人也没有因为居家办公就突然瘫痪。
学校教育没有停下,孩子们都在家里上网课。
民生相关的服务更没停,物流、快递、外卖,商超,全都正常运转。
而在封闭区,一切也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物资供给就是一个看似不起眼,但关乎民生的事情。
深圳抗疫的难度在于,深圳人口密度高达8791人/平方公里,位列全国第一,甚至是排名第二的东莞两倍有余,上海则紧随东莞之后。
就在这么一块儿区域内,面对如此庞大的民生需求,还要尽可能避免病毒的扩散,这不单单是靠钱就能堆出来的。相关部门的统筹规划,民众的认可配合,都至关重要。
之前一个产妇急着住院,卫健委一句霸气的“电话发我”,被点赞上2万。不仅仅是“深圳卫健委”,深圳很多地方都体现了对民生的保障,以及人性化关怀的精神。
全城抢菜的时候,只有短暂的2小时左右缺货,9点多就看到大家不用抢的视频在流传了,缺货的app、超市都已经补上货品,正常供应。
有个别商店趁机涨价,被举报后迅速封店,后面再没听说有哄抬物价的行为,居家期间全市肉菜价格稳定。
针对未成年人救助的问题,深圳也根据国家规定,落实全流程、闭环式的政策设计,来避免因疫情等突发事件导致未成年人缺失监护。
深圳还是全国首个建立“宠物方舱”的城市,帮助免费托管隔离人员的“毛孩子”们。
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宠物已经在朝夕相处中逐渐成为大家的家人,是我们在城市一隅的精神寄托。
妥善处理被隔离人员的宠物,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情感温度。
3.大力补贴企业和个人,一般城市模仿不出来。
疫情对社会最大的冲击,其实是经济层面。
企业如果绝收了,员工那边就发不出工资,员工没有工资,一个家庭就岌岌可危了。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救企亦是救民。
针对今年疫情,深圳市政府出台相关纾困政策,对于不同企业,已经发放了好几轮防疫消杀补贴。
同时,在疫情对经济冲击力最大的时候,深圳及时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
30条硬核政策,行业领域包括千行百业,包括最高无偿支持500万,创业无偿补贴45万元,发5亿消费券、减免房租、缓缴或减免社保......
一个租户领到了政府的补贴,泪流满面。
这都是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
除了企业,封控区的普通民众也可以申请补贴。
从降租减租免租、财政直接拨款、贷款贴息到稳岗支持、防疫补贴。
开展如此大额的补贴,深圳稳的不单单是企业,不单单是经济预期,稳的是人心。
深圳优先考虑的永远是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其次才是如何控制病毒。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03
防疫中的深圳模式
刘慈欣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疫情持续了这么久,可能对于不少人来说,体感上只是觉得,生活中多了些不便。
但感染这个病毒是有概率会死人的。而且传播范围极广,传播速度极快。
今天的奥密克戎,R0值已经进化到18,比起目前已知传播力最强的病毒麻疹还高。
掉以轻心的代价很有可能就是你自己或者你身边的人感染上病毒,不说痊愈后有没有后遗症,生命只有一次,真的可以拿来赌吗?
我们和疫情之间的这场斗争,还得继续。
然而病毒在进化,人类的防疫模式也在进化。
深圳就是一个观察在疫情防控中如何兼顾防疫、民生与经济发展的绝佳窗口,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深圳模式”:
24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高风险人群抽检→发现阳性→相关区域快速封→网格化筛查→7天核酸一刀刀剔除→解封。
所以,面对疫情,最硬核、最负责的做法是:
在尽量不破坏大多数人基本权益的前提下,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将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
如果用比病毒破坏力更大的方式去防疫,那岂不是比病毒更坏?
深圳人至今仍清醒地记得:建市40年,从一座人口31万、GDP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渔村发展到如今,基础是什么?
是稳定的市场经济,以及基于深圳人践行市场经济并取得更大稳定,而给予更高决策者的信心和决心。倘若有心观察,历经抗疫这么久,不管是深圳人在评论区的留言,还是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相信”一词却成为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语。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府不断加强“优化调整措施”政策解读,最大限度引导群众理解支持。政府服务人民,人民相信政府。从“地铁变高铁”“天选打工人”的调侃,再到“人人做好自己,深圳一定可以”!
