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初因为“海天官旗朋朋”的一则朋友而登上热搜的海天味业(603288),谁又能想到仅仅两个月之后再度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
“双标”事件的起因
(资料图片)
国庆假期间,本以为人们最为关注的是旅游、是消费,但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被网友贴上“海克斯科技”标签的海天味业,而起因却是一瓶出口国外的酱油。
近日多个抖音短视频账号爆料海天酱油在国内的产品含食品添加剂,而在日本售卖的海天酱油却零添加,质疑公司存在“双标”的行为。而海天味业回应称符合国家标准,随后“海天味业回应酱油添加剂争议”话题迅速成为了全民讨论的事件,并成为各大平台热点话题。
而关注最多的就是国内外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不同,加了添加剂的酱油是否更健康等问题,而按照网友所称,在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上没有添加剂,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天然原料,而在国内售卖的除了天然原料之外还有较多添加剂。
根据国内的海天产品的原料显示,多个产品中主要的添加剂为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其中前3种为增味剂,苯甲酸钠为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三氯蔗糖则为甜味剂。
海天味业官方微博回应称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海天味业表示,“我们不仅有畅销多年的金标生抽、草菇老抽等经典产品,也有好吃不贵的0添加系列、有机酱油系列等满足不同消费者偏好的创新产品”。
然而,海天味业的回应并未由此减少对网友对公司产品的不满,事件也随之发酵。而财闻网不完全统计发现,海天的产品近期在京东等官方电商平台也都是“零添加”的产品宣传,而公司相关的直播产品也都是以“零添加”为主。
食品升级已迫在眉睫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显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据了解,目前各类食品添加剂数量两千多种,用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防腐等。而在食品生产中,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到底行不行。如果不行,日本、欧美等国外市场的酱油为何是零添加。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
目前,众多食品企业对国内国际市场实行“双标”,而随着国内消费的转型升级,国内消费者对食品等消费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食品和其它产品的品质上已经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体达到了相同的水平。
食品问题就是民生问题。财闻网认为,食品企业应当快速升级产品品质,只有把所有的销售商品都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才能正在意义上成为行业领导者。
海天味业的“瓶颈”
公开资料显示,海天味业成立于2000年,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民国时期的佛山古酱园(海天酱园)。1994年底,海天把原来单一的国有经济重组为职工个人出资和国家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由此海天味业驶上发展的快车道,并快速成长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的龙头老大。、
2014年,海天味业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21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250.04亿元,同比增长9.71%,归母净利润66.71亿元,同比增长4.18%。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均降至10%以内,这也是上市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
2022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经营业绩没有好转,实现营收135.32亿元,同比增长9.73%;归母净利润33.93亿元,同比增长1.21%。虽然整体保持着增长态势,但是净利润增速却创下上市以来新低。
目前,酱油、耗油、调味酱三大单品业务是公司主要业绩来源,其中酱油为主,不过近年来酱油的增长势头也逐渐减弱。2018年至2021年,酱油收入从102.36亿元增至141.88亿元,不过增速从15.85%降至8.78%。酱油的毛利率也从2018年的50.55%降至2021年的42.91%,面临较大销售压力。
近年,海天味业销售渠道也在作出变化,今年上半年,线上销售营收5.36亿元,同比增长113.30%,但和线下渠道营收的121.52亿元相比,线上营收的比重也仅占总营收比重的4.23%。然而,公司在加大线上渠道的投入后,营业成本也随之大幅增长,上半年增加134.71%,比营业收入的增速还要高,线上渠道开拓并不顺利。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参与编纂《香港志》是我的荣幸”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冯学知《香港志》首册《总述·大事记》英文版日前在香港礼宾府举行出版典礼。作
2022-10-08 09:38
原标题:中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10月7日电(记者王浩)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浙江省松阳
2022-10-08 09:40
