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价的神话,还在继续?
01
(资料图)
深圳楼市回来了
回顾一下2023年的政策脉络,楼市埋了三条暗线在隐隐发力:
一条是大政方针的定调。两会开完,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5%左右,赤字率则在去年2.8%的基础上提至3%,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
房地产、基建作为最能拉动经济增量的产业,一定会给予适度的支持。
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看样子这几年还很难动摇。
一条是各地松绑力度超预期。一个月内,已有37个城市出台了各类稳楼市政策,多为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取消和放松限购、限售及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
财政,还得依赖土地和地产。
还有一条是货币政策再次松动。央行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按照估算等于释放几千亿资金进入市场。
这是中国2023年的首次降准,也是近几年最奇怪的一次降准。因为以前都会提前放风,给市场一个准备,结果这次破天荒地没打招呼就把水放了,足见政策的急迫。
三方面的力量一汇聚,2023的楼市反弹超出预期,就连风向标的“深圳”,也开始涨了。
2023年2月,深圳楼市方面房企推售节奏放缓,商品住宅供应回落,供应面积约17.18万㎡,环比下降19.4%。
虽然供应量下降了,但是房价却开始上涨。
2月份,深圳成交均价达到66921元/㎡,环比上涨15.3%。
多个楼盘都出现一定的涨幅。
要知道从2021年4月开始,一直到今年3月份,深圳二手房连续下跌了11个月,将近一年了。
下跌2.8个百分点。假如是一套总价700万的房子,按照下跌2.8%来计算,差不多就是下跌了20万。
在连续下跌11个月后,深圳二手房价格再度回到上涨轨道,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目前的平均房价,已经突破了72668元,再创新高!
到了3月这个涨势,还在持续。
例如。华润城润府1期一套88平3房,业主在报价18天后,最终以1555万的总价成交,折合单价17.4万/平。
而在去年12月中旬,同户型的房源,成交价在1290万左右。
不到三个月时间,就涨了265万,涨幅高达20.5%!
深圳楼市真的回来了?
02
怎么又涨了?
这次深圳楼市回暖,不少人把原因归为政策的松绑。
确实,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周期,房地产这个夜壶的价值瞬间被放大。
为了救市场,目前全国超过90个城市对楼市进行松绑,其中不乏郑州、苏州、南京、武汉、成都;大湾区的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等城市。
这还不包括有一些顶着“三道红线”、“房住不炒”的高压线,私下悄悄执行的一些政策,但没有明确文件公示的城市。
政策涉及放宽落户条件、放松限购销售、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降低首付比例、人才购房补贴、下调房贷利率等等。
然而深圳在这次刺激楼市的行情中,并没有跟进,显得相对克制不少。
稍微有点影响力的政策就一条:
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对限购和限售政策进行调整。
此前的限购政策是单身限购1套,家庭限购2套,若此次限购放开,或将成为深圳首个不限购区域。
但适用范围不广,也不是全盘开放,只是放开个别区域。
也许是前两年“深房理”的事件,又是被高层点名查“经营贷”,又是率先搞二手房指导价,把深圳给整怕了,不敢当出头鸟。
现在深圳依然是全球购房限制最严格的城市。
这有点像东莞,早年“娱乐产业”过于高调,被一波严打后趴窝到现在,从“最有颜色”的城市变成了全国“最干净”的城市。
深圳大概是“楼市版的东莞”。
因此,这一次深圳房子涨价的背后,与政策无关,是预期回归。
想抄底是人的天性,大家都想用更低的价格买自己心仪的优质房子,然而既便宜又有潜力的优质房子,只会出现市场非常低迷的时候。
比如刚刚过去的2022年底,出于追涨杀跌心理,没几个人敢出手。
今年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烂尾楼的问题被重视起来。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持续缓解房企资金压力。除了融资环境改善,房地产行业信用问题也有所收敛。