最大限度动员市民群众,市民群众也最大限度配合参与。测温、扫码、戴口罩、天使白、志愿红冲在一线,快递小哥奔忙不息,居民按捺住出门的脚步……没有二话,各个主体都在积极配合与行动,倾尽全力“做好自己”,为这座城市聚起“更快”的力量。现在,深圳用更加科学、高效又不乏温情的表现,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做“硬核”防疫;用实力诠释了“先行示范”,更用实际效果证明了“稳定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所以,深圳模式中最核心的要素并非防疫的手段,而是防疫的思想:抛弃傲慢,忠于现实;相信科学,人民至上。上有胆识担当,下有工作到位,上下政令既通;政府有能力,基层有执行,企业有配合,民众有意识。
断断续续精准防控了一段时间;发现效果确实不好之后才迅速转变思路;社会面新增平缓,发现有几个区没问题迅速解封。
反应及时的核酸检测、网格化筛查的刀刀剔除......深圳的措施一直随着疫情实际形势灵活调整,不存在盲目自信、固执己见。
你以为别人的成功是运气、是天赋,其实人家是赢在思维。
过去的40年里,深圳往往在一条条充满争议的路上,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抉择,为全国提供了改革开放的样板。
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相信正确的思维模式也将让深圳在这一次全人类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用正确的防疫模式迎来度过疫情的曙光。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甘肃“绣郎”穿针引线绣“敦煌”:千年刺绣技艺探传承新径中新社兰州11月13日电 夜幕降临,42岁的甘肃天水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武山刺
2022-11-14 05:46
原标题:短视频侵权难题如何解?法学专家从三方面支招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张素)未经许可剪辑影视剧的“剪刀手”“搬运工”频频出现,
2022-11-13 22:29
原标题:新主流电影崛起助推中国电影品质提升202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日前在厦门揭幕。影片《长津湖》获得最佳故事片
2022-11-13 18:29
原标题:展示书房文化的精神内涵故宫博物院“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线上展厅中的唐代白釉兔系罐(前)与白明陶瓷作品《线释水
2022-11-13 15:28
原标题:厦门借力“金鸡百花”打造影视产业新高地金鸡唱晓,影动鹭岛。11月10日,厦门迎来202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自2019年落户厦门以来,
2022-11-13 15:27
原标题:“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展览举办中工网讯日前,“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展览在香港文物探知馆举办。本次
2022-11-13 08:48
【艺评】原标题:愿星星点灯,点亮成长之路赵琛青春期不平静。近日,一则“初中生装满偶像周边离家出走”的新闻引发关注。据报道,初二的小敏
2022-11-13 06:45
原标题:美好人生在路上洪鸿长期伏案工作,腰椎、颈椎经常疼痛,一位从事保健医师工作的朋友得知我的状况后,建议说:“你何不做个‘走班族’,
2022-11-13 05:39
原标题:霜枫情寄远许华凌爱在深秋,又见枫红。远望中,景区入口处那一袭红裙是你吗?渐近中,那栈道长廊依栏俯身远眺、长发飘飞的是你吗?环
2022-11-13 05:33
原标题:都亭山的树覃太祥故乡都亭山的山岭似城墙傲立,林海茫茫,滴翠千里,十里杜鹃长廊更是美如画卷。都亭山最神奇的是水杉树,它穿越千万
2022-11-13 05:39
原标题:关岭红岩碑王金玉红岩碑,现名“红崖天书”,位于关岭城东赛甲山半山腰,距黄果树大瀑布约6千米,与关岭坝陵桥遥相辉应。红岩碑是黔中
2022-11-13 05:48
原标题:画手遭遇“原创证据”维权尴尬(主题)律师:可通过相关作品的底稿、原件等文件来证明(副题)北京青年报实习记者龙帅宏 记者宋霞一
2022-11-12 22:47
原标题:用汉字开启中华文化宝藏——2022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在台北开幕 新华社台北10月15日电(记者齐湘辉黄扬)2022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15
2022-11-12 15:40
原标题:“速食”式短视频追剧能长久吗【网聚青春的声音】随着短视频在视听领域的强势崛起,长期被视为视听娱乐方式代表的传统影视作品地位受
2022-11-12 15:36
原标题:直击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闽派影视”崛起中新网厦门11月12日电(记者林春茵)1907年,厦门中华茶园成为福建地区最早放映电影的场所
2022-11-12 15:47
原标题: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是中国最早的马车。精心打制的马车,可用于日常出行、田猎、礼仪、战争等,代表了中国3000年
2022-11-12 15:38
原标题:告别野蛮生长让剧本娱乐行业好玩又有益近年来,以密室逃脱、剧本杀为代表的沉浸式娱乐活动受到年轻人追捧。据央视财经报道,2019年全
2022-11-12 15:41
原标题:厦门借力“金鸡百花”打造中国影视产业新高地新华社厦门11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康淼、洪雁、付敏金鸡唱晓,影动鹭岛。11月10日,厦门迎
2022-11-12 09:48
原标题:火箭院举办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庆祝建院65周年中工网讯今年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建院65周年。11月11日,火箭院举行职工书画摄影作
2022-11-12 09:35
原标题:聋哑人舞者登台演“盲人音乐家”(主题)以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表演者王琦为原型的《梦的守望》首演(副题)北京晚报记者韩轩舞台上,
2022-11-12 08:25
原标题:《扫黑行动》今日全国上映致敬一线扫黑工作者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邓崎凡电影《扫黑行动》于11月11日全国上映。作为一部扫黑题材的电
2022-11-12 05:48
原标题:直击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戏曲影像化方兴未艾中新社厦门11月11日电(记者林春茵)“对海外闽籍乡亲来说,我们闽南语唱的高甲戏就是乡音
2022-11-12 05:37
原标题:扣人心弦的家族传奇,艾美奖提名纪录片续作《狐獴:王朝的崛起》开播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在一望无际的卡拉哈里沙漠上,生活着
2022-11-11 16:30
原标题:四大电商平台近五百家网上书店参与,图书销售超两千五百万元(引题)累计观看量近九百万人次!“云端新阅读”打开上海书展新入口(主
2022-11-11 15:44
原标题: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举办线上看片会,总导演张挺讲述创作初衷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11月10日,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举办线上
2022-11-11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