原标题:澳门艺术博物馆藏品首次亮相故宫博物院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电 据中新社报道,由故宫博物院与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合办的“阅世遗情—
2022-10-08 08:38
原标题:江河奔腾看中国丨游古韵通州赏运河文化大运河全线文化遗存丰富,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逐步推进,沿线各地依托文化遗产,多点联
2022-10-08 05:47
新华全媒+原标题:主旋律电影持续领跑国庆档市场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主旋律电影在全国电影院线持续热映,截至10月7日15时,猫眼实时票房数据显
2022-10-08 05:39
原标题: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新一批故宫博物院文物新华社香港10月7日电(记者黄茜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7日宣布,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第二批
2022-10-08 05:26
原标题:澳门首部沉浸式爱国主义戏剧首演人民日报澳门10月6日电 (记者富子梅)澳门首部与世界遗产结合的沉浸式爱国主义戏剧《郑家夜宴》,
2022-10-07 08:37
原标题:江西武宁发现恐龙蛋化石距今约7000万年10月5日下午,江西九江市武宁县罗坪镇关山村渡溪一工地挖出三枚疑似恐龙蛋化石,一枚化石露出大
2022-10-07 07:24
原标题:为优秀传统文化找到正确“打开方式”在山水画卷中徜徉,以歌声寄出秋日乡思;演绎采菊、晒菊、酿酒过程,以曼妙舞姿展现东方美学;以
2022-10-07 07:47
原标题:展现民族手艺,深山集市开进北京园博园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赖志凯10月4日,作为让上万名绣娘走出大山、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市场化平
2022-10-07 05:48
原标题:我国科学家实现百公里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记者张泉)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
2022-10-06 15:39
原标题:“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武汉开幕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张翀通讯员李宗荟聂智园曾博文国庆期间,湖北省博物馆以一场“尚意千载—
2022-10-06 15:28
原标题:中国歌剧舞剧院音乐诗剧《大河》在京上演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中国歌剧舞剧院音乐诗剧《大河》(交响乐版)5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
2022-10-06 08:27
原标题:科普:为第二次量子革命奠定基础(主题)——解读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副题)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冯玉婧)以量子计算和量子通
2022-10-05 15:42
原标题:【网络中国节•重阳】动画视频|一键解锁“重阳节”的正确打开方式冉冉秋光,佳节又重阳。重阳节自古便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被赋予
2022-10-05 09:42
原标题: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
2022-10-05 08:42
原标题:重阳节送别83岁作家张秋生《小巴掌童话》温暖几代读者上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闻出版事业家张秋生,10月4日凌晨在上海病逝,享年83岁
2022-10-05 05:43
原标题:开幕三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受热捧新华社香港10月3日电新华社记者黄茜恬林宁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7月3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掀起一
2022-10-04 15:29
原标题:科普:现代人与已灭绝古人类有何差异——解读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记者张莹)人类起源和进化一直是古生物
2022-10-04 15:37
原标题:200余台好戏大戏装点节日舞台北京日报讯(记者李俐)今年国庆假期和重阳佳节交集,首都文艺舞台以“大戏看北京”为主线,抒爱国情怀、
2022-10-04 15:37
原标题:今又重阳,这些小知识请查收→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欢聚庆贺,祈福家中老人健康长寿。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老人节”?它
2022-10-04 15:41
原标题:《万里归途》领跑国庆档(引题) 主旋律影片备受观众青睐(主题)北京晚报记者袁云儿今年国庆档上映的四部主旋律新片从微观着眼,讲
2022-10-03 19:47
原标题:“坊间对话”第12期黄盈、李宝群等人参与探讨(引题) 经典小说改编话剧尊重原著还是大胆创新?(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郭佳 文艺
2022-10-03 15:32
原标题:出道十周年之际推出纪念专辑(引题) 袁娅维:音乐让我过得很鲜活(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 寿鹏寰在出道十周年之际,曾在《中国好
2022-10-03 15:41
原标题:古代经典的“超文本”阅读法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古代经典导读课程,中小学也将更多的经
2022-10-03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