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李鬼还是李逵?起底“贵酒”商标之争

时间:2022-06-11 05:47:22    来源:大雪财经    

近日,备受行业关注的“贵酒商标侵权案”迎来最新进展。

5月31日晚间,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岩石股份(600696))发布公告,针对贵州贵酒诉其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一案,江苏高院认为,南京中院一审认定基本事实不清,发回重审。这意味着两家“贵酒”公司的商标侵权官司仍将持续下去。

那么,江苏高院为何发回重审?两家“贵酒”的争端因何而起?到底是谁侵了谁的权呢?

上海贵酒“黑历史”

贵州是名副其实的酱酒之乡,除了茅台,还有郎酒、习酒、董酒、国台酒、钓鱼台等白酒品牌。

始建于1950年的贵州贵酒是贵州重点酿酒企业,1989年经工商登记为贵阳酒厂(国营),2009年全面改制并更名为“贵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贵州地区含有“贵”字号的上百家企业之一,贵州贵酒并没有特别出众,反而一度因为经营状况差,于2010年至2016年三次转让实际经营权,最终于2016年,被洋河股份全资收购。2019年8月,更名为“贵酒集团有限公司”。

说到岩石股份,那故事就有一箩筐。

岩石股份算是A股上市公司的“元老”,其在1993年12月就已经上市,但是之后屡经更迭,老板换了一茬又一茬,其证券简称曾分别叫过福建豪盛、利嘉股份、多伦股份、匹凸匹等等。

而匹凸匹是公司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个时代。2015年5月在当时的实控人鲜言的操纵下,公司为了蹭当时最为时髦的的互联网金融概念,竟然把公司简称改为“匹凸匹”,让资本市场无不侧目。

但是到2017年,鲜言就因操纵股价等违法行为被罚34.7亿,2年后又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眼看“匹凸匹”这个名字已沦为A股笑柄,公司又将证券简称改为岩石股份。

鲜言时代落幕后,岩石股份又落入了鲜言的老同学——河南富豪韩宏伟父子控制的“海银系”手中。

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韩宏伟、韩啸父子控制下的五牛基金通过二级市场和增资协议获得匹凸匹18.82%股权,1989年出生的韩啸成为董事长。此后他们通过持续的增持、要约收购、股权回购等方式,到2019年8月对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已经超过50%,拿下绝对控股权。

2019年5月,韩啸又通过旗下另一家公司上海存硕实业进行要约收购,以“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取代五牛基金(仍为一致行动人)成为岩石股份新控股股东。

资料显示,“海银系”是以豫商集团、海银财富、五牛基金以及上海银领金融为核心,旗下控制的公司达数百家,涵盖私募、财富管理、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互金平台等金融细分领域,个中关系盘根错节。

从这些乱七八糟的业务就能看出,这个老板难道比鲜言更靠谱?不仅如此,这家所谓的控股公司还一大堆不光彩的“前科”。

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10月,豫商集团针对东方银星(600753)的控制权争夺战中,曾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罪被重庆公安局立案调查,并被河南证监局出局监管函。

2015年,韩宏伟控制的海银财富、豫商集团违规交易东方银星股票被上海证监局出发,其中海银财富被罚没近500万,韩宏伟被给予警告,并被罚款5万。

而在收购匹凸匹的过程中,“海银系”少掌门韩啸的好友张绍波还因巨额内幕交易被上海证监局罚没超过一亿。

岩石股份的“饮酒史”

海银系最早涉足白酒是在2018年,当时酱酒热方兴未艾,他们在2018年1月收购了贵州仁怀市酒坊酒业有限公司,后成立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

2019年8月,控股股东贵酒发展在贵州茅台镇收购了贵州仁怀高酱酒业有限公司52%,而高酱酒业当时还只是一家代工酒企,这部分资产在2021年3月被无偿捐赠给了上市公司岩石股份。

大约2019年11月前后,控股股东上海存硕实业在更名上海贵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从而首次拥有“贵酒”字号。

2019年12月,岩石股份收购了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85%的股权,首次涉足白酒行业。但是贵酒云只是一家白酒电商销售平台,并没有白酒生产和自有白酒品牌。同时公司注册成立另一家主营销售的上海军酒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3日,上市公司全称由“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同期,贵酒云全资持有的“上海禾木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

2020年4月,岩石股份又从天音控股手中收购了江西章贡酒业和长江实业各95%股权。

此后,海银集团一度宣布拟用5年时间在遵义投资500亿元打造集现代化、智能化、酒旅一体化的10万吨酱香型白酒产业园;同时将并购数家遵义白酒产业,并购总产能将达5万吨。

以上就是海银系和岩石股份涉足白酒行业的大致脉络,很明显,他们进入白酒行业是从2018年开始,从公开报道看,“海银系”在2018年曾在贵州遵义的座谈会上夸下海口,将在白酒行业押下重注。五年内,要在贵州投资500亿元来打造10万吨酱香型白酒产业园。然而至今这一计划没有下文。

两家贵酒的“恩怨史”

