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紧裤腰带”一整年的海底捞,盈利了。
(资料图)
近日,海底捞发布了2022年度业绩报告。2022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347.41亿元,同比减少15.5%;净利润约13.73亿元,对比上年度的净亏损约41.61亿元,成功扭亏。
对于扭亏为盈的这一年,海底捞在年报中多次提到了“啄木鸟计划”。这是海底捞从2021年9月开始实施的关停不盈利门店、减少员工数量、优化员工结构,调整薪酬结构等一系列削减成本的措施。
不仅是海底捞,几乎所有的餐饮企业,2022年以来都采取了压缩成本的方式,不再追求规模,而是追求利润。
那么,压缩成本的海底捞究竟能腾出多大的利润空间?从后端到前端的压缩成本,会是海底捞未来一直的方向吗?海底捞未来还会不会有重新扩充规模的那一天,拐点在哪里?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01
压成本,一时爽
压缩成本,可能是2022年所有餐饮、娱乐企业都在做的事情。理由不难理解。
第一,疫情影响,营业时间和客流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这体现在同店营业额和同店翻台率方面。海底捞同店运营的标准是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2022年之前就开始运营,且在2022年末仍在开业的餐厅
(2)2021年及2022年均开放超过300天的餐厅
年报显示,同店平均日销售额从2021年的8.19万元下降至2022年的7.38万元。翻台率则从3.4次/天下降至3.1次/天。
这在同样经营火锅的呷哺呷哺身上也有体现。2022年,呷哺呷哺的同店日均销售额从7971元下降至6136元,翻台率则从2.3次/天下降至2.0次/天。
第二,客流减少,营业额下滑,若要保持企业的稳定运转,压缩成本,减少开支就成了必然。
年报显示,海底捞2022年的员工成本、租金、水电开支、通讯开支、折旧摊销等都比2021年有所下降。其中,员工成本减少了26.6%,水电开支减少了24.4%,差旅通讯开支减少了36.7%。
呷哺呷哺也不例外,2022年,呷哺呷哺的员工成本下降了15.1%,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减少了15.5%。
就海底捞自身而言,还有一个原因是止住盲目扩张的脚步。
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累计新开了662家门店,对比2019年末768家门店的总数,扩充了86%。
海底捞CEO张勇曾在2021年海底捞股东大会上反思,“2020年6月份我判断疫情在9月份就结束,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为了减少门店亏损、提高运营效率,2021年下半年,海底捞推出“啄木鸟计划”。计划于2021年底之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不理想的门店,同时对职能部门和管理体系进行变革。
2022年,海底捞又再次推出COO巡店制度,以加强门店监督与市场观察。经营角度主要考察翻台率、员工流失率、拉新复购率、毛利率、计件工资等指标,并且每个月做制度检查。
这一计划,是大幅扩张后的补救方案,旨在降本增效。
年报显示,2022年,海底捞继续关停50家经营不善的门店。但同时新开了24家门店,另有48家关停的门店恢复营业。
客观来看,关停门店和降本增效对盈利有了一定的帮助。尤其是甩掉了包袱之后,海底捞在2022年显得“轻”了不少。
年报显示,海底捞营收表格中,变化最大的一项在于其他收益及亏损,2022年收益2.87亿元,2021年则是亏损32.35亿元。
在附注栏中,海底捞进一步披露了相关数据的变化,主要在于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其他无形资产及终止租赁收益净额这一项,2021年为亏损19.94亿元,2022年则带来收益4683.9万元。
牵一发而动全身,仅仅实现“止损”和“轻装上阵”的海底捞,还在承担着这一计划给自身带来的诸多影响。
02
一直压成本一直爽?
