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每日速读!扭亏为盈的百信银行,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时间:2022-06-30 05:27:27    来源:每日财报    

在防范不良贷款风险下,确保业绩稳定增长是当务之急。

文/每日财报 栗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背靠中信银行、百度两座大山,百信银行依旧“四年三亏”,业绩确实不算出彩。

相对同一赛道而言,不少优秀的竞争者用实际行动为百信银行展示了业绩改善方向:发力大零售业务、创新改革走差异化路线、深耕互联网金融等等。但残酷的是,在这场互联网银行激烈厮杀的血战中,拥有优秀基因的百信银行已落后太多。

近期,百信银行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数据。数据显示,该行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18亿元,净利润1.58亿元,为去年全年总利润的60%。截至2022年3月末,百信银行贷款总额646.74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9.9亿元,不良贷款率1.53%。

今年一季度,百信银行信用资产减值损失高达4.5亿元,占当期营收的49%,占当期营业总支出的63%。

前两年,百信银行大肆扩张个人消费贷业务,由此也产生外界对其不良贷款核销产生的担忧。近两年,百信银行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但似乎并不一定能产生有意义的结果。客观而言,百信银行的业绩虽然今年一季度向好,但仍存较多不确定。

基因与业绩成反比

2017年11月,由中信银行和百度联合发起设立的百信银行正式开业,其战略定位是为百姓理财,为大众融资,依托智能科技,发展普惠金融。

百信银行业绩数据显示,2017-2021年,营收分别为0.3亿元、12.95亿元、23.73亿元、17.23亿元和29.98亿元。

净利方面,百信银行2017年净亏损2.93亿元,2018年净亏损4.84亿元,2019年有所盈利,但净利润仅为0.20亿元。后2020年再度亏损,净亏损为3.88亿元。虽然,2021年百信银行赚了2.63亿,但成立5年以来,百信银行已合计亏损了8.8亿。

对于2020年的再度亏损,百信银行的解释是“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加大了拨备计提;另外响应国家号召,支持稳企业保就业,贷款价格主动下调”导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9家民营银行净利润合计为136.32亿元,平均值为7.17亿元。百信银行净利2.63亿元,显然远低于平均水平。

而横向与同行对比,百信银行的盈利能力更是逊色不少。同赛道的微众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净利润为68.84亿元,同比增长38.87%;网商银行净利润为20.9亿元,同比增长62.52%。

可见,在同类型可比银行中,百信银行的业绩处于靠后地位。

不良贷款核销上升

目前,百信银行的业务覆盖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汽车金融、小微金融等,且陆续发布了好会花、钱包Plus、百票贴等数字金融产品。

显然,百信银行的主要贷款业务并不是小微企业贷款和公司贷款,而是个人消费贷。就其公布的数据而言,2020年企业贷款余额约20亿元,而个人消费贷款就高达396亿元,为企业贷款的近20倍。

百信银行表示,其一直聚焦自营消费信贷,还推出了面向年轻个人用户的信贷服务品牌“好会花”,以致2020年自营消费信贷累计放款较2019年增长12倍,新增信用用户较2019年增长45倍。

由此也不难解释,在2020年整体信贷环境下行背景下,百信银行过快大规模扩张,势必会助推其坏账水平不断攀升。百信银行在2020年高达8.03亿元不良贷款和14.92亿元逾期贷款数据,就是其资产质量表现欠佳的佐证。

然而,更值得惊讶的是,本该“降降火”的个人消费贷业务,百信银行在2021年继续选择扩张。2021年财报显示,其个人消费贷款从2020年的396亿元,激增到约532亿元,同比增长34.34%。

这便意味着,百信银行个人消费贷业务会产生高居不下的逾期贷款,势必导致其产生信用风险,从而导致资本充足率承压大,影响盈利能力,产生恶性循环。

事实上,关注近几年百信银行不良贷款进行核销与清收,处于低位徘徊的数据正好吻合了这一点。

根据联合资信评级报告数据显示,百信银行2019年对不良贷款进行核销与清收,规模分别为10.07亿元与0.74亿元;2020年与2021年核销规模分别为11.44亿元与11.55亿元,现金清收规模分别为0.24亿元与0.18亿元。

金融科技投入或“偏离”

作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业务模式创新,国内互联网银行发展已进入深水期,在业务经营范围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差异化竞争是关键,而这时候赋能银行金融科技正好是转型契机。

百信银行近几年也逐渐加大了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百信银行科技投入占比超过50%,科技人才占比超过60%。

不可否认,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的确有利于银行业形成自身差异化,在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从而占有一席之地。

但百信银行的着力点似乎在偏离。去年11月,百信银行发行了国内银行业首次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通证,数字资产俗称数字藏品)。12月末,百信银行又推出了虚拟数字员工(虚拟品牌官AIYA),推出了业内首个数字资产的管理平台(百信银行小鲸喜微信小程序),面向金融机构提供数字资产发行和流通等服务。

从元宇宙出发,在数字经济着眼,未来银行虽然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实现起来仍较困难。就现阶段而言,元宇宙的发展仍停留在初期阶段,从概念升级,到产业链完善、商业化成熟,从软硬件协同到生态培育,对于百信银行来讲,这些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未必能产生结果的金融科技投入项目。

以ALL in元宇宙的Meta为例,其元宇宙业务在2021年亏损超100亿美元,影响了Meta整体的盈利能力。今年第一季度,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0.15%达6.95亿美元,而经营亏损达到29.60亿美元。可见,元宇宙之路困难重重。目前百信银行也是国内最积极投身元宇宙的银行。

因此,过分蹭元宇宙科技热度,来展现自身金融科技实力,对百信银行而言仍需要慎之又慎。相比而言,在防范不良贷款风险下,确保业绩稳定增长怕是当务之急。

标签: 不良贷款 同比增长 个人消费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