事实上,自2019年12月3日,岩石股份更名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之后,贵州贵酒就开始了维权之路。12 月23 日,贵州贵酒以侵害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上海贵酒等三家公司,要求其变更企业名称、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有媒体统计,贵州贵酒分别以侵害商标纠纷和其他不正当竞争为由,先后10次将岩石股份告上法庭。

2021年8月,南京中院一审认为,岩石股份的关联公司贵州贵酿、上海贵酒销售公司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但现有证据并不能证明上海贵酒(岩石股份)实际参与经营并与上述两公司共同实施了被控商标侵权行为。一审同时认为,岩石股份等三被告使用“贵酒”或“贵酿”字号的行为不会造成相关公众误认,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最终一审判决,贵州贵酿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害原告贵州贵酒相关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万元;上海贵酒销售公司承担20万元连带赔偿责任。

一审判决之后,双方均提出上诉。

但是对于这个结果,原被告双方均不服判决提出了上诉。

贵州贵酒表示,上海贵酒(岩石股份)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有义务也有能力避让他人在先权利,其多次更名误导投资者有目共睹,上海贵酒不能看到别人字号好就强取豪夺。

上海贵酒辩称,“贵”和“贵酒”字号不属于贵州贵酒所特有,在贵州省存在大量字号包含“贵”的企业。

贵州贵酒认为,上市公司通过子公司买断关联方贵州贵酿生产的侵权产品,是明知并且是受益方,还将销售收入装入上市公司报表。并且上海贵酒通过复杂的股权设计,关联交易,躲开了法律上直接侵权认定,一审法院没有判令上海贵酒承担侵权责任,无法令人信服。

5月31日晚间,岩石股份发布公告,贵州贵酒诉其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一案有新进展,江苏省高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发回南京市中院重审。

这意味着,贵州贵酒与上海贵酒这场长达两年半之久的商标纠纷还将持续。

“贵酒”之争谁之错?

那么,“贵”和“贵酒”这样与地域名字有结合的字词,是否可以为一家企业独有?

“贵”是贵州省的简称,在贵州省存在大量字号包括贵的企业,贵州省酒类生产企业中名称包含“贵”字号的有上百家,其中很多注册时间早于贵州贵酒。

事实上,“贵酒”商标一直非贵州贵酒所专属。2020年12月8日,贵州贵酒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贵酒”在酒类行业的商标,2021年5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商标网显示该商标被驳回。

深水财经社从中国商标网上查询到,2005年4月20日,自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五星酒厂申请商标“贵酒坊”以来,包括贵州贵酒在内目前已成功具有商标专有权而又含“贵酒”二字的商标超500件。如贵州当地的“传奇贵酒”、“共享贵酒 ”等,江苏的“贵酒赢”、“贵酒樽”“贵酒道”等。另外,在贵州省包含“贵酒”字号的酒企就有贵酒集团王酒业、贵酒集团之星酒业等。

有法律人士分析,法院认定某件知名商品,会从该商品的销售时间、销售区域、销售额和销售对象,以及进行宣传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域范围,作为知名商品受保护的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贵州贵酒所举证据不足以证明“贵 ”酒是知名商品。

“上海贵酒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尽管此事在法理上或许存在争议,在情理上争议却不大。”河南食品产业专家贾洪海曾这样评价。

从建厂时间来看,1950年建厂的贵州贵酒甚至比茅台还早1年,而2019年才更名的“上海贵酒”只是一个“新贵”。

尽管上海贵酒自称其生产中心坐落于酱香核心产区茅台镇,但并未披露相关生产基地的具体情况。甚至在此前回复证监会的问询函时,坦承无白酒生产基地,系贴牌销售,实际生产商主要为高酱酒业。

来源:上海贵酒关于回复上交所问询函公告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贵酒更像是一家迎合资本炒作的“皮包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贵”字商标纠纷一事,上交所分别是2021年8月18日、8月28日和9月4日,连续3次发函问询上海贵酒,这在白酒板块中极为罕见。

上交所要求上海贵酒说明,公司名称和主营产品中含“贵”和“贵酒”字样的主要考虑及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同时,针对确立白酒销售主业,并改名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追问是否存在利用相关字号误导投资者情形?

来源:上海贵酒关于收到上交所问询函公告

钛媒体APP援引先风知识产权管理集团运营总监朱坤表示,企业名称跟商标权冲突后,重新分配权力的裁决中,法院一般会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市场格局稳定,就保持既有市场格局;二是名气小的,让给名气大的;三是后来者让给先来者;四是恶意的让给善意的。但以上几点不互斥,法院会综合考虑。

截至目前,岩石股份旗下的白酒生产企业就是高酱酒业和章贡酒业。而且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无论是控股股东海银系及后续的贵酒发展,或者是上市公司成立的白酒子公司,其公司中的“贵酒”字号和产品中的“贵”字商标,都是在贵州贵酒之后,甚至有些产品的酒水都不是贵州所产。

虽然从法律上讲,这些商标是否的确存在侵权有所争议,但是从情理上来说,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并不是当地小酒企,还能这么明目张胆的打擦边球,实在是为人不齿。

内容来源:深水财经社

标签: 上市公司 不正当竞争 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