单单是开发商有信心是不够的,老百姓的预期改善,还得需要他们对未来稳就业以及经济增长预期看好,对自己未来收入信心倍增。他们才敢买房,敢消费。
楼市的回暖与否,关键还要看购房者的预期能否改善。
如今,疫情过去了,经济有恢复的迹象,之前卡住脖子的那只手,松了。
也算凑成一个楼市触底反弹的契机。
03
深圳的楼市有点怪
不管如何,现在的房价我觉得是越来越怪了,尤其是深圳的。
高房价确实会逼走人,尤其是那些本来买得起,结果却没买了的。
但是这些人被逼走以后,深圳的房价慌不慌?根本不慌。
这几年部分地区房价可能出现波动,但深圳的楼市仍然会是全国最抗跌的,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深圳楼市的两个基本面:
供应量和消费力。
深圳楼市的火热主要来源于:与发展水平同层次的一线相比,深圳的供应远不能满足需要。
在中国14个主要大城市中,深圳土地面积最小。而且,深圳早已到了无地可用的状况。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深圳建设用地上限是976平方公里。目前已使用940平方公里。未来5年,深圳只有36平方公里的新增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只有7平方公里。
此外,还应该明确一个概念。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这条“定律”,对深圳只是部分适用。
人口流出和金融杠杆的确会在长期和短期内影响到深圳的房价,但决定深圳房价高度的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因素。
决定一个城市住宅销量的是人口规模,而决定其房价水平的则是产业结构!
深圳现在是国内互联网行业以及金融行业的聚集地,多家机构报告称深圳竞争力首次超过了香港,位居国内第一。
互联网、金融,还有诸多的高科技、新兴产业都落户在深圳,全是高净值人士大规模产出的行业,全都是收入水平最高的行业聚集在这里。
要是如此去分析,深圳不光是现在,未来也会是中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现实的购买能力摆在这。
你就算去腾讯总部楼下摆个摊卖烧饼都能多卖两块钱吧?何况是房子。
要是深圳领先于其他城市,领航中国的产业升级,涨到20万一平的均价,我都不觉得奇怪。
说实话,深圳房价的走势就是个翻版的香港——
土地少、人口多、经济高度发达。
但在这个趋势下,深圳楼市依然存在一个变量——
会不会学习新加坡模式?
今年深圳人才房的供应量很大,项目共11个,可能入市的房源总数共计16409套。
如果学新加坡那种“组屋模式”,加大人才房和保障房供给,楼市的平衡必然会打破,房价难以继续坚挺。
今年初,深圳加大了抢人的力度,甚至跑到广西去抢“农民工”,足见这座城市对人是越来越渴望。
而房价又是人才引进的“天敌”。不出意外,以后深圳一定会想办法再给楼市压一压,配合当地的人才政策。
由此看,深圳楼市也许机会并没有那么多。
标签:
上一篇:全球聚焦:华语头条优质华文内容周榜第三期揭晓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一幅技术变革的千年全景图郭晔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早已深入人心。有关人类技术史领域的读物,也早已不鲜见了。譬如,大
2023-04-01 11:54
原标题:话剧《幕下的人》致敬乡村放映员新华日报讯(记者陈洁)3月30日晚,由南京呼吸剧社创演的话剧《幕下的人》在南京艺术学院黑匣子剧场上
2023-04-01 11:48
原标题:解开一千八百年前铸铁成钢之谜(考古进行时)莫林恒官田遗址的发掘,不仅解决了汉晋时期武陵山区铁工业技术、作坊布局、产品类型等具
2023-04-01 09:38
原标题:《龙马精神》首映礼成龙回忆武师生涯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3月31日,由杨子编剧、执导的电影《龙马精神》在北京举办全球首映礼。《龙马精
2023-04-01 09:38
原标题:短视频里的“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网聚世界中国风情】近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美丽
2023-04-01 09:53
原标题:我国漆艺传承兴盛的秘诀(匠心独运)余闻荣漆树是植物,其树液,就是我们传统上所说的漆,或曰生漆,经加工提炼,即为熟漆,又称“大
2023-04-01 09:54
原标题:黄土气息扑面而来史诗风格荡气回肠(引题)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原汁原味(主题)天津日报讯(记者翟志鹏摄影姚文生)根据著名作家
