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

西南王健之佳的囧途 世界热消息

时间:2023-02-27 14:50:16    来源:大雪财经    

偏居一隅的健之佳,欲借“长臂”投资,打破其被头部公司挤压的命运。

2月16日,国内医药连锁集团健之佳(605266.SH)发布公告,公司与北京同仁堂科技、北京同仁堂国药、北京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增资麦尔海的协议。


(资料图片)

按照协议,健之佳向麦尔海投资3334.5万元,履行出资义务后,健之佳将持有后者的25%股权。

尽管是一笔参股投资,但资本市场却反应热烈,当天健之佳股价一度打板涨停。不过,这也能反映出,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局面的些许转变,非常看重。

要知道,在过去几年中,医药连锁行业经历了一轮疯狂的跑马圈地。除了绝对的行业大哥国药大药房外,大参林(603233.SH)、老百姓(603883.SH)、益丰药房(603939.SH)、一心堂(002727.SZ)也凭借规模化扩张,全国性连锁,做大做强。

从销售规模上看,国药大药房一骑绝尘2021年营收超过250亿元,其他四家连锁药房也都超过了160亿元的销售规模,向200亿元冲刺。

相比之下,蜗居云南的健之佳似有逐渐被头部军团甩开的迹象。

按照智研咨询“2022中国药店价值百强榜”排名看,健之佳虽然仍位列第十,但其不到60亿元的销售额与上述几家连锁药房差距巨大。

更糟糕的是,大参林等连锁药房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区域向全国性连锁布局的“升级”,逐渐形成对地方连锁品牌的挤压效应。

实际上,国内连锁药房市场格局仍在演进当中,头部企业的优势在未来会愈加明显。产业政策也更有利于规模更大、资本实力更强的公司。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零售药店数量为59万间,对比2017年的45.4万间增长了30%;而2021年国内医药零售企业的连锁率达57.2%,比2011年时提升了22.5%。

按照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数据看,中国医药零售企业的连锁化率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这也意味着虽然市场格局初露峥嵘,但头部连锁药房的跑马圈地远未结束。

2021年10月,商务部发文“支持药品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现代药品流通骨干企业”。

全国连锁的药店,凭借供应链优势更容易实现扩张,凭借资本实力更容易并购优质零售药房。

显然,这对于像健之佳等区域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壹|扩张

坪效几何?

这几年,健之佳其实没少折腾,先后布局便利零售和服务型业务。但公司仍旧是一家典型的医药零售企业。

按照公司2022年中报数据显示,健之佳医药零售业务收入达26.53亿元,占总营收的88.25%,毫无疑问是公司营收支柱。

在国内医药零售业进入到资本推动行业整合的阶段,连锁药店的数量级是最容易给企业定性的重要参数。

所以,即便是健之佳这样的区域性零售药企,终端药店的规模似乎也就决定了它的边界。资本市场往往给出售药店连锁企业的市值定价,也会简单粗暴的以药店量级大小来给出判断。

图源:健之佳2022年中报

截至2022年6月30日,健之佳医药零售终端合计数量为2986家,其中云南省内2321家,省外665家。

从店面增速来看,去年上半年健之佳在云南零售药店数量净增长133家,门店增长率为6.08%;而在川宇桂市场净增106家,增长率为18.96%。当然也是因为省外市场基数小的缘故。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庆这个直辖市,健之佳似乎加大扩店力度,半年净增78家门店,达到319家,增速为32.37%。重庆也是健之佳的第二大市场。

往前倒,2021年健之佳全年门店数量净增914家,较当年年初增长42.91%。可以看出,扩张连锁药店规模是健之佳的第一要务。

但如果仔细推敲健之佳门店增长的情况,我们会看到其新增门店七成以上都是分布于低线市场,另一方面尤其是省内门店数量的扩张也加大了其区域内门店的密集度。

这就意味着,新扩店面未必有更高的经营价值,或者说很难进一步提升其门店转化率。

或许也是看到了扩张带来的问题,健之佳在2022年上半年零售药店的增速降到了8.7%。

从最新一期财报数据中,似乎验证了这个问题。迅速攀升的门店数量虽然推高了公司的营收规模,但净利润增速却没有跟上。

2022年Q1-Q3,健之佳的营收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24.28%、26.34%以及28.43%,依旧延续2字头两位数增长,但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跌54.64%、上升1.53%、下跌1.8%。

事实上,门店数量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费用的刚性增长。

2022年中报,健之佳的期内费用增长达到了36.64%,高于营收的26.34%,未来费用控制将是公司的一大挑战。

但更大的挑战,来自同业带来的巨大压力。

以同样发力扩张零售药店连锁规模的老百姓大药房为例,却没有因规模的扩张而出现业绩明显的下滑。

2022年中,老百姓直营门店数量较期初的半年时间,增长了18.36%,直营门店数量规模已经达到了7254家;同期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的双增,分别为20.51%和12.48%。

比较两家“量级”不对等的公司,就会发现健之佳的坪效很拉胯。

虽然统计方式稍有差异,但看平均日坪效:老百姓大药房直营门店为58元/平方米,健之佳则为41.38元/平方米。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老百姓大药房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圈地,五大区域均有布局,如此可以尽可能通过供应链和品牌优势,吃到增量市场的红利。

