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点击贷款即被层层推荐 野蛮导流何时休?

时间:2022-03-14 08:13:59    来源:北京商报    

“点个贷款,为何要注册这么多平台?”“我就是在平台点了下协议,怎么遭一堆营销电话骚扰”……你在寻求网贷的过程中,是不是也遇到过各种问题?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在一次贷款测试中就碰到了类似问题:在互联网平台的广告主上点击一个贷款广告,却被层层导流注册数个平台,仅申请一个贷款产品,但事后却接到了十余个信贷中介营销电话。缘何屡有导流平台脚踩红线?后续这一顽疾又该如何整治?

亲测:一直在注册什么时候是个头

“恭喜您获得最高100万,放款快额度高,有社保公积金就能贷最高100万。”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在乘坐顺风车后,嘀嗒平台发来了这条广告信息,记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嘀嗒平台“我的钱包”中,点击“借钱”一栏便进入了一个贷款平台,该平台称信贷服务是由正规持牌机构联合提供,根据披露,持牌机构包括百信银行、盛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等。

其中,记者在该平台点击进入了一个号称“用户专享额度20万”的借款广告页面,从操作流程来看,需要输入手机号,并同意相关《用户服务协议》《隐私保护政策》《信息授权协议》。从协议来看,该平台是由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实体运营,主要向用户提供借款相关信息服务。

紧接着,记者再一次同意了相关协议,并进一步输入了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不过,该贷款页面再一次跳转至一个名为“爱分期”的贷款页面,其号称有4万元预估授信额度,参考年化利率36%。

本以为可以直接申请额度,但没想到,领取该额度的同时,同样需要点击同意爱分期注册协议和用户隐私协议。该隐私协议中提到,平台会将用户姓名、身份证、信用情况、房产车产、社保公积金等个人信息与其他合作方进行信息共享。

你以为这就完了?并不然。要激活额度还需进一步填写所在城市、贷款额度、月收入、工资发放、信用情况、社保公积金等信息,且该平台称,平台仅是“移动金融智选平台,本身不从事放贷业务,展示的贷款产品将由合作的第三方机构或信贷经理提供”。也就是说,这一贷款申请将再次推送至其他平台。

“我光手机号就填了好几次,协议也点了一个又一个,就为了贷个款,这一层接一层的,啥时候才是个头?”无独有偶,除了北京商报记者亲测案例外,还有消费者也反映,在一互联网平台准备贷款,但却被层层导流至十余个贷款平台,而点击其中一个贷款平台后,又被一步步导流下载了其他贷款App,注册登录后,结果发现还是贷款导流平台。

针对贷款业务层层导流这一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向嘀嗒平台进行采访,后者回应称,从点击广告后离开嘀嗒平台,直到“爱分期”的贷款页面,实际路径涉及九次点击及多次用户信息授权行为,需强调的是,在九次点击中的第三次开始,相关页面就已脱离嘀嗒平台开始进行。此外,该贷款平台仅是在嘀嗒 App里投放广告的广告主。嘀嗒出行不是借贷平台运营商,仅向广告主提供广告服务,履行相关义务。

3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再次登录嘀嗒平台发现,相应贷款广告已进行了下架处理。嘀嗒方面再次回应称,“用户专享额度 20 万”相关广告版块并不是在嘀嗒平台投放的广告主。

导流:层层推荐多个环节存隐忧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贷款平台导流乱象并不少见。

之前就有不少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馈,其在网贷平台的推荐下,通过弹窗链接下载了一消费助贷平台,但同样被一步接一步地导流至各种现金贷App,但点到最后一步才发现,这种野蛮导流下的贷款平台隐忧不断,一般利息畸高、贷款信息披露不明,霸王式违规获取个人信息,甚至一填贷款信息就被强制扣会员费、手续费等……

另外,北京商报记者在多次调查中发现,至今仍有不少贷款App不能在苹果或安卓应用商店搜索下载,而是要“寄生”在一些互联网平台或助贷平台,通过后者的导流推荐或以特定链接的方式才能下载。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种助贷目标主要是两类,主要是信用不达标贷不到款或者没贷过款的用户,大多数目标群体属于前者。在他看来,如今互联网在获取用户流量方面较有优势,但当前助贷平台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导流信息不透明,存在误导诱导等问题,另外,助贷导流平台若忽视用户信息,比如参与了助贷之后用户个人信息被转售,这也是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犯罪。

“这种层层导流的方式,并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进行规范或者约束,这也是目前行业野蛮生长的主要原因。”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一语中的,目前,一些互联网平台主营业务增长缓慢,为了融资或者维持股价,完成业绩增长目标,从而开展贷款导流业务,但是在具体展业过程中,为了尽快获取收入,而忽略用户体验甚至触犯监管红线。

王诗强进一步指出,从目前市场上层层导流的业务现状来看,一是涉嫌虚假宣传,在还未进行信用评估前,给用户展示高额信贷额度、较低贷款利率,但是在客户实际申请时,额度较低甚至被拒;其次是宣传页面利率较低,实际放款时,收取各类砍头息,综合融资成本较高;最后是,一些导流平台并没有牌照,但却收集客户信用信息,并将信息分享给第三方,涉嫌从事个人征信业务。

治理:将互联网导流平台纳入监管

可喜的是,针对市场乱象,2021年底,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就为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产品网络营销业务做了规范。

其中提到,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为金融机构提供网络空间经营场所,应当建立准入管理机制,对入驻金融机构从资质资格、业务合规、社会声誉等方面进行评估;建立经营行为监测机制,发现非法金融活动,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线索移交金融管理部门。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指出,针对市场层层导流的问题,后续应当穿透业务后关注资金来源,如果是持牌金融机构,应当按照监管规范建立准入管理机制,而不是放纵其侵害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如果没有明确的资金来源,应当按照非法金融活动的属性予以取缔。

“这类业务中,针对费率不透明、诱导用户贷款等行为,要严厉打击,涉嫌非法诱导和骗贷行为的,要给予严惩。”盘和林同样说道。

“不过,目前关于导流平台为非持牌机构导流发生的严重后果并没有进行明确。建议监管部门按照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的规定,对互联网导流平台进行监管和处罚,要求互联网导流平台与其合作的现金贷平台承担一样的刑事责任。”王诗强则进一步建议,监管部门后续可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并要求从业机构持牌经营。此外,相关从业机构也要对员工进行严格的金融监管知识培训。

标签: 营销电话骚扰 互联网平台 信贷中介 个人征信业务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