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每日观点:融资“很猛”的滴普科技,可别在内部管理上翻了车

时间:2022-07-13 17:48:30    来源:大雪财经    

近日,一直在融资市场颇受青睐的“准独角兽”公司滴普科技完成了向“独角兽”的跨越,因为它完成了最新一轮1.1亿元的B+轮融资。

据悉,滴普科技的本轮融资由中航产融领投,按照相关媒体的表述,这一次融资代表着滴普科技“成长为新一代湖仓一体数据智能基础软件领域独角兽”。

不过,虽然滴普科技在整体相对不太好的市场大环境中获得新一轮融资是个好消息,但相比于上一轮融资来说,其融资额还是有着明显差距的。


(相关资料图)

2021年8月,滴普科技获得了由兴业资管、国泰君安、交银国际等投资的1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也达到了10亿美元。

从1亿美元到1.1亿人民币,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凸显了像滴普科技这样的明星创业公司日子过得也不容易。那么,它能否借助这一次与国资背景股东的进一步合作,实现战略、产品、技术、服务的升级呢?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所有人都感慨滴普科技融资能力依旧“很猛”的同时,关于公司内部管理“乌烟瘴气”的传闻却在网络世界不断发散开来。外包、裁员、管理混乱、等级森严、“后宫”传闻…身处从创业公司向独角兽公司转变的时间节点,滴普科技显然也还需点亮更多的技能点。

1

四年成独角兽,滴普科技飞速成长

根据相关介绍显示,滴普科技是一家企业级全场景数据智能服务商,它致力于打造基于AI的企业中台,把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AI中台在企业内部全场景打通,提供智能营销、智慧供应链和智能制造等解决方案。

滴普科技创立于2018年,它在当年就获得了初心资本、IDG资本投资的15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投资,估值达到3000万;此后在2019年到2022年期间,滴普科技连续获得多轮融资,股东名单里包含了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国资背景股东,也有BAI资本、高瓴资本这样的互联网明星资本,融资进程可谓非常顺利。

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它已经成长为一家独角兽公司,这种发展速度显然很难不让人关注。

目前,滴普科技旗下已经有DataFacts数据智能服务产品平台、FastData云原生多模实时数仓产品、OpenKube云原生技术产品体系、Deepexi DXP企业数字化场景落地产品体系等大量产品线,在技术专利、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层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截至目前,滴普科技的客户已经包含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商业流通、金融科技等行业的两百多家企业,客户名单包含百丽国际、重庆机电、科伦药业、长安新能源、纳爱斯集团、新华联、广州城投、九洲电器、OPPO、VIVO等,未来增长潜力不容小觑。

按照公司规划,滴普科技在以后一段时间的发展重心是以实时湖仓平台 FastData作为核心产品方向,同时在Data+AI 数据智能基础设施、Cloud First服务能力构建、DEEPNOVA技术社区建设等维度发力,推动数据智能领域的探索与发展。

2

内部管理频遭质疑,修炼内功刻不容缓

全球数据库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会,这让像滴普科技这样的企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技术、服务方向。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滴普科技推出的湖仓一体架构应该会为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潜力,这点应该是众多资本青睐滴普科技的重要原因。

不过,作为一家年轻的、聚焦技术的公司,滴普科技内部却似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单纯”,这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

最近在网络上,关于滴普科技内部管理混乱的帖子、评论开始频繁现身,考虑到各种吐槽都说的有模有样,这很容易让人对公司的内部管理情况产生质疑。

比如在知乎上,有一篇题为“广州第四大坑之滴普科技”的帖子引发了不少关注,在这篇帖子中,作者对滴普科技的评价可谓相当犀利。

“每轮融资后的动作,都是快速招聘几百人后,然后把老旧项目外包出去,两个月内就会把旧项目/产品的人PUA走或者裁掉”、“恶心管理”、“后宫团”、“官大一级需要无条件服从”…考虑到其中有些措辞稍显严厉,且客观与否还需验证,我们在此就不作过多延展了。

不过,关于滴普科技公司内部管理的一些方面的确是存在着数量比较多的非议。

很多人在评价这家公司的时候,都会直言这是一家融资比较“猛”的公司,但作为一家创业型公司还存在不少例如管理不成熟、流程不完善的地方,关于其“不断调整架构,裁人招人再裁人”的内部招聘模式也招致了不少人的“现身说法”。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家创业型明星企业,我们并不是接受不了它身上存在着一些小瑕疵,只是到底是瑕不掩瑜还是内部真的乌烟瘴气,这就需要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了。

从第三方的角度来说,当这样一家还未形成大众影响力、却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拥有不俗影响力的公司被传出大量事关内部管理混乱的传闻时,这已然对公司的未来形成了一种潜在的破坏力。

未来,滴普科技除了在聚焦技术、产品、融资之外,也应当随着自身步入独角兽行列而强化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了。

公司在融资层面很猛的表现的确得到了公认,可一定要小心别在内部管理上“翻了车”,过往很多科技、互联网大厂的翻车经验表明了,公司在扩张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资本与业务,也不能小看任何一个潜在问题,否则可能会给公司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问题。

内容来源:于见专栏

作者:于斌

标签: 公司内部 乌烟瘴气 创业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