从2022年及2023年开年的情况来看,“啄木鸟计划”的实施,给海底捞带来的反噬效应,还有两个。
第一是,海底捞开始算“小账”了。
2023年3月初,因为必须点一个付费锅底才能继续下单,而不能再只点四个免费的清水锅,海底捞上热搜了。
外加此前,海底捞宣布出于食材管理和用餐安全考虑,要求客人不能再自带食材用餐。“抠门”的标签渐渐地打到了海底捞的头上。
围绕这两条新规,网友们迅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海底捞在剥削消费者的权益。另一派则认为,自带食材、点四个免费清水锅这种“薅羊毛”的做法实在太过分。
过去三年,海底捞曾因为涨价引发过争议,尤其是2020年,因为门店堂食人数受限,承认涨价6%之后,引发众多指责,最终短短4天就宣布道歉,调回原来的价格。
但是,当顾客人数逐渐减少的时候,海底捞不得不在每一个顾客身上精打细算。
如前文所述,“啄木鸟计划”除了不断压缩门店数量外,现有门店的翻台率、复购率、毛利率等一系列指标也在考察范围。
海底捞并未在年报中公布毛利及毛利率情况。
市值榜以海底捞的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扣减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员工成本、租金及相关开支、水电开支、差旅及通讯开支、其他开支这6项常规支出,作为餐厅经营的毛利率(口径与海底捞曾经披露过的相同),计算可得:
2022年,海底捞的餐厅经营毛利率约为16.32%。比2021年的11.27%、2020年的14.06%都有所提升,但不及2019年的18.65%。
毛利率没得到改善,翻台率也没有。
根据国信证券测算,3次/天的翻台率是海底捞单店的盈亏平衡线,低于3次,即意味着该店处于亏损状态 。
2022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与2021年持平,都在3次/天的水平。其中,大陆地区一二线城市的翻台率继续下滑,得以守住底线,完全是依靠在港澳台地区门店翻台率由3.0次/天提升至3.5次/天的贡献。
第二,海底捞的成本压缩,已经在不同程度削弱门店原有的服务。
社交媒体上,已有不少消费者感知到海底捞门店服务的变化。
例如,有网友表示,海底捞部分门店已经取消了美甲服务。市值榜在北京的一家海底捞门店等座过程中想要寻找擦鞋服务时,也被告知,当日门店并没有安排专职的擦鞋人员上班。同时,等候区内服务人员的密度也有所减少。
梳理发现,海底捞2022年末的员工数量为10.75万人,比2021年末削减了近4万人,近四年间的员工数量仅高于2019年的10.28万人。而且,在门店数量不降反增的情况下,员工数量反而有所减少。
按照海底捞客服此前关于美甲的回应,公司总部没有统一规定每家门店必须有美甲服务,而是门店自行决定的。
与海底捞的“啄木鸟计划”和COO巡店制度结合起来,不难推测,当门店的盈利需要严格把关时,要优先保餐桌上的消费就成为必然,至于额外的服务,已经可以先靠边站了。
03
服务还会是海底捞的优势吗?
在餐饮服务行业,最好做的是高利润高质量的生意,低利润高质量的生意往往最难做,而如果因为低利润而把质量也降下来,那么极有可能会坠入低利润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之中。
从近几年海底捞的门店盈利情况来看,即使是2019年,餐厅的经营毛利率大约也只在18.65%左右,这注定了海底捞的餐饮业务本身不是一门暴利生意。
一个餐饮品牌,或是一家门店,常规的增长规律,会经历诞生期、爆发期、下滑期,再到趋于平稳这几个阶段。几乎所有的餐饮品牌都是如此。
海底捞大规模扩张带来的问题,此前在麦当劳、星巴克等知名餐饮品牌中都曾有体现。
2002年第四季度,麦当劳曾经因为此前的大量开店和管理能力不足,出现首次亏损。2007年-2009年之间,星巴克也曾经因为大量的全球化扩张,叠加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2009年的营收出现负增长。
在解决之道方面,这二者与海底捞相同的是,都采取了结构性关店的措施。海底捞在啄木鸟计划中还有一条标准是,平均翻台率恢复到4次/天之前,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海底捞门店。
而从麦当劳和星巴克的措施来看,除了关店之外,二者都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存量门店的改善方面,以求提升顾客体验:
麦当劳在门店外围,尽可能将门店融入周边街区的环境,形成与街区场景的一体感,而并非生搬硬套原有门店的统一设计;
在店内,麦当劳尝试优化门店区域,分别设置了家庭用餐、一人堂食和休闲区域,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在品牌方面,彼时盛行的“我就喜欢”口号也贴近了年轻一代的审美。
星巴克也注重用各种途径提升顾客的体验:
通过咖啡豆的研磨声和香味营造浓厚的咖啡屋氛围,唤醒与顾客的情感联结;
通过咖啡饮品免费添加糖浆、购买咖啡豆附赠中杯饮品等方式加大对顾客的奖励,吸引消费。
由此看来,海底捞的此次扭亏,只是短暂的纠错成果。以服务著称的海底捞,要想打破这一瓶颈,终究还是要回到服务制胜的道路上来。
诸如禁止点四个清水锅,禁止顾客自带菜等措施,从财务的层面,属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举措。从管理的视角来看,也可以被理解为标准化管理,提升门店效率的措施之一。
但如果降本增效影响到顾客的服务体验和门店服务质量,这对海底捞的杀伤恐怕比关停几家门店更加难以挽回。
内容来源:市值榜
标签:
上一篇:面对“中年危机”,屈臣氏恐难重拾青春_今日热文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人生之路(引题)青春美学,叩问自我与时代(主题)央视在播的《人生之路》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感,剧中人物的青春时光相遇了中国改革开