2023-04-01 09:55
原标题:西藏版《特殊作业》:一部“绽放”在雪域高原的儿童剧记者:刘文博、黄耀漫一段欢快活泼的歌舞拉开了西藏版儿童剧《特殊作业》的帷幕
2023-04-01 08:51
原标题:热搜第一!引众怒,网红道歉澎湃特约评论员任然3月30日, 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 突然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众多网友讨论。但真相
2023-04-01 08:39
原标题:《文心雕龙》何以成经典文学作品作者吴中胜从《文心雕龙》的历代研究来看,人们通常是把它视为文章学理论著作,而不是视其为文章作品
2023-04-01 08:48
原标题:《忠犬八公》昨上映冯小刚演得没压力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电影《忠犬八公》于3月31日上映,这是冯小刚继《老炮》之后再次出演男主角
2023-04-01 08:49
原标题:张国荣离世二十年,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怀念他?中新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上官云)“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这是《
2023-04-01 08:38
原标题:《归路》今日大结局井柏然谭松韵十年爱情终圆满由原作者墨宝非宝担任编剧,井柏然、谭松韵(排名不分先后以姓氏首字母排序)领衔主演
2023-03-31 15:38
原标题:陕西人艺“茅奖三部曲”之一今明在津连演两场(引题) 话剧《白鹿原》忠实纪念忠实(主题)今晚报讯(记者高丽)今晚,陕西人艺“茅
2023-03-31 15:48
原标题:第25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揭晓新民晚报讯(记者吴翔)第25届佐临话剧艺术奖颁奖典礼日前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举办,陈山、钱芳、符冲、丁美
2023-03-31 15:42
原标题:汇聚赵孟頫、文徵明、唐寅等名家作品(引题) 北京画院美术馆奉上园林书画大展(主题)北京日报记者王广燕春光明媚的时节,不少市民
2023-03-31 14:47
原标题:何止八怪:“扬州八怪”的前传与后史王建南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跨年大展“何止八怪——扬州绘画三百年”于3月底收官。展览从全国五家重
2023-03-31 14:49
原标题:杭州人笔下的“趣西湖”安置肉身的可亲山水林洁“西湖雨奇·晴好”王志良山水画展近日在西泠印社美术馆举行。展览题名显然来自家喻户
2023-03-31 14:33
原标题:让经典获得正本清源式的回归与重塑◎郭小男《牡丹亭》是一部经几百年数代人反复锤炼演绎的艺术作品。以昆曲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剧种,对
2023-03-31 11:55
原标题:78岁香港歌手再“出道”(引题) 直播间成为港乐复兴新舞台(主题)文汇报记者卫中“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二十世纪80年代脍炙
2023-03-31 11:45
原标题:时过百年,复刻一出《霸王别姬》曹菲璐近日,央视戏曲频道打造的戏曲节目《遇见当年》正式上线。节目用微电影的方式,将时钟拨回1930
2023-03-31 11:39
原标题:相声剧,是相声还是剧?修雨薇“北京的魂儿,北京的范儿,北京的味儿,北京的孩儿。”大逗相声的作品《同行的你》日前上演,引发对相
2023-03-31 11:45
原标题:去年上海网络游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80亿元,电竞产业总产值269亿元(引题) 爆款频出,让鲜活的中国故事奔赴世界舞台(主题)文汇报
2023-03-31 11:43
原标题:全本牡丹亭得意处岂止爱情张之薇自2001年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牡丹亭》一剧几
2023-03-31 10:33
原标题:张学友:人到60,不会退休中新网澳门3月31日电(记者张曦)在看自己出道以来的9次演唱会片段时,张学友轻轻擦拭眼角的泪,连连感叹说:
2023-03-31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