反观健之佳,规模扩张路显然要更难一些。

贰|突围

并购落子

高密度地在大本营云南扩店,显然会持续拉低健之佳的坪效。

更何况,在云南市场健之佳也并非龙头老大,别忘了云南还有个一心堂,论规模体量直接碾压健之佳。

截至2022年中数据,一心堂直营零售药房门店数量已经达到8990家,是健之佳的3倍;从2022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规模看,前者是健之佳的2.55倍和3.5倍。

所以,健之佳必须在根据地之外开疆拓土。令市场方意外的是健之佳的突围战一竿子便插到了远离本部的河北。

去年6月间,健之佳官宣斥资20.74亿元收购唐人医药100%股权。同样是连锁药店,后者在河北、辽宁两省市场颇具影响力。

通过并购击穿区域壁垒,是早有预谋的。2020年末,健之佳登陆A股市场后,便展开收购动作。

2021年4月、6月、11月,健之佳以4425万元、4183万元和9633万元的价格,分别收购了星云大药房、平果誉佳以及普洱佰草堂100%的股权。

这些不过是健之佳的练手交易,唐人医药才是其突围区域市场困境的关键一役。只是,20亿元的交易,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

在当下的市场和融资环境下,这更像一场疯狂的赌博。

按照健之佳官方公布的收购信息看,对唐人医药的收购案分两步进行:先以16.59亿元的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收购唐人3位股东的80%股权;等业绩承诺期间届满后,按照协议约定的条件以4.15亿元的价格收购唐人医药剩余20%的股权。

交易披露后,上交所也向健之佳发出问询函,要求后者披露用于本次收购的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的具体金额及比例。

健之佳在回函中称:不考虑持续盈利积累且未动用现有银行信贷额度补充经营所需流动资金的情况下,交易前公司可使用资金合计约7.15亿元。

也就是说,收购唐人医药的第一个阶段,健之佳面临近10亿元的资金缺口。

此外,由于被收购时,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唐人医药对此前的2.49亿元的商誉计提1.6亿元减值准备。收购完成后,健之佳商誉总额将从4.15亿元上涨到22.09亿元,高于其2021年末19.10亿元的净资产规模。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商誉累计余额将大幅提高,其金额将接近交易完成时公司归母净资产金额,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想平衡大手笔收购带来的财务压力,健之佳必须要做的就是释放收购标的的内在价值,只是这一切似乎充满了未知。

叁|整合

又是未知数

斥巨资收购唐人医药,这一步迈得很大。不过,观察标的唐人医药就又能理解健之佳的急迫之情,毕竟在河北、辽宁等地市场,唐人医药有着不俗的市占率和影响力。

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末,唐人医药在河北省拥有371间门店,辽宁省拥有288间门店。

在标志性城市,比如唐山,唐人医药当年的零售业务营收5.59亿元,占当地药店零售市场份额的11.41%;在秦皇岛,唐人医药的零售业务营收4.5亿元,当地份额为24.06%。

虽然市场份额不俗,但唐人医药的业绩却并不亮眼。

公告显示,2020年—2021年,唐人医药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0.85亿元,同比下跌16.68%;2022年1-5月未经审计的净利润为2506.79亿元,同比下跌27.74%。

针对上述业绩趋势,健之佳亦表示主要系唐人医药所处的唐山、丹东等地疫情反复,导致门店停业,再叠加“一退两抗”药品长期停售等因素影响所致。

当然,如果不是唐人陷入业绩下滑的窘境或许也不会出售资产给健之佳。

困难总是暂时的,健之佳的大手笔收购必然是要做足了功课,日后唐人医药还是充满希望的。

医药零售企业恢复正常的经营活动,唐人医药面临的客观压力会少一些,但随着行业头部公司的持续扩张,同业竞争压力也让唐人医药在归入健之佳麾下的走势依旧不明朗。

信息源:健之佳

《2021年河北及辽宁地区医药零售市场统计报告》显示,在辽宁市场唐人医药前有国药控股、天士力等药售巨头,后有盘踞当地的连锁药房。

虽一些地方市场集中度仍旧不高,但唐人医药竞争力也并不突出。甚至在沈阳、丹东等地,唐人医药都不在当地TOP5的销售排行榜单中。

“全国性企业多点布局,区域性企业捍卫本地市场”是当下中国的药店零售行业呈现出的最大特征。除了所在地的药店零售行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健之佳收购标的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难以和其云南总部基地形成高效联动。

“原有区域跨越至北方地区后,管理半径扩大,对公司资金实力、门店管理能力、物流配送能力、信息系统支持、人才团队、营销策略、品牌推广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存在跨区域经营的风险。”

对于并购风险,其实健之佳也是了然清楚的,但无奈的是似乎没有更好的方式去做区域市场突围的扩张了。

对于唐人医药的“长臂”资产并购,健之佳摆出来的就是背水一战的“绝境”心态,但无论是品牌、渠道、供应链抑或是资本实力上,健之佳与国药、老百姓、益丰等企业差距甚远。

短平快的资产并购,还需要长周期的磨合、消化,而在并购这块上,健之佳也一直是后发者,面对的并购标的选择有限,议价能力也相对较弱,更不用说后期的整合几乎没有什么突出的经验。

何况,在市场越发内卷的时候,健之佳自己的门店坪效也亟待提升,此时又背上并购带来的财务压力,短期之内平衡业绩增长与财务并购的难题已然浮现。

那么,吞下唐人医药的健之佳,能有多大概率守住当下的市场座次,不掉队呢?看起来,这并不乐观。

内容来源:多肽链

作者:辰溪

标签: 唐人医药 北京同仁堂 财务压力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