2023-04-06 09:43
原标题:北京工业遗产建筑活化利用再添新范例——(引题)窑火重燃(主题)北京日报记者潘福达永定河畔,西山脚下。位于门头沟区琉璃渠村的原
2023-04-06 08:48
原标题:《不止不休》的力量(主题)——青年导演王晶谈影片创作(副题)天津日报记者张钢新片《不止不休》上映后,当即在网上形成热议,并在
2023-04-06 08:43
原标题:甘肃榆中:千年古镇上演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城隍出府”中新网兰州4月5日电(田鹏鹤安方江)城隍出府、青城小调、秧歌表演……清明期间
2023-04-06 08:50
原标题:B站UP主发起停更潮?记者采访发现,内容品质、创作生态、激励机制都面临新问题(引题)面对大流量,众多平台都在吸引UP主发布视频(主
2023-04-06 08:36
原标题:半熟的爱情:“写实派”恋综突出重围进入2023年,恋综市场依然热闹。与过往的同质化内容不同,如今的恋综已然有了百花齐放的态势——
2023-04-06 08:39
原标题:赣州于都:《长征第一渡》致敬英烈专场迎来“特殊观众”4月4日晚,在赣州于都长征大剧院,大型文旅史诗舞台剧《长征第一渡》推出致敬
2023-04-06 07:51
原标题:清明时节茅山会船4月5日,各式船只在茅山西大河参加茅山会船(无人机照片)。当日是清明节,江苏省兴化市举行茅山会船盛会,船只和选
2023-04-06 07:36
“文化市场新观察”原标题:海口市加快文艺演出市场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引题)滨海之城吹起文艺风(主题)人民日报记者周亚军 核心阅读蓝天
2023-04-06 07:39
原标题:美术馆里度假期4月5日,观众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参观。清明假期,不少市民来到郑州美术馆新馆参观,感受艺术魅力。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4月
2023-04-06 07:44
原标题:亦节亦气风景清明人民日报记者孟扬曹怡晴“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仲春与暮春之交,正值清明。《论语·学而》里说:“慎终追远,
2023-04-06 05:36
原标题:漫步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人们被“一门父子三词客”的优良家风深深打动——(引题)胜迹古祠堂千载永流芳(主题)人民日报记者王永战
2023-04-05 22:43
原标题:形式“新”起来清明节俗“传”下去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徐嘉伟仲春暮春之交,又是一年清明。作为节气,清明是时令的标志,是古时指导农
2023-04-05 08:56
原标题: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公示记者从财政部获悉,按照《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
2023-04-05 06:49
原标题:民族歌剧《侨批》南粤曲风韵味足北京晚报讯(记者韩轩)昨天起,珠海演艺集团民族歌剧《侨批》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两场,演绎了由一封侨
2023-04-04 22:35
原标题:改编自马伯庸七十万字原著,剧版《两京十五日》即将来穗演出用中式美学呈现大运河上的快意恩仇文 羊城晚报记者艾修煜4月14日至15日,
2023-04-04 15:45
原标题:大栅栏小书店北京晚报记者张骜文武亦彬摄来过大栅栏的人,都会对商业街的老字号印象深刻,瑞蚨祥、马聚源、谦祥益、内联升……随便一
2023-04-04 15:43
原标题:“美育芳草”青少年艺术节开幕(主题)国家大剧院向孩子们敞开艺术大门(副题)北京晚报讯(记者高倩李祺瑶)“大家觉得丰收是什么感
2023-04-04 15:40
原标题:【寻味中华|饮食】清明寒食吃青团,品尝新绿江南春编者按:探求中华文化当代魅力,体味中国风物悠远意蕴。即日起,中新社“寻味中华
2023-04-04 13:57
原标题:成龙拍《龙马精神》致敬龙虎武师北京日报讯(记者袁云儿)电影《龙马精神》日前在京举行首映礼,该片由杨子执导,成龙、刘浩存、郭麒
2023-04-04 10:47
原标题:南中轴旁海派弄堂泰安里焕新迎客(主题)西城又有9处文物找到专属“管家”(副题)北京日报记者张骜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有一条海派
2023-04-04 09:52
原标题:本市推出39项清明文化活动(主题)邀市民到博物馆感受传统缅怀先辈(副题)北京日报讯(记者李祺瑶)射柳、绘纸鸢,体验清明习俗;以
2023-04-04 09:46
原标题:科技赋能让博物馆数字可感、更接地气中国文化报记者连晓芳科技创新是文物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
2023-04-04 09:38
原标题:河北馆陶发现118页清朝时期家谱最早距今203年记者赵鸿宇记者获悉,河北省馆陶县文保人员近日在该县柴堡镇东刘庄村发现了118页《闫氏家
2023-04-04 08:32
原标题:西藏文物考古取得系列重要新发现和新成果新华社拉萨4月3日电(记者春拉、刘洲鹏)记者从3日举行的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众分享报告会上获
2